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社会热点 >

城市内涝“弹”起“海绵” 日常功夫谁来监管?

时间:2016-07-28 16:1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汪志民

近期,特大降雨覆盖我国南北多地,城区“看海”现象多发。承担着增强城市防涝能力重任的海绵城市建设,备受社会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中,近半数城市近期曾出现内涝。业内专家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这是系统工程,建成面积不达到一定规模,防治内涝不会马上见效。

如何让城市的水也有“弹性”?成为这个多雨季节人们关注的重点。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被视为增强城市防涝能力的重要举措。

  海绵城市进程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针对城市缺水问题提出,“必须顺应自然,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4年2月《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发布,其中提出“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的要求。

2015年4月首批16个试点城市“出炉”,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2016年4月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出炉”,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大连市、上海市、宁波市、福州市、青岛市、珠海市、深圳市、三亚市、玉溪市、庆阳市、西宁市和固原市。

  城市“海绵化”效果如何?

今年5月以来,我国多地城市遭遇暴雨、出现城市内涝,其中包括济南、武汉、镇江等多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已纳入试点的30个城市中,近期出现内涝的城市至少有14个,占比接近50%,其中首批试点的16个城市中,至少有9个城市出现内涝。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被视为增强城市防涝能力的重要举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何也会出现内涝?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表示,当前部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出现内涝,这恰好说明当前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迫切性。试点城市之所以出现内涝,一方面试点启动时间有限,首批16个试点城市去年4月才确定,第二批14个今年4月确定,大部分项目还在建设中;另一方面海绵城市是个系统工程,大部分城市试点建设规模仅二三十平方公里,第一年建设完成的区域基本都在几平方公里,小规模的海绵城市建成区无法解决整体城市的内涝问题

在一些试点城市,海绵化改造的点面“对比效果”十分突出。在试点城市河南鹤壁市,从7月8日起连下两场暴雨,平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在改造后的桃园公园及淇水大道等路段,由于铺设了透水材料,建设了下凹式绿地、蓄水模块等,雨水迅速下渗,几乎看不到暴雨肆虐的痕迹;与此同时,未经过海绵化改造的主城区部分路段积水严重。

    海绵城市建设存在哪些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虽然一些试点城市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但不少地方海绵城市建设在整体进程、规划指标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已建成社区改造难。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任务就是对已建成小区,尤其是经常出现积水小区进行“海绵体”改造。相对于新建城区或社区可以通过先期区域详规、中期施工监督、后期项目验收等指标与渠道来约束,已建成的老旧社区建设难度非常大,被业内视为“带刺的骨头”。

2.建设标准不明晰。尽管住建部2014年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但由于各地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与方式差异较大,只能靠试点城市自身“摸着石头过河”。

3.政府部门配套不同步。一些受访专家表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城建、水务、园林等部门充分协调“齐步走”。尤其是各地城市新区建设中,即便不是试点城市或区域,也必须提前规划、系统建设。

    解决问题,政协建言

民革中央: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

建议细化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各试点城市依据地方实际特点配套制订相关指南、规范、标准细则。

在建设之初,对当地的生态、城建环境做基础性研究和观测,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建设方案,包括城市海绵体技术规划。对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基层业务部门人员进行培训。

综合考量园林绿地的功能与社会需求,合理划定种植区域。

在基本满足原有功能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设周期、考核指标,并注意物种多样性、园林景观品质、绿地率等问题。

农工党中央:探索“生态治水”新思路打造海绵城市

建议:一、树立“生态治水”理念,编制城市海绵规划;二、开展建设标准修订,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三、保护修复已有海绵体,构建城市新海绵。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骆沙鸣:

建设“海绵社区”、“海绵校园”和“海绵公园”,多建设雨洪调节池或人工湿地、植物浅沟等,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再处理压力和污泥二次污染的风险。有效利用中水回渗,推动我国消防用水使用中水。

在全社会普及宣传“水十条”环保政策,宣导绿色发展指导下的“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仁创制造研究院院长秦升益: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引导基金。突破传统投资模式对建设海绵城市的资金束缚,利用资本市场,更大规模地筹集社会资金,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提高财政奖励额度。对采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单位,在已有奖励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对采用自主创新产品总金额20%-30%的财政奖励,奖励期限为5年。创立建设海绵城市相关标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

建议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投资量巨大,应按照政府特许经营、企业化运作的模式,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构建多尺度排水系统。“海绵城市”建设要提高城市排水规划设计标准,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传统排水系统及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建设,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保障的完整排水系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实施全方位节水战略。立足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实际,坚持以水定产,将节约用水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循环利用;严格限制超采地下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严格管网漏损率标准。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