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文化 > 规划风水 >

五朝古都北京风水解谜 何谓龙脉?

时间:2010-05-25 17:31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北京位于风水大师们所津津乐道的极佳之地,是方术大师和众多大臣们给后人留下的一处风水之都。

    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位于平原与山地奇绝的交会处和交通要冲,集山脉之险峻、河流之幽静、平原之肥沃于一身,以藏风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北京的西边是太行山山脉、西山拱卫,北边是太行山、军都山形成一处半圆形山湾,东北部就是著名的北龙燕山山脉构成的天然屏障。

    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位于平原与山地奇绝的交会处和交通要冲,集山脉之险峻、河流之幽静、平原之肥沃于一身,在藏风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太行山巍峨雄浑,自北向南,气势磅礴,奔腾而来。燕山莽莽苍苍,蜿蜒曲折,像两条巨龙守卫着京师。森林密布,山色青苍,如歌的山风在林海中激荡,雾气郁集,云蒸霞蔚。东边是潮白河、温榆河,西边是永定河、小清河,自西北向东南,绕城蜿蜒流淌。雄浑的桑干河夹杂着大量的黄土高原的泥沙呼啸而来,与来自蒙古草原的洋河汇合,在北京地区形成浩浩荡荡的永定河,一路奔腾澎湃,汹涌激荡,如入无人之境地穿梭在青山密林之间。在北京西部的三家店,永定河仿佛从天而降,呼啸着冲出山谷,冲向胸怀博大、幽静美丽的平原,这就是有小江南之称的北京小平原。其间,玉泉河、高梁河、湿余河等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滋润着这块土地,在蛛网般的河流之间,构成星罗棋布的湖海、水淀和河泊。

    北京就建筑在这太行山和燕山两条山脉交会之地,永定河与潮白河之间的永定河冲积扇平原的顶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沧海之畔的永定河古渡口之上,南临大河。这里是龙脉之地,是藏风蓄水、聚气蓄势的龙虎奔腾之都会,更是三大地理区域和文化区域的交汇之区。

    华北大平原、东北大平原、蒙古高原,在北京地区交会。华北大平原是以农耕种植业为主,是中原农业经济文化区域。东北大平原是以林业和种植相结合,是北方型的经济文化区域。蒙古高原是以游牧业为主,是沙漠高原的经济文化区域。三种地理形态,三种经济类型,三种文化形式,在这里交会、融合、冲撞和吸收,将一座古渡口演化为一座文化古都,进而成为政治、文化中心,巍然耸立数百年,依旧风华正茂。

    由文化中心过渡到政治中心,是从辽代开始的。辽自建国到灭亡,前后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辽有五座都城: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上京临潢府是辽首都。南京析津府即今北京,是辽陪都。后来金迁都这里,定为中都。中都从此正式成为北部中国的首都,后来的元、明、清也是定都在这里。辽曾称这里为燕京。金初占燕京时,称这里为燕京析津府。金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正式定都燕京,改称圣都。后来改称中都永安府,次年改中都大兴府。

    析津府作为辽的陪都,规模比其他陪都都大。城池基本仿自唐代,是在唐代幽州旧址的基础上扩建。选择城内西南角,建造了一座小宫城,称为大内:正门是宣教门,门内是元和殿、嘉宁殿、昭庆殿、长春殿以及广大的湖泊。大内之外,是棋盘式的街道:26坊,纵横交错;每一座坊,建造了高大的门坊楼,上书坊名。城墙高达三丈,宽一丈五尺。城市设门若干:东为安东门、迎春门;南为开阳门、丹凤门;西为显西门、清晋门;北为通天门、拱宸门。宫城正门为宣教门,后改称元和门。宫内有元和殿、昭庆殿、嘉宁殿、临水殿、长春宫、果园、湖泊、球场;等等。

故宫地图(来源:资料图)

