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保定村创建二十周年巡礼
做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凭四十年的政治嗅觉。我已经关注非洲保定村的动态十多年了。对这个一直被称为“当代郑和”的原保定市外贸局长,现中非贸促会长刘建军,痴心于引领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包括央视等主流媒体多有报导。最近,一定是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巨大影响,关注刘建军和他非洲保定村的人越来越多了。因此,我想尽可能系统的了解和介绍一下: 一、网上点击率1.7亿人次的“保定村” 据网上消息,今年5月3日,原保定市外贸局局长、非洲六部联合名誉大酋长、非洲保定村创始人刘建军,把二十年“非洲保定村”的12公斤资料移交市档案局。其中包括二十年来非洲土地使用协议、开发项目、会见高层照片、国内外报刊刊登的“保定村”资料,以及关于刘建军的书籍、纪实文学、访谈录、中央电视台采播的节目。还有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接见、批示记录等资料。保定档案局长张冰水亲自接受并安排存放,还与刘建军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并表示对这一奇特的“归档”向刘建军颁发一个特别的证书。 “告别家乡、挥手太行、打起行囊、不再彷徨;飞上蓝天、越过海洋、辽阔非洲、播撒希望;带着嘱托、带上理想、义利兼顾、共同富强……”。就是这首由刘建军创作的《非洲保定村之歌》,果然落户非洲的许多个“保定村”,有近两万人的洋插队村民,在那神奇的土地上生活工作的很好。近两年,修在刘建军故乡——景县野厂村的中非书法碑林广场,有一个石碑上刻着一个叫任龙的作者,去保定村考察后这样写到:“非洲万里有家乡,保定村头彩旗扬,白手黑臂同歌唱,稻薯米麦堆满场,华医病院说保健,校园孩童唱故乡,麦场男女舞刀棍,中非友谊日月长。”足以说明保定村民的幸福和欢乐。 就在4月中旬,中非贸促会代表团访问乌干达的那个保定村时,村长沈中原带领着代表团察看他的九万亩玉米地、砖厂、瓦厂、商店、饭店、牛羊养殖场和打靶场。当地群众都对这个保佑安定的部落简称“保定村”,为当地创造着财富,为中非增添友谊。 二、外贸局长上任,抗御经济危机首选非洲 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候,由易县县长调任保定市外贸局任局长的刘建军,上任时就让秘书们查了一下,地球上哪里没有金融危机?答案是非洲。于是就开始了考察非洲的热潮。到非洲几个国家的超市,刘建军让代表团每人都问商品的价格,然后和老板谈供货。其中容城的服装厂记录一个儿童服装售价标为人民币1040元。刘建军问容城服装厂,这样的童装成本是多少?厂长回答:“30元紧点儿,40元肯定能做。”于是找经理供货,每套120元。当地超市老板惊讶的说:“真的吗?真的吗?”就这样,刘建军把这种考察叫做“赶集问价”,走寻4个国家一次订了71个集装箱商品。第二年,一位分管外贸的国家领导从简报上得知,保定的外贸出口在全国外贸出口下降的情况下逆市增长16%,对保定的外贸出口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就这样,一个“农业落脚,加工致富,贸促发展,资源共享”的保定模式形成并扩展开来。 十三年前,他就获得了“打开非洲大门”的金钥匙,被科特迪瓦和乌干达赐予荣誉公民,并赐给了非洲名字“利纽”、“勒杜瓦”。 二十年后的今天,刘建军从外贸局长到中非贸促会会长,一直为走进非洲苦于奔命,就像写在中非书法艺术碑林广场外墙上那四句话:“烟外川原谁绣画,腹中图史自纷论,凝心聚力中国梦,爱在非洲不二心。”如今,中非贸促会已是拥有二百多个国内外分支机构,八千九百多名员工,十个研究院所,一个国际商务电视台。有法律维权中心,联合媒体报道中心,中非艺术交流中心。有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胡德平等十二位顾问团队,七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还有油牡丹推广中心和几万人组成的弓形虫防治委员会、非洲青蒿灭疟联盟这样庞大队伍。