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文化 > 规划风水 >

杨公风水在城市规划中大有用武之地

时间:2010-05-25 12:50来源:未知 作者:曾祥裕

    来到云南昆明不可不游大观楼,它是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标志之一,位于昆明市西4公里大观公园内,南临滇池,与太华山隔水相望,明代因称“近华浦”。
    戊子年九月十五日我独自一人来到大观楼游览,园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微风之中放飞风筝的老人悠闲的神态,吹拉弹唱人群中散发的欢歌笑语,无不昭示昆明人民的安祥快乐。我迈着轻松的步子,走近大观楼,其无滕王阁等名楼的高大,显方形,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面积224平方米。 如此貌不惊人的大观楼,何以称大?但是,它的知名度在中国文化人心目中就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闻名于世的是一幅长联让天下读书人记着了大观楼的芳名。我伫立在楼前,观赏着门柱上镌刻的乾隆年间(1736-1795年)孙髯所撰180字长联。

    在欣赏之中我捕捉到了作者笔下的昆明风水意象:“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篙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不妨让我展开想像的翅膀,进入这种神妙的风水意象图画之中:东边的金马山像奔腾的神驹,西面的碧鸡山像灵动的飞鸟,北边的长虫山像起伏蠕动的长蛇,南面的白鹤山偎依碧水,像羽毛白洁的仙鹤翩翩起舞.......好一幅天地人和的风水图景!古老的昆明,就是在这样一个安宁吉祥的环境中、在无数代人对其山川形势的赞美讴歌中发育和成长。
    古代的昆明,四周青山环抱,城内城外河流纵横、湖泊清幽,寺庙宫观鳞次栉比,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是一座有山有水、山青水秀的园林城市。
  我在昆明期间穿插梭在旧城山水间,寻找当年遗存的风水意象,尽管无昔日完整的风水格局,但仍不失为一座“波光荡漾遥分岸,山色空濛欲上船”(明·沈万三《登太华山》)的山水城市。这种山水格局是形成风水名城的基础。我手中有一幅古代昆明的地图,从图上可见旧昆明的风水格局。

    雉堞状符号绘制的城墙,把古老的昆明城围合成一个近似正方形的封闭空间。城外群山环绕,河水蜿蜒。在城南,浩瀚的滇池交汇融合,形北成外环的封闭空间。果然是风水选址注重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坐北朝南之宝地:边有山(俗称长虫山),来势若鸾停鹄立,它就是昆明的主山。此山向南逐级而下,依次为商山、螺峰山、五华山、祖遍山,如玄武垂首,包容有情,端丽尊贵,安泰吉祥,昆明城就建在它最为关照的明堂点穴之位。至此,我们已经窥见当年城市选址营造的匠心之始。东边,由北向南是鹦鹉山、金马山等峰峦重叠,逶迤绵亘,如长龙蜿蜒游动,环抱明堂,此乃青龙。西边,由北向南是妙高山、玉案山(就是现在有名的棋盘山)、进耳山(也被称作笔架山)、碧鸡山、太华山、罗汉山等,连峰度脉暗藏深壑,秀峻挺拔苍崖万丈。南边,滇池水满盈野,荻苇蔽天,绿杨铺岸,渔火隐隐,江空月明,与北、东、西三面群山、重重朝案形成绝妙对景,此乃天造地设之佳境!难怪诸多文杰瞻峦嘘唏,赞颂昆明“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滇池岸边浑如锦,春城四季满鲜花”。 据史料载,这是我国明代城市规划风水大师汪湛海“审山龙,察地脉,别阴阳,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础,取形胜而立范围,经八年之惨淡经营,功始告成。”

