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 >

城市湿地保护与景观建设

时间:2009-12-21 16:4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朱建宁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不仅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因此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的错误认识,导致我国的湿地遭到大规模的破坏,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现在,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不足,导致城市湿地遭到大量填埋、水体污染严重、湿地质量下降,城市湿地面临严重威胁。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与恢复城市湿地资源,有必要将城市湿地保护与景观建设相结合,通过营建城市湿地公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公园类型,城市湿地公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场所,而且有助于丰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内涵。
  1.有关湿地的定义与概念
  就词义而言,湿地(Wetlands)是指过度湿润的土地。就科学含义而言,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然而,湿地仍是一门自身科学体系尚待完善的年轻学科。由于湿地环境的过渡性、生物群落的相兼性和所处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使得湿地边界的划分有时都非常困难。不仅如此,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研究人员给湿地所下的定义就有50多种,大致基本上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
  所谓狭义的湿地,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其地下水位通常达到或接近地表、或处于浅水淹覆状态。狭义的湿地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水生植物占优势;二是基底以排水不良的水成土为主;三是长期或季节性为水淹没,其中包括湖泊的低水位时水深在2米以内的地带。
  狭义的湿地定义强调了湿地中生物、土壤和水文这三大因子的同时存在,以及彼此作用,就是说要具备湿生或水生植被、水成土、以及季节性或常年被水淹没这三个条件。因此,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米、水下或水面已无植物生长的水域及大型江河的主河道则不在狭义湿地的范畴。这个定义的特点在于符合湿地处于水陆过渡带的特殊地位,反映了湿地生境多样性的典型特征。
  然而,狭义的湿地定义的不足之处在于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方面会出现一些具体的问题。因为按此定义,一处水域中有挺水植物生长的那部分才算作湿地,而开阔的水域则并非湿地。但通常滨岸地带与开阔水域是紧密联系的,如果人为地割裂开来,就会出现许多难以管理上解决的问题。
  广义的湿地定义弥补了上述定义的不足之处。1971年诞生的《关于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中,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也有学者认为,将开阔水域及一些人工水体都划分为湿地,并不利于湿地的研究与保护。首先,从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的净化功能来说,正是由于其处于过渡带的特殊地理位置,才能够有效地阻止污染物进入自然界中扩散性较强的江河湖泊系统,并在污染物对人类造成危害之前将其消化、分解。其次,广义定义中的人工湿地与天然湿地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无法相提并论。在将天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之后,天然湿地原有的许多功能,如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或繁殖地等,都将丧失。尽管人工湿地也可以具备天然湿地的一些形象特征,但它是与天然湿地迥然相异的生态系统。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的“人工湿地”与国际惯用的“营建的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水渠、水库、稻田、鱼塘、虾蟹池等这类人工系统,而后者是指人为营造的、但具备天然湿地特征的“自然”湿地系统。
  尽管如此,广义的湿地定义在管理上优势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有利于建立整个水域之间的联系,可以阻止或减少水域的不同地段遭受人为破坏。这就要求将陆地上所有的水体、水饱或浸渍的土地,以及受沿海潮沙影响的地带,都划入湿地管理的范畴。其次,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陆地可以看作是镶嵌着湿地的背景基质,沼泽、湖泊、稻田等是其中的一个个富水的斑块,溪流、江河、水渠等则是斑块之间水力联系的廊道。水的循环是湿地与背景基质、大气、海洋之间物质交换的基本方式,并藉此将全球的湿地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任何一处湿地发生了退化和丧失,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它的湿地。
因此,就加强湿地的整体保护而言,广义的湿地定义因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从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城市湿地的景观建设而言,狭义的湿地定义对公众无疑更具有吸引力,也有利于城市湿地的复兴。
  2.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与概念
  按照严谨的科学定义,自然是指没有人为干预而天然形成的产物。在自然科学家眼里,人工营造自然环境是一个荒谬的概念。因此,“营建的湿地”虽然具备天然湿地的某些特征,但是与天然湿地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但是,对公众而言,那些具有天然湿地典型特征的人工湿地就是“自然的”湿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天然湿地的典型特征,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营造“自然的”湿地景观,使广大市民也有机会去亲近“自然”。为了更好地建立湿地的保护政策并持之以恒,既要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天然湿地的生物生态进程,也有必要利用风景园林技艺营造城市湿地公园,起到广泛的宣传教育作用。
  根据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对城市湿地公园做出了如下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上述的城市湿地公园定义表明,城市湿地公园有别于传统的以水体为主的城市公园。首先,它要求城市湿地公园应保留天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如有利于地表水的净化与调节功能、具有典型的湿地土壤、植被、水禽等;其次,它强调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生态保护和科普宣传教育为主要目的,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城市湿地的重要意义;第三,它强调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要以天然湿地的自然野趣为特色,避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人工化;第四,它指出城市湿地公园主要是为广大市民提供郊游休闲的自然空间。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应避免利用城市湿地开辟传统的水上公园的做法,而要以保护并恢复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为前提,在充分发挥城市湿地生态与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利用其充满野趣的领土景观和富有活力的鸟类栖息为特色,吸引公众的关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达到保护城市湿地资源的教育作用。
  在类型上,城市湿地公园根据场地原有的条件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原有的河流水域等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天然”城市湿地公园,如山东荣成市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另一种是利用人工湿地、或人工开挖兴建的“人工”城市湿地公园;或者是上述两种类型的综合,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结合天然湿地的保护与复兴整治工程兴建的“天然”城市湿地公园,是应作为现阶段建设工作的重点。
