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
雨花台南大门
雨花台风景区南大门位子机场连接线与纬八路立交交汇处,是从南向入城的第一处城市绿色标志物。
主体建筑由两个平顶方亭及两个平顶耳房构成.东西向条状对称布局,建筑东西向轴线长达80米。房屋建筑面积14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前,后沿(南北向)为干挂金山石板,两侧面(东西向)及顶面为绿色玻璃幕墙。建筑高度为3.7m,耳房墙体与两侧山坡自然衔接.主体建筑线条简洁、明快。石墙面表达凝重.烘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氛围;玻璃体显示活泼、开放,体现风景区的亮丽、优美。设计构思既考虑了烈士陵园的特性,也考虑了风景区的共性。
门式建筑轴线中间部分设置了小型喷泉水池.长12m.宽4.5m.形成树冰状、半球状和彩虹状等形态各异的水体造型。门内,距小水池4m距离处又设置了一座塑假石水池.长25m,宽8m,居中以园林造石手法塑造了一块长17m,宽2.5m,高3m的仿真卧式巨石,形象逼真,石纹清晰,石面上镶嵌“雨花台”三个金色大字。
为营造生态环境,在两侧山坡上栽植了大雪松、红枫和垂丝海棠;坡地广植草皮;地面绿岛中栽植了广玉兰和香樟.辅以麦冬、大花萱草和矮本红花、美人蕉等低层植被;居中的大草坪内高羊茅草郁郁葱葱。孔雀柏、瓜子黄杨球等多种球形植物点缀于林相之中,绿化布局和谐、自然。
同时,设置了园林式路灯、草坪灯,还特意设置了镶嵌在建筑外墙石板面上的雨花孔,内装光导纤维特制灯具,其灯光色彩斑斓、明暗交替,星星点点,夜幕下恰似繁星闪烁。在广场北端设置了两个彩色束光灯,24道彩色束光射向空中,并做左右移动,形成了立体、广角度、彩化、亮化意境,如入幻界,成为我市夜间的又一亮点。
雨花台烈士陵园区
烈士陵园区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纪念地。整个区域位于纵长近千米的地形、地势中,在五个山头、一池泉水、一个小湖的自然场地上,忠魂亭、纪念馆、纪念桥、雨花湖,倒影池、纪念碑、群雕像随地势起伏,镶嵌其中,形成一条完整的纪念轴线。纪念区内的雪松、梅花、樱花、桂花、海棠、紫薇、红枫、广玉兰等形成层次分明、深浅相间、色彩多变、似锦如画的自然树林,与纪念建筑群相互呼应,相互映衬.将烈士陵园区烘托得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雨花台雨花阁
雨花阁位子雨花台风景区东部名胜古迹区古雨花阁遗址处。相传梁武帝时一代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众僧侣趺坐聆听.持续数日不散,感动苍天,落花如雨,故称雨花台。六朝时始有建筑于此,相沿千余年,即清金陵四十八景“雨花香迹”之所在,后废。
雨花阁建筑方案由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主持设计。该阁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四檐八角形仿明清古典园林建筑.坐北朝南。仿古花格木门窗,飞檐翘角,形态古朴,气势雄伟。屋面为绿色琉璃瓦.黄色琉璃瓦剪边,每层楼面均由单向式楼梯相连,楼层外围均设置了闭合式栏杆,阁台底部外沿由79组花岗石雕花栏杆围合。整幢楼阁除屋面外均以枣红色为基本色调。
阁台南墙上方镶嵌“古雨花台”石匾,顶层南、北两面檐口下侧各悬挂“雨花阁”木匾,字面镶嵌金箔,熠熠生辉。阁台内墙面上铺贴了长5.7m、高3.2m的巨幅彩色瓷壁画——云台法师讲经说法图。
雨花阁周边的坡地和坡道的绿化,上层林相以雪松、桧柏、枫香,白玉兰等高大乔木为主,中层由金丝桃、贴梗海棠、梅花、腊梅、紫薇、茶花、杜鹃、映山红等各类花灌木组成.底层栽植葱兰、阔叶麦冬和冷季性草坪形成绿色地被。
远望雨花阁古柏参天,生机盎然.郁郁葱葱;近看繁花似锦.色彩缤纷,层层叠翠。赶上好时节,还能领略到云雾缭绕、落花如雨的超凡意境。
雨花台怡园
怡园是一处玲珑剔透的盆景园。园区布局也宛若盆景:小中见大,咫尺有千里趣。园内的现代盆景馆造型新颖、透明光亮,与其周围的银杏林广场、瀑布、溪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盆景馆室内面积近1400平方米,种植各类热带观赏植物200余种,上万株。园区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五针松、罗汉松等多种观赏盆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尤其是梅桩盆景,姿态优美而奇特,花色清新而淡雅:大片地栽兰花则营造出“暗香浮动”的醉人意境。园区内春梅、夏荷、秋菊、冬兰四季景色交相更替.美不胜收。该园以小见大,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实至名归,是为“怡园”。
雨花台木樨苑
木樨苑南依桂花专类园山麓,北靠竹林,西以雨花湖堤为界,东与规划中的雨花石文化区融为一体。
总体布局运用中国传统的挖湖堆山,理水叠石的造园手法,是以桂花专类园为龙头的桂文化区.瀑布跌水、细流涓涓、溪水叮咚、湖水如镜。
木樨榭位子内半岛水际.透过月洞门、漏窗远借流杯亭、春意芳浓、远山飞瀑之景;八月佳时爽.借清风、借明月,更有风从花里传来香的意韵。
湖石假山因借坡势,一峰一壑、一洞一石都独具匠心,耐人品赏。四时佳木,清水溪流,更具神彩。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