    金中都在辽南京旧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造和扩建,建造了巍峨雄壮的三重城,称为中都。最外围是大城,在辽旧城基础上,向东、西、南三面大范围扩展,周长近40里,呈方形。大城中南部是皇城,建筑的是一座长方形的小城。皇城内是宫城,周长9里有余,其正南门是应天门,连接皇城正南门宜阳门、大城正南门丰宜门,宽阔的御道贯穿而过,形成一条中轴线。

    中都的设计和主造人是左相张浩,修造燕京大内正使梁汉臣、副使孔彦舟,征调民工八十万,兵卒四十万,历时三年最后建成。金中都的改建仿自北宋汴京,由金主完颜亮遣画工先画出汴京宫室规制,然后交左相张浩照图修造。

    金中都也是三层的都城格式:外城、皇城、宫城。外城有门十二座,分布四个方位。东边为宣曜门、阳春门、施仁门;西边为灏华门、丽泽门、彰义门;南边为丰宜门、景风门、端礼门;北边为通玄门、会城门、崇智门。皇城在外城中部偏西,是辽皇城大内。皇城有城门四座:东为宣华门、西为玉华门、南为宣阳门,北为拱宸门。宣阳门为皇城正门,门分为三,中绘一龙,西偏绘一凤,用金镀铜将其钉实。中门不常开,只有皇上车驾出入时才能使用。两边的偏门分单日、双日各开一门。

    宫城的正门叫应天门,往北为仁寿门,左为日华门,右为月华门。仁寿门北为大安殿,是宫城的正殿。正殿北为宣明门。再北为政和门。政和门北是仁政殿。仁政殿是皇帝日常上朝的所在地,殿后有两重厚墙阻隔。大安殿左右出日华门、月华门,是两片地位次要的宫殿区,妃子、美人就生活在这些宫殿里。宫城中宫殿的建筑富丽堂皇。《揽辔录》称:遥望前后殿屋崛起很多,制度不经,工巧无遗。甚至于其屏扆窗牖等物,都是攻破汴京以后抢掠过来直接装上的。

    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中都宫中发生大火,大火熊熊燃烧,五天五夜不绝。后又被蒙古军围困,宫中一部分宫室被拆毁,将木料当柴烧。金宣宗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次年宫中大火,宫殿和整个中都在硝烟和火光中面目全非。

    金中都被蒙古铁骑攻破,付之一炬,大火整整燃烧了一个月,昔日繁华之都,化成残垣断壁和一堆瓦砾。元世祖忽必烈率领强大的蒙古铁骑,纵横驰奔,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欧亚大陆、最后来到燕京。忽必烈感慨地说:“今天下已定,我要进奏主上成吉思汗,驻跸回鹘,仗兵息民。”随侍的蒙古贵族巴图鲁劝阻说:“幽燕是龙蟠虎踞之地,形势雄伟,地理险要,其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正是天子居中接受四方朝觐的理想帝都。大王如果经营天下,驻跸所在,非此不可。”忽必烈恍然大悟,即帝位后,定都燕京,称为大都。

紫禁城老照片(来源:资料图)

    元世祖忽必烈满怀统一天下的雄心,经营北京。金中都已成废墟,中都郊外高梁河畔的离宫却依然保存完好,通晓地理和风水的刘秉忠建议将新的都城从中都的莲花水系,迁移到北方高梁河水系。

    元世祖便命令刘秉忠和他的弟子郭守敬、赵秉温等负责整个城市和宫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刘秉忠、郭守敬、赵秉温多次勘察地形,研究形胜,探讨地理和风水。要解决大都城水源和城市供水系统问题,并彻底根治永定河水患,决定放弃金中都,新都北移,利用高梁河水系,将新都建筑在中都东北郊外。人工开凿一条河道,将北京西北部玉泉山泉水,经太平桥大街南行折而向东,流经西四南大街之泔水桥,到达中海、南海之间的太液池南岸,注入大内正门崇天门前的周桥,经过南、北河沿流入通惠河。在五行方位之中,这条河位于西方,属金,由西北流入大内,人称金水河,又叫御河。这条河,不准百姓饮用,不许饮马,不准洗漱。