  3.城市湿地公园产生的背景
  3.1城市湿地的严重退化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突出。由于工农业生产与城市生活的干扰破坏,自然资源逐渐衰竭,水环境在严重恶化。就城市湿地而言,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严重威胁:一方面是城市湿地遭到大量填埋,地表水面积下降,不透水地面增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城市湿地系统逐步丧失;另一方面是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湿地,以及化肥、农药、畜禽污染等随地表径流汇入城市湿地,大大超出了湿地的自净能力,致使城市湿地水质下降,水功能萎缩,湿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2湿地综合整治的要求
  城市湿地的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而又错综复杂的生物系统工程。城市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也是一项耗费巨资、周期较长的环境整治工程。同时,优良的湿地景观可以弥补城市空间的不足,丰富城市的景观风貌,并为城市增添大量的自然气息。因此,以城市湿地公园的模式进行城市湿地环境的综合整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向,满足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社会要求。
  3.3贴近自然的公众需求
  长期生活在城市这座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之中,使得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与日俱增。城市湿地公园以其充满自然野趣的景色和丰富多变的动植物景观,尤其是湿地中栖息繁衍的大量鸟类,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放飞心情、接近自然的新型休闲空间。在湿地的生态价值、景观资源、自然生境等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的今天,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城市湿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识,为全面开展全国湿地的保护、恢复与管理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3.4设计观念的根本转变
  生态学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并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去,人类自认为是自然的主宰;现在,人们认识到人类不过是自然的一员。这一观念的转变,在现代风景园林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广泛深入的革命。风景园林设计由过去的形式至上、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向由表及里、全面恢复场地自然属性的方向发展。风景园林设计的宗旨就是要保护自然的属性,并且是可持续地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强调用人工手段去改造自然;同时,在风景园林的生命延续中,又要不断地以人力去抵抗自然力的影响,从而避免人工景观的自然化。相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要求以自然为主体,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力形成富有生命力的人类活动空间。它要求设计师充分认识自然的力量,尽量减少人为的失误造成自然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因此,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在充分研究、认识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为自然的复兴创造最适宜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空间的要求。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自然野趣取代了人工装饰的景物,朴实无华取代了矫揉造作的风格,领土性景观取代了人工化的景观集景。通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使我们加深了对自然能力、自然复兴、地域景观、保护性及修复性整治等概念与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有助于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
  4.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要点
  4.1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思想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以保护并恢复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与典型特征为指导思想,以湿地营建的生物工程技术为手段,以改善湿地动植物的生境、丰富湿地动植物的种类为主要目标,兼顾为市民提供多样性并富有生气的游憩空间。因此,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从湿地整体水域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着手,采取有利于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湿地的自然复兴等措施,努力提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与景观质量。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核心技术,在于提高湿地环境中水与土的质量,协调水土与植物的关系,实现城市湿地整体景观的自然化。
  4.2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主要目标在于三个方面。首先,要尽量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这就要求在城市的各种用地需求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建立城市湿地与周围城区更好的共存方式,实现湿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其次,应通过保护与恢复湿地的自然能力,为城市湿地实现自我更新创造条件,并利用湿地生态质量的提高,促进城市湿地周围环境的整体改善,为周围自然环境的复苏创造条件,从而使城市的整体环境更加富有生命力。第三,在此基础上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要求,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新热点,而且随着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城市、乡村、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4.3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要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紧紧围绕水、土、植被这三大湿地典型要素来展开,其他的规划要素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对这三大要素造成过度的干扰及破坏。同时,鉴于湿地环境中自然与生物要素的重要意义,规划不应采取常见的平面构成的方法,也不应按照各种功能分区、各个景区进行叠加的一般性公园设计手法,而是要将构成湿地整体环境的各种要素,如自然条件、资源、水体、土壤、植被、动物、农田等,按照形成整体性自然湿地景观的要求进行分析评价,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尤其是城市湿地中的各种自然元素,无论其状态如何,自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都应作为规划的最重要元素,以其构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基本框架。
  水是城市湿地公园的灵魂,水体的质量对湿地景观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湿地环境整治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提高水体的质量与活力。首先,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其次,应促进水体的流动,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第三,努力实现水体的自然循环,从而提高水体的自然活力。例如作为湿地重要水源的河流湿地,可采取挖深河槽以降低河床高度,使河水接近地下水;或开挖网状河槽形成河网地,并逐渐演变成富有活力的水网地;或调整河流的走向,形成蜿蜒曲折的河段,经过不断的自我调整形成稳定的河床及自然河流的风貌等。鉴于湿地水体治理的复杂性,还应加强规划与水利部门的密切合作。