    赣州水口塔

    而赣州古城的风水格局也有相似之处。 赣州四面环山,峰峦秀丽,其尖齐高耸者,东北有马祖岩,东有杨仙岭、酒檀山、峰山又名崆峒,南有哈湖岽,西南有摇篮山,西有笔架山,西北可望井冈山,北有储君山.赣州三面环水,成一三角龟形,龟头在南门而龟尾在北郊之龟角尾。以风水观点,诚为“山环水抱,人杰地灵”之所。不过,赣州城是龟形遭到破坏,明代刘伯温攻打赣州城时久攻不下,用五根粗大的铁柱把乌龟的四只足和尾巴钉在地上。然后跑到白塔下,堵赣江之水狂淹赣州城。被铁柱钉住的乌龟再也浮不起来了,赣州终于城破人亡。近年,因赣州古城整修,在水东浮桥和北门龟角尾处河中挖出三根铁钉。一根竖立在水东浮桥头榕树下,另外两根竖立在八境台内。可证,赣州龟城和铁钉斩断龟脉的传说,不是虚构。
    纵观中国从古到今生气勃勃的城市,何处无山,何处无水?山是城市的屏障,水是百姓的命脉。 说来也巧,昆明的城市规划历史中,竟有我们江西风水大师的手笔。想当年,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勘测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古城规划中龟头宜筑于南门,龟尾则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

     据史载,镇守云南的沐英聘请江西著名堪舆家汪湛海设计、建造昆明城。汪湛海精心考察了昆明的地形、地貌、山川、湖泊,认为若在长虫山以南建造一座背靠长虫山面对滇池、形状似龟的龟城,必将造福百姓。我国明代著名堪舆大家汪湛海,后人称昆明城池建设总规划师、地理神师。现代昆明城的大体格局是在明朝洪武年间(1382年)建昆明城时定下来的。当时云南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沐英请来了全国著名的阴阳家、江西人汪湛海赴滇考察山龙地脉,主持规划昆明城的建设,拟将昆明筑成“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的城池。

    据史料载,汪先生到昆明后,先找出昆明城的来龙,即是昆明城所依仗的山脉走向,昆明城的来龙是长虫山,即蛇山,也是昆明的主山,源于五六百里外的会泽县西北,来龙可谓远矣,这正是风水学说上的上好龙脉。蛇山龙气走动,行徊曲折,伸缩起伏,从东北方面蜿蜒而来,行至昆明境内龙气益旺,到铁峰庵处便停顿起嶂,更含蓄旺气,于是九起九伏,向西绕南,至圆通山开玉屏(即现在的衲霞屏),徐吐五华秀气(五华山)。五华分五支而下,结于文庙地场。汪湛海找出来龙后,认为此为艮龙向乾,又掉头向离,此为地脉中极为难见的“紫微龙”也!遂将昆明城设计构筑为龟形,是以城在蛇山之麓,与蛇山之气脉相接,形成龟蛇相交之态,昆明城当为一大福地。

    昆明城的南门为龟头,北门为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为龟的四足。汪先生还在五华山右脉一个瓜形高地定下罗针,说此地地气最为旺盛,所以后来就建了巡抚公署,主理云南政事。城将要建好时,汪湛海又特制三石,刻字于石,上曰“五百年前后云南胜江南”,“万事云南占先机”。石头埋于何处,已不得而知。龟是一只灵龟,尾掉而动,所以北门的内城门向北,廓之门则不朝北而朝东,是灵龟掉尾之意。大西门、小西门子门向东,小东门子门向西,外侧则都向南,这又是寄寓龟之四足起动之意。只有大东门的内外门朝向一致,是因东方属木,取木宜伸而不宜屈之义。

    由于汪先生的规划,五华山成为昆明主脉,正义路作为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五华山为中心点,现胜利堂(云贵总督府)、巡抚衙门、布政司、蕃台、臬台、粱稻署等衙门一律坐北朝南,一字排开。土地庙、城隍庙,圆通寺、武王庙等寺庙都按这个风水走向,脉络布局各功能旺地,昆明城池的格局由此形成。