    玉泉水自昆明湖流入高梁河入城,从海子桥流出,经南、北河沿,出文明门水关,通向通州张家湾,连通大运河。这就是通惠河,这是连接北京与江南的交通大动脉,是京师之地的经济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赵文昭公(秉温)行状》称:“公与太保刘公(刘秉忠)同相宅,公因图上山川形势、城郭经纬与夫祖、社、朝、市之位,经营制作之方。帝命有司稽图赴功。”

   《析津志》记载:“世皇(元世祖)经都之初,问于刘太保秉忠,定大内方向。秉忠以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方以对。上制:可!……(大都)内外城制与宫室、公府,并系圣裁,与刘秉忠率按地理经纬,以王气为主……先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以成大业。”

    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到丽正门的一条直线,就是大都城的中央子午线。这里是真正的龙脉吉地,因而这里就成为皇帝专用御道和御用宫殿的所在地。从秦汉到唐宋,历代的天文、地理大师们都把京城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将中央子午线与京城中轴线从规划到设计到建筑,合而为一,则是元大都的创举。刘秉忠、郭守敬、刘秉温都是天才的天文、地理学者,也是一代博学的风水大师,他们在中央子午线上建筑了王朝正殿的大明殿,设计了最为珍贵的七宝灯漏作为大明殿的装饰和照明。

    燕京作为元帝国的都城,自公元1264年定都,到公元1368年覆亡,前后经历了104年,共有十个皇帝生活在这里。元帝国刚刚定都燕京时,京城还是辽的旧城,残破不堪。元名其为中都大兴府,开始大规模兴建。四年后,动工建造新城。再过四年,燕京初具规模,忽必烈正式定国名为元,次年名燕京为大都。上都开平府从此成为元帝国的陪都。

点击进入下一页

故宫(来源:资料图)

    元大都新城的营建,前后经过了整整十年。然后,又用八年的时间用于内城的完善和装修。元大都的主要设计人是汉人刘秉忠、赵秉温、张柔、张弘、殷天祐;蒙古人野速不花;女真人高觽;色目人也黑迭儿。大都在今北京城偏北,呈长方形,东西与今北京的内城一致,南到今东西长安街,北到德胜门、安定门外五里,俗称土城。

    元大都城垣遗址大都城垣是夯土筑成的,四周有十一个门。东为齐化门、崇仁门、光熙门;西为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北为安贞门、健德门;南为顺承门、丽正门、文明门。哪吒震四海,据说是有三头、六臂、两脚,因此大都的主要设计者将十一个吉利的数字用于安排大都城门,同样表示着威震天下。

    大都包括外城、皇城、宫城三个部分。皇城、宫城是在金中都原万宁宫的基础上建筑而成。负责宫城修建的是提点宫城所,先建正殿大明殿。再建寝殿、香阁以及周庑两室。最后建东宫。东宫临近太液池,称为隆福宫。元中叶时,又兴建兴圣宫。

    元代大都的皇宫是以太液池为中心,太液池同时又将宫室分成三个自成体系的部分,即大内、隆福宫、兴圣宫。皇城城墙称为萧墙、阑马墙。墙外古木参天。皇城的正门是南门灵星门,正对都城正门丽正门。灵星门又叫红门,门前有宽阔的广场,西侧是千步廓,门内是一条内河。内河河上建有三座白石桥,叫做周桥。桥上雕琢龙凤祥云,石质晶莹如玉。桥下有四条白色石龙。

    宫城地处皇城东部,呈长方形,周迴约九里。宫城的城墙全部是由砖砌成的。宫城南有崇天门、拱星门、云从门;北有厚载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宫城四角都是十字形角楼,角楼上下三层覆盖琉璃瓦顶。崇天门是宫城正门,门两边有两观,门上有楼,两观上筑有角楼,下列五门,显得气势雄伟。崇天门前有一条水渠流过,门内是大明门,大明门内便是宫城的正殿大明殿。