在中组部一名局级领导的指导下,成立了党委、党支部。2016年7月1日,数百名新老党员在科学会堂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大会。8月1日举行了由八百名代表参加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引发了国家和地方媒体的广泛关注。96岁的庄炎林老主席闻知后,挥笔称赞:“而今重走长征路,昂首挺胸迈大步,革命永不忘初心,国家强盛百姓富”,并将这幅字赠予了刘建军。 三、六部大酋长,非洲大地主 早在2002年4月,在科特迪瓦拉科塔广场,专门搭建的场地上,当地市长嘎扎嘎奏举行仪式,授予刘建军为六部族联合名誉大酋长职务,并赐予当地荣誉公民“利纽”名字。 “开发非洲土地意味着扶贫救济国际化!”,这是一位前外交部长接见刘建军时讲过的一句话。今年4月13日下午,乌干达大酋长扣代德去中国投资服务中心看望刘建军和考察团成员。就在大门口和刘建军拥抱后,扣代德大酋长眼含热泪的说:“我比你大四岁,我的妻子们、儿子们都有很多财产。大儿子还有50万头牛,养了许多年了,只长岁数不长个,你帮他卖给中国。我的那些地,留着也没用,送你100万英亩,不要钱。我出手续,你再多带些人来把它种起来,种玉米、小麦一年三季,卖给我的人民,吃不了就卖给苏丹。” 刘建军愣了,“白用这么多年土地,我可受不起。你有个要求吗?”。“有,我23个孙子,你帮他们在中国上学,在中国安家,好吗?我们爱中国!”。 也是这一次,娘家在乌干达的苏丹总统第一夫人到驻地来看他,同样有个要求,让她的三女儿到中国读书和工作。中国在非洲人民心中的形象这么重要,这么充满诱惑,刘建军也感到自豪。回到北京第二个月,成立了“留学生服务中心”,任命了主任。他决心为中非文化交流搭建一个平台,以顺应时代的要求。他向国家有关部门和联合国华人组织协会主席蒋位卿汇报后,决定像当年开发北大荒那样,组织大批的力量开进乌干达,开发“刘建军大地主”那块相当于10个县的土地。既转移产能,又拉动农业机械、种子、化肥、包装物、运输工具的出口,更主要的是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 四、碑林广场,诉说着践行一带一路的历程 今年4月26日,在刘建军的故乡——河北景县留府乡野厂村,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热闹的场面。在那里修建的中非书法艺术碑林广场举行落成庆典暨总结表彰大会。在占地不到八亩的广场里,竖立着雕刻的470多个书法石碑。 这是以中非文化、中非友谊为内涵的书法艺术石刻广场;有中国四位总书记题字;有国民党五位主席、副主席书法;还有刘建军筹建的两万多册书籍,价值50万元的农村图书室。刘建军将下决心把家乡的社会文化建设搞起来,其意可典,其行可范。 广场落成当天,国家文化部有关领导和北京120位各界朋友乘四辆大巴车赶来祝贺。还有来自山东、重庆、河南、黑龙江、天津、北京、台湾等地的书法文化艺术爱好者前来祝贺,欣赏拥有几十种笔体的471幅书法作品石雕,翻阅摆满14个书架上的图书。在广场墙外,专门搭建了舞台,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客人们还排着队向广场赠献了书画作品。十几位媒体记者带着航拍设备录像。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院长、主任,对广场的艺术化、导向化、国际化意义连连称赞。 刘建军对采访的记者说:广场记载了我们创业非洲二十年的艰辛和成就,传承着“一带一路”的精神和丰富农村文化的期待。把我们“文化先行、义利兼顾、背靠祖国、追赶世界”的非洲创业精神得以肯定和支持。 让我们用刘建军这位西非六部大酋长、非洲保定村村长12年前发表过的那首诗来结束这次巡礼吧!“挥手千军又远征,飞天越海撒天兵,屯垦异邦洋插队,义利兼顾共相融,尼罗河畔听手鼓,保定村头踏歌声,复兴大业今生事,一片丹心对天诚。”(《人民日报》海外版:魏勤英)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