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一个脏乱差的少数民族杂居县城实现蜕变?如何让百姓在物质文明提高的同时提高精神文明?如何让城镇与乡村实现协调发展?如何让普通百姓同享祖国繁荣昌盛的成果?记者日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采访时,从关注民生、重视民意的地方县委、县政府找到了很好的答案。 民心所向,风貌改造顺民意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面,历史悠久,宋置南丹州,明复南丹州,清称南丹土州,民国7年改州置县至今,3916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壮、汉、瑶、苗、毛南、水、仫佬等23个民族,总人口约30万。该县冬无严寒流、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9℃,山清水秀,洞奇多姿,是旅游避暑的好胜地。 刚过去的“十一五”,是南丹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翻2番,工业总产值翻2.12番,财政收入翻1.14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1.12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1.08番。 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该县城乡规划建设却相对滞后。2009年,该县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群众意见中,群众对县城区建设不满意,认为县城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称,城市建设规划落后、无特色,档次和品位低,功能不完善,城区环境脏乱差,城市管理滞后,城市绿化率低,缺少夜景亮化,强烈要求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在群众的要求和呼吁下,南丹县委、县政府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风貌改造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决定从长远角度出发,按照“打造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的目标,从2009年8月开始,启动实施了以城区和试点村为重点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努力把南丹县建设成为黔桂大通道上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生态园林城。 全民支持,风貌改造推进快 为避免走“千城一面”的城建路子,南丹县组织有关人员到广西较有特色的南宁、桂林、阳朔、金秀、恭城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在借鉴桂林、阳朔、金秀、恭城等地成功的城市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南丹县融入了南丹悠久的土司文化和白裤瑶特色文化,结合南丹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打造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的目标定位。 为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南丹县聘请了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对县城景观风貌和色彩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在旧城改造中以白墙、灰瓦、铜鼓等元素表现千年土司、白裤瑶特色文化;在新区开发中彰显现代气息,突出新时代风貌。整个县城风貌和色彩设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注重整体宏观效果又突出局部建筑特点,形成了艺术性与人性相结合、特色鲜明、设计一流的规划设计。 南丹县按照生态文明县城的建设理念,着力于生态园林城建设,在县城设计了占地面积8000多亩的生态公园。选定了适宜南丹气候特点、涵养水源较好、生长迅速、一年可以看绿红黄三种颜色树叶的枫树在生态公园进行广泛种植,既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又把县城打造成一个亮丽的园林观赏风景区。南丹县在城乡风貌改造过程中尽量做到不砍树、不推山、不填水,同时还多种树、种大树,做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群众满意,城乡品位大提升 南丹县城区风貌改造实现“六个统一”:一是所有城区主街道房屋立面统一改造成具有地方传统民族特色的效果。在房屋立面改造中,南丹县以白墙灰瓦、屋顶坡面、花窗、飞檐、清水砖墙裙进行整体改造,并以铜鼓壁画、壮族吉祥图案等点缀房屋立面,突出深厚的南丹土司文化和白裤瑶特色文化,一条街道就是一道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城市景观。二是所有城区人行道改造统一铺设高标准的花岗岩路面。在城区人行道改造中,南丹县全部采用高标准的花岗岩铺设,改变了原来的六角水泥砖铺设时路面易坏、雨天易积水的状况,给城区居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街道环境。三是所有城区主街道统一铺筑进口沥青油路。在城区道路改造中,城区道路全部铺筑高标准的进口沥青路面,既能保持路面清洁,又可减少行车噪音,给居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出行、居住环境。四是所有城区各种管线统一实现下地。在管网改造中,南丹县实施管线下地工程,将城区电线、通信线网等全部下地铺设,彻底改变城区各种电线网乱拉的“蜘蛛网”现象,各种管道合理下地铺设,确保城区长期不再被开挖。五是所有城区主街道路灯统一安装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路灯。在城区夜景亮化中,每条街道的路灯设计都各具南丹的地方民族特色,有牛角灯、铜鼓灯、粮仓灯、陀螺灯、庭院灯、瑶王印灯等。高层建筑、河道沿岸设计有亮丽的灯光效果,夜景亮化工程已经成为南丹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六是所有城区临街商铺的门头牌匾统一规范。南丹县对临街商铺店面的广告牌匾设置按照一街一景、一店一牌的要求,经市政部门统一审批,统一设计,做到牌匾规格和材质统一。 三个乡镇试点村风貌改造“各具特色”。芒场镇巴平村下街屯围绕壮族特色通过白墙、灰瓦、马头墙等进行房屋改造,房屋依山错落有致,结合穿屯而过的清水河,充分利用30亩水面,兴建荷花池、游泳池、凉亭,突出小桥流水风貌,并进行道路硬化、村屯绿化、亮化,打造山水园林旅游观光生态新农村,展现农业鱼米之乡的新风貌。车河镇八步村新区屯风貌改造以白墙、灰瓦、马头墙进行房屋改造,突出壮族栅栏建筑风格,整体改造立体感强,层次分明,协调美观,并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打造具有壮族特色的八步椪柑水果旅游基地。里湖瑶族乡王尚屯风貌改造重点体现白裤瑶民族特色,以铜鼓、牛角、瑶王印、粮仓等元素融入建筑,高标准进行道路建设、绿化美化,兴建民族风情表演场等文化设施,充分展示白裤瑶民族生活习俗、服饰特色、手工技艺等民族特色,是集旅游观光、民俗风情表演、农家乐为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政通人和,城镇乡村享和谐 启动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一方面加快了南丹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满足了地方老百姓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还极大地增加了城镇就业岗位,部分解决地方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地方和谐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城乡风貌改造,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县城居住,不断提高城镇化率,不断增强城镇化对农村的信息辐射、医疗辐射、教育辐射、文化辐射和产业带动等功能,实现城镇发展与乡村发展相协调。 如今,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已在黔桂大通道上崛起。 中共南丹县委书记徐钦恒、县长陈继勇表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南丹县今后将继续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作,让地方百姓同享祖国繁荣昌盛的成果,让南丹县的明天更美丽! 作者:李顺 张文德 苏宏流 田达欢 中国规划网南宁5月23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