    宫城中的宫室由南北两个部分组成。南面是处理政务的所在,以大明殿为主体。北面是帝后休息的地方,以延春阁为主体。大明殿和延春阁都坐落在皇城、宫城的中轴线上。

    大明殿又叫长朝殿,至元十年建成,东西达二百丈,深一百二十尺,高九十尺。举凡重大节日、庆典、大朝会等礼仪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大殿台阶三组,周围绕以龙凤玉石勾栏。殿楹四向都是方柱,饰以起花金龙云的白石龙云。楹上有鹿顶斗拱,攒顶有黄金双龙。琐窗帖金铺,中设山字玲珑金红屏台。台上设金龙床,两边是毛皮伏虎。殿内设有皇帝、皇后的宝座,元代制度规定,帝、后并坐临朝,共理天下。大明殿台基上还有一种惹人注目的莎草,是特地从北漠中移植过来的叫做誓俭草,是世祖忽必烈想让子孙不忘祖辈的创业艰危。柯九思有首《宫词》对此作了生动地描述:

    黑河万里连沙漠,世祖深思创业艰。

    数尺阑干护春草,丹墀留与子孙看。

    大明殿后是皇帝的寝殿,是供皇帝休息和暂时居住的地方。从规模上,大明殿是宫城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装饰最为华丽的地方。大明殿的东西两边还有宫殿,即文思殿、紫檀殿。后面还有宝云殿。宝云殿两边便是鼓楼、钟楼。

    大明殿中有两样驰名历史的东西精巧别致、巧夺天工。他们是灯漏和机械笙。漏是古代计时的用具。元宫中灯漏是用机械控制,上面有十二个木偶人,捧着十二个时辰标志。每当时辰交替时,下一个木偶人就从小门中出来,手捧时辰牌,立在御床对过。

    元大臣郭守敬进献给世祖的七宝灯漏,在朝会时陈列在殿中,灯漏中的钟鼓能够应时自鸣。机械笙是机械自动控制的,又与另一个机械控制的孔雀相连,笙一鸣则孔雀闻乐起舞,情景极生动,笙音绕梁不绝,悦耳动听。元宫中宴会时,机械笙是乐队的首席,笙鸣则众乐齐作,笙止则众乐皆止。

    大明殿后是延春阁,阁下是延春堂,高度比大明殿还高。以延春阁为主体的后宫生活区,结构和前廷大致相当。延春阁是后宫的正室,阁后有寝殿,中间连接柱廊,寝殿凡七间,寝殿两侧又有小殿,整个布局呈工字形。这是宋代宫室的传统。元宫室的寝宫俗称拿头殿,朱红镶金的窗棂,用玉板明花渍纸糊窗,中间缀以金花,外罩一层黄油绢幕。用油浸过的纸和绢,都可以透光,以便光线充足和室内采暖。冬天天寒地冻,宫室则用油皮罩在窗外。殿内遍铺红黄色的厚地毯。寝处布置着屏幢帷幄数重,显得舒适而隐秘。御床上褶褥重叠,上盖一种名叫纳失失的皮褥,贴有金花,熏满异香。后廷东西两庑另有房屋一百七十间,供嫔妃们生活起居。另外还有一些小型的殿阁。

    宫城的北门是厚载门。厚载门上建有高阁,阁前有舞台,用于表演歌舞。四周建有旋梯,叫做飞桥,舞台和飞桥连成一体。元顺帝爱好乐舞,最爱看的是十六天魔舞,他常登临厚载门的高阁,津津有味地欣赏天魔舞女非凡诱人的舞姿。舞女旋转在台上,前面是乐队吹奏导引,从飞桥飞升。厚载门外的居民隐约听见、望见宫中的歌舞景象,宛若天音、仙境。元宫城设计独特,建筑别具一格,马可·波罗就曾感叹:皇宫设计合理,布局精巧,非常壮观美丽,建筑构造上巧夺天工,可谓建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令人叹为观止。