    为什么昆明城一定要建造成外形似龟的龟城呢?汪湛海有他的一套理论,他认为:昆明北面的长虫山是昆明的主山,长虫即蛇,而此蛇为雄性,有雄就必须有雌与之相配,故昆明城必须建造成一座龟城,龟蛇相交,百姓才能生生不息、吉祥平安。于是,在汪湛海的精心设计下,新建的昆明砖城就成为了一座外形极像一只神龟的龟城了。它有6座城门,南门是龟头,北门是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是龟的四脚。这龟还不是一只普通的乌龟,它是一只灵龟和神龟,它尾掉而足动,是灵龟掉尾之意。汪湛海建昆明城时,还叫工匠用石头雕凿一只形端体正、惟妙惟肖的神龟,并在其龟背上雕刻有一句谶语:“五百年前后,云南胜江南。”埋藏在南城门下。
  汪湛海设计建造的昆明城,不但是一座龟蛇相交的吉祥、平安之城 。何以要龟蛇交合?是水中之物,它象征水;蛇为山之名,它代表山,所谓龟蛇交合,其实就是有“藏风”之山,临“得水”之地。而汪湛海建筑的所谓龟城,只不过是将元代的昆明城往西北方向稍稍迁移,把原来在城外的五华山、螺峰山、祖遍山、翠湖都围入城内,形成一个城内、城外都有山有水的更加山水化的园林城市。一座城市有山有水、山环水绕、背山面水,“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交接重合的边缘地带,的确有助于城市防卫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还具有使居住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学价值,这样的环境就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山水诗人、山水画家向往和赞美的地方。《管氏地理指蒙》云:“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为实气,水为虚气。土逾高,其气逾厚;水逾深,其气逾大。”是的,山得水活,水得山媚,城得山水而钟灵毓秀。一座背山面水的山水城市,是防卫最牢固、生活最方便、风光最优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好地方;而中国古代的山水文化则是科学、哲学、美学的完美统一。  
    漫游昆明想不到竟找到与我的家乡赣州古城如此之多相似之处。同为龟形,同样是山环水抱,还同样有迷人景色, 清代昆明最迷人的八景是:滇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灞桥烟柳、蚩山倒影(详见清咸同年间张士廉作的昆明“八景”画和当时文人的配诗);而宋代孔宗瀚和苏东坡所见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了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

  水口被认为是一个象征城市的生命和财富源泉,古往今来,人们竭力美化它,讴歌它,修建塔寺崇拜它。昆明西边碧鸡山如一把锁钥,似欲扼住西北而去之水。风水上讲,上下水口,合为天门地户,左右着城市的财运。城四周诸山左旋自西而南而东,诸水右旋自东而南而西,志书上说,此乃阴阳互根,点出了昆明城的风水大势。
    昆明东边的金马山上就建有金马寺塔。与它隔水相望,滇池西岸的碧鸡山上又筑有碧鸡关,双双夹峙,气宇轩昂。有清人赵拱的诗《望昆明池》为证:
 
  巨浸东南是古滇,茫茫池水势吞天。
  碧鸡莫渡栖平岭,金马难行繁野田。
  塔秀近扶双寺月,城高遥锁百族烟。
  炎风盼得昆明到,何日开襟向北旋。
  
    同样赣州古城也有交锁甚好的水口。赣州城下游西北方向的水口赣江十八滩,是一段长达90余公里的峡谷形河道,两岸山峦起伏、地势险要,这样的水口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天险,在历史上,曾经两次为赣州城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同样在水口附近峦头上建有一座水口塔(高达40米的玉虹塔,以为障空补缺、禳压水患之用,因塔身粉以白灰,俗称白塔。)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被贬岭南路经赣州时,面对赣州城旖旎的山水风光,留下了“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著名诗句。
    为了让赣州水口不因岁月冲刷扩大而流失财富,赣州官方正在兴建一座水口建桥,取名为玉虹大桥。一则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二则有关拦水口,说白了就是聚集财富的社会功能;三是具有对城市入口空间的美化功能,而水口塔和水口桥的组合,则使得城市入口的空间序列更加丰富,天际轮廓更加多彩。在杭州,历时千年的六和古塔与钱塘江大桥的空间组合,为这座被称誉为天堂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漫游昆明,最大的收获是收揽山水景色的同时,竟从它的古城风水意象中找到了与我们赣州古城的相似之处, 而且是昆明城的规划出自江西形势派风水大师的手笔。江西的风水师呀,你不为之感到自豪吗?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