城市建设应防止滚雪球式发展、摊大饼式扩张
当前,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正在研究与制订“十一五”规划,一些地方政府的规划已经进入最后决策阶段。“作为规划中的一部分,制订城市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做到科学有序、综合平衡、适应并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即建设一个和谐的现代城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开发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李开发认为,城市规划的“和谐”就是资源匹配、生态平衡、产业协调、布局合理、空间丰富、交通顺畅、环境宜人、居住舒适。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在产业发展、功能分区、资源配置、交通安排、环境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思路,制定规划应以和谐为本。
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建设和谐城市
李开发说,缺少“和谐”的城市规划必然制约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众多的遗留问题。城市规划若没有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自身规律进行研究,缺少科学预测与宏观平衡,必然失去“和谐”,“张书记挖河李书记填”等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它不仅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而且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社会再生产成本高昂等诸多问题,并且还会虚增经济泡沫和无效GDP。
他指出,城市规划出现的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体现领导意志,谁当领导就按谁的意图办事,谁官大就按谁的构想设计,把科学性放在一边;二是认为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发展中的单一的平面布局,把立体的、全方位的、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放在一边;三是认为城市发展了就会有问题,把问题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放在一边;四是认为好的城市规划重在好看,把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的相关性放在一边,喜欢整齐划一,搞一刀切,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绵绵不绝;五是认为城市规划是虚多实少,经济发展是无法充分调控的,把城市规划的预见性放在一边,出现“城市病”以后不是从规划上追根溯源,而是就事论事,甚至以病治病,有的还继续强化“城市病”,结果越患越重。
他认为,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建设和谐城市,要充分体现六个指导原则:
第一,和谐城市是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协调、资源分配、环境承载等相关领域的法定性的指导原则。
第二,和谐的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近处着手、远近兼顾。此次城市规划主题是“十一五”期间的五年,但规划依然考虑今后的10年以至更长时间。否则,用不了多长时间规划就会制约经济发展。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远近兼顾的原则,导致城市建设变成了“摊大饼”,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区域、行业各自为政,失去了城市自身的风格与特色,最终会阻碍经济发展,还带来治不完的“城市病”。
第三,和谐的城市规划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超前预测,应有很强的刚性、约束力。要分析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人口流量、产业规模、交通要求、布局变迁、资源供应、环境负荷、生活方式的变化。这样才能做到:产业大了不感觉资源紧张;人口多了不感觉交通不便;建筑多了不感觉凌乱不堪;总量大了不感觉承载困难。
第四,和谐的城市规划需要着重体现环境和谐。环境和谐就是产业与经济活动主体与环境相适应、与环境的再生产能力相协调。
第五,和谐的城市规划要着重体现宜人宜居。经济与产业发展都是为人服务的,宜人生活、工作、居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需求。
第六,和谐的城市规划应当体现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与城市个性。丧失历史特点、民族习惯与文化特色,风格雷同,百城一面,是城市规划中的败笔。
城市规划应避免走入误区
李开发认为,城市规划应避免走入误区,当前的城市规划有九个重要事项亟须关注并加以纠正。
一是防止商业街、CBD、步行街的攀比扎堆。片面追求商业气氛浓烈的环境,人为铺建商业街、步行街,易造成与经济总量不相称,与客户的购买力不相称,投入得不到预期回报的后果。
二是规划中的写字楼过度向市中心区集中、向沿街地段集中、向商业区集中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科学规划迫在眉睫。不少城市都有此类问题,既有长官意志的引导,也有规划师们单向思维的结果。一些街道沿街地段由于过多安排写字楼,不仅地价攀升,租金昂贵,入驻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大提高,而且交通成本、生活成本、环境成本也会继续增加。
三是要特别注意统筹考虑工业区的分类规划和统一治污的问题,用规划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工业区布局不当或混杂而居是一些城市的通病,往往是划出一片为工业区后,至于工业门类特别是排污种类的差别与互相掣肘及环境作用则研究不多,有些城市的遗留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四是要把和谐城市的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的综合配套服务项目中去,建设和谐人居,创建和谐空间。城市规划为人服务,以人为本,实现城市和谐是最终目标。
五是要高度关注城市的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城市产业功能区,做到互相衔接、相互适应,资源共享。对凡是能牵动大量物流人流的产业布点应该考虑周边的设施安排与通行能力,做到合理布局与统筹安排。
六是要特别注意分解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安排,减少各类中心的重合与扎堆。城市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中心区扎堆,多个中心高度重合,带来诸多问题。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应当通过规划的指导作用,对中心过于集中的节点进行合理调整与拆分,缓解原有中心区的压力,形成多中心的格局。中心区应以科研单位、餐饮单位、文化旅游单位为主,有助于改善交通状况与城市生态。
七是要充分注意城市的交通方式的科学安排,做到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各展其长、适应多种需要。要形成以公交、地铁为主、轻轨与高架为辅、自备车为补充的城市交通模式,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当前要重点解决支路贯通、主支路交流通畅的问题。
八是要高度注重城市规划的生态空间格局安排,通过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发展,实现和谐城市的总体目标。所谓生态空间包括以宜居空间、生态平衡空间、资源结构平衡空间、气候气象交换空间为主的大格局。城市应防止滚雪球式发展、摊大饼式扩张。
九是充分认识和谐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病”的积极的校正与纠偏作用。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城市规划要把对未来的规划与现状的调适结合起来,对已经产生的城市病起到积极的校正与纠偏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