    宫城西部是太液池,池中有两个小岛,南边小岛叫瀛洲,北边小岛即琼华岛,后改称万寿山、万岁山。假山玲珑秀雅,全用太湖石堆成,据说这也是宋宫旧物,是从汴京艮岳中掠夺而来。山上有广寒殿,初建于金代。汉白玉石桥连接着瀛洲和万岁山,瀛洲东西还有木长桥和木吊桥。太液池东的灵圃,是宫中动物园,其间养有许多珍奇珍稀动物。池中养有天鹅和水鸟。池里的丰富鱼类,供宫中食用。

    太液池西有两组大型宫殿群:南边为隆福宫,北边为兴圣宫。隆福宫主要供太后居住,兴圣宫则是供皇后、嫔妃居住的,嫔妃能移住这里,算是宠遇。蒙古的女子在社会地位方面,较汉族女子要高,其皇后可以和皇帝并坐临朝,后妃也可以单独占一两个富丽的宫区,而不像汉宫那样后妃的居室位于遮拦严密、渺无人迹的后宫深处,像关在笼子中一样,不能与外人相通。

    隆福宫的主殿是兴天殿,结构规模几乎和大明殿一致,围墙是砖石砌就。隆福宫先是供皇太子真金居住,真金没即位便不幸死去,真金的弟弟之子即位,为元成宗,成宗尊真金妻为皇太后,改皇太子东宫为隆福宫。从此,隆福宫成了太后的专宫。隆福宫西还有西御苑。

    兴圣宫建于元武宗海山统治时期,主殿是兴圣殿,殿阁由柱廊相连。宫区有砖垣两重。元代著名的奎章和后来改名的宣文阁就设在兴圣宫内。文士往来于兴圣宫中,元帝选文学才士在奎章阁中任学士和经筵讲官。兴圣宫真可谓才子、佳人的聚集地,但才子、佳人不能偷情,也不可能偷情,他们同属于皇帝所有,同是皇帝喜爱的宠物。元代末年,顺帝改宣文阁为端本堂,皇太子在端本堂就学读书。

    太液池遗址太液池的池水源自京西玉泉山。太液池俗称海子。池中北部的琼华岛,据说有辽代萧皇后建的梳妆楼。琼华岛四面临水,假山秀石耸立其间,岛上岩洞窈窗,林木葱茏。岛上的主殿是广寒殿和玉虹殿。广寒殿是元帝观景、饮宴的处所。殿中装饰华丽,景致秀美。窗棂为朱红色,中镶金线,刻镂着卷云游龙,上铺一层黄金,殿内有镶玉金花玲珑屏台床,四周是金红连椅。殿中有一个硕大韵黑玉酒瓮,瓮内可贮酒二十余石。殿后有两个石笋,呈龙首形,太液池中的水抽上来从龙嘴中源源不断地喷出。大殿窗外有伸出的露台,台旁竖一个数丈长的铁杆,杆上置三个金葫芦,用以镇岛下的龙潭。皇帝流连在这里,凭栏远眺,视野开阔,俯瞰瀛洲桥和盈盈的池水,心旷神怡,去烦忘忧。

    太液池波光粼粼,东西两边的宫室金碧流辉,岛上云气缭绕,高大的宫阙与天相接,天宇低沉可得,人仿佛置身在一片清虚之中。皇帝携美丽动人的嫔妃泛舟池中,当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美事。尤其中秋月圆的清宁之夜,皇帝和美人们泛舟池上,在舟中饮酒寻乐,更是美妙无比。元武宗曾在中秋月夜和嫔妃们乘船赏月,摆开庞大的游乐船队,乐声悠扬,歌声四溢,最后在龙归洞的美妙歌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去。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