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园林景观 > 园林规划 >

城市园林绿化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2011-05-10 16:3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林丹

  “快速园林化”不符合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只有按照我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进行规划和管理,城市园林绿化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在谈论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之前,先要了解该行业的工作领域及文化内涵。当前风景园林涉足的领域主要是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建设;其文化内涵是以土地为载体、以自然为源泉、以游乐为目的,反映人们自然观的艺术创作,核心是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改革开放以来,与城市化息息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风景名胜,以及城市外围的自然和乡村环境建设则相对滞后,甚至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威胁。

  近20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化运动使城市风貌迅速得到改观,城市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然而,这种“快速园林化”产生的“快餐式”园林绿地不仅存在着“千园一面”的弊病,而且建设和维护费用高昂。城市的自然特征尽失,园林绿化的生态环境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增多的园林绿地和不断提高的管养成本,逐渐成为一些地方财政难以承受的重负,许多园林绿地整体质量下降。

  以拉动经济为导向的城市化模式难免赋予城市园林绿地浓厚的“功利性”色彩,使其“公益性”特征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园林绿地建设往往成为形象工程,相反,城市应有的自然特征渐渐消失。园林绿地建设过分人工化,大量的“艺术小品”和“文化符号”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大多因粗制滥造而导致“艺术生命”短暂。

  “快速园林化”带来的另外两个问题则是行业标准的严重缺失和从业人员的鱼龙混杂。行业管理的薄弱、标准法规的缺失、入行门槛的低下,导致形形色色的人员涌入这一行业,行业规模急剧膨胀,整体水平却急速下降。甚至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都十分淡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一城市化的新内涵既是风景园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大量的城市园林绿地亟须进行自然化、生态化改造,新型城市化模式呼唤更生态、更环保、低成本、易维护的园林绿化模式;另一方面,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结合的风景园林整治工程。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在于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从城市园林绿化和自然环境整治这两方面入手,探索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为了实现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首先要认清风景园林行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定位,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规划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林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