  湿地环境整理的另一个最重要环节,是要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通过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还有助于湿地周边土壤结构的改善,使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这对于整个湿地区域的自然复兴、周边的林木生长和农业生产,以及提高整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措施。为此,应尽量减少湿地水体以及周围地区的防渗透或硬质化处理。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还应具有全局观,对湿地周边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地区地下水位的平衡。
  湿地土壤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忽视。土壤是由不同材质的土层逐层叠加而成的,又由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结构产生了不同的植物景观类型。我们每年所认识到的地理景观和历史文脉等,就是由于自然力和人力的综合作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形成的。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采取由里及表的规划步骤,从场地的地下部分着手。首先,要了解场地地下水的状况,因为它对地面的各种景物及工程设施影响巨大;其次,要了解用地的异质性,尤其是土壤的异质性,它是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和景区规划的基础。规划必须在充分考虑用地层次结构和适宜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湿地的水土和植被条件安排合理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在综合考虑各种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地面的与地下的复杂因素之后,最终的规划成果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
  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公园规划首先应在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适宜的经验、材料与技术,改善城市湿地的自然演进能力。要在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的典型特征的基础上,规划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及服务设施。应该认识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文化属性,并非体现在文化的符号性或景观的象征意义之上,而是体现在水体、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价值之上。这种对景观文化的深层认识,不仅是涉及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原则,而且应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主要的价值取向。
  5.城市湿地景观的营建技术
  具有天然湿地典型特征的湿地景观营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5.1湿地土层结构改良
  构建良好的湿地基床是湿地景观营建的关键技术,也是一项复杂的生态工程,往往需要做长期的定位监测并不断改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土壤基床也是湿地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特性直接影响到湿地的治污效果,也是质地植物景观营造的基础。土壤的物理性能以粘性土质为宜,渗透性为慢速或中速,土壤渗透率以0.025~0.35cm/h为宜。
  5.2湿地护岸生态设计
  理想的湿地护岸设计应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它以自然突起的湿地基质或相同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的护岸,并在水陆交接的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形成的自然式护岸,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同时,在视觉上也能形成自然而富有生机的景观效果,并在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之间增加过渡层次,更加接近天然湿地和谐的形态。
  5.3湿地基床设计要求
  湿地水域的面积与形状对于水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借助对湿地基床的坡降比和水位的严格控制,能够形成富有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如需营造沼泽地景观,则应避免湿地基床中的植物死区。一般而言,湿地的面积与水力负荷相关,而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无关。此外,湿地的长度与水体的停留时间以及污染物的吸附程度有较大的关联。
  湿地的长宽比则以3:1至10:1之间为宜。对于种植芦苇的湿地,其水域的宽度一般应在20至50米之间,过宽则容易造成湿地种植床中的死区,或者难以调节湿地的水位,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不利。此外,湿地基床应顺水流方向形成一定的表面坡降比,从而有利于水体流进湿地,并形成表面过径水流,促进水的循环。湿地基床的坡降比应根据所采用的土壤、砂石等填料的物理性质而定,一般以0%~1%之间为宜。
  湿地基床的设计水深应根据栽种的植物种类及其根系的生长深度而变化,首先应确定保证富氧条件下的最大水深,同时利用不同的水深,为不同的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为形成多样性的植物景观提供条件。
  5.4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首先应根据城市湿地公园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湿地的功能及景观特色,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种类,并应尽量采用乡土植物,尤其是有助于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其次,应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以免造成本地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遭到灭绝。同时,维持本地植物种类的种群优势,目的在于维系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保持地域的生态平衡,突出当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及景观特色。第三,还应特别关注湿地植物群落的最大生物量。湿地植物生产率的估算,主要是由其最大生物量来决定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最大生物量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也代表着湿地演替的相关阶段。湿地之所以被认为是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生物量的表征。
  此外,湿地植物的多样性不但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湿地景观,而且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污染物有着不同的处理能力,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补充有利于湿地处理污染物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自我循环。
  5.5湿地景观管理要点
  湿地景观的养护和管理措施,也是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尽可能地在水陆过渡地带保持一定的自然湿地生境,作为湿地的缓冲区,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其自然演替和自然恢复过程,有利于湿地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次,植物群落的物种与组成应与湿地生境的自然演替过程相符合,以便有效地促进并加速湿地生境的恢复过程;最后,在必要时应采取分阶段的种植模式,可以先营造先锋植物群落,待湿地生境特点与立地条件改善后再构建目标植物群落。
  湿地景观管理措施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关键之处在于确定湿地植物的目标种。此外,在不同的生境类型和演替的不同阶段,构成目标种的植物种类组成可能有所不同,其中有些植物种类可作为各类型或各阶段的指示植物种,而该种类植物便是生态管理中应重视的目标种。湿地景观的管理措施应有利于保持目标种生境类型的稳定性。在拥有大规模湿地生境类型的城市中,湿地植物群落建设应与湿地景观的生态化管理措施相结合,如此才能有效地保护并合理地利用城市湿地资源。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