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谈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强调,政府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这标志着中国的户籍改革制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措施 户籍制度改革进展如何? 今年两会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委员会委员张晓山介绍说,目前中国有2.7亿农民工,其中长年在本省市以外打工的农民工有4000多万人,有的甚至举家外出。“这一群体是最有意愿在城市落户的。每个城市应根据不同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措施,分类施策。”张晓山说。 全国多地都在制定与本地区相适应的落户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其中,上海、广东省多城市已进行试点工作多年,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另一些城市则在制定研究方案,等待国家层面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出台以后与其进行对接,比如北京。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接受采访时说:“对特大城市而言,能够落户的人数很少,积分制落户口子是非常小的,广东小,上海更小。”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则认为,外来人口落户还需要提供大量就业。“目前,广东、上海等地需要靠积分落户,这需要外来人口达到有正常工作、连续纳税、有固定住所等等条件,才能积累积分,但实际上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人不是很多。” 关键 户籍改革关键点是什么? 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被认为是户籍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其目标不是消除户籍制度,而是剥离户籍内含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取消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让居民享有相对公平的公共服务。 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是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所赋予流动人口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改革意见中规定,“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去年曾谈到,2014年有19个省市把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全部在校的中职学生,已有28个省市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有5.6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报名参加。实施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扩大。 此外,改革意见中还提到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以及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将外迁人员纳入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当中。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信义兄弟”建筑公司董事长孙东林说,解决农民工的落户问题,关键是要让他们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福利政策,建议在落户问题解决后,让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工享受廉租房、保障房等政策,结束他们的“漂泊”状态。“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是进城农民工的期盼。”他说。 各地户籍制度改革正处在不同程度的实施过程中。来自安徽的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安徽的户籍制度改革和全国一样,正在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释放全民的生产力、释放全民活力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改革。落实这项改革,将强化人才的流动,有利于人才的布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他说。 尝试 大中小城市各有哪些户籍改革尝试? 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提出将实施不同层次的落户制度。对于中小城市,可实现落户;对于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这种特大城市,则要实行居住证制度,按照居住证来配置基本公共服务。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看来,此次户籍制度改革采取的是一种“差别化的双轨制”。具体的落户办法分四种。 小城市 山西:中小城市放开,将实现360万人落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2015年2月6日正式出台。按照该《意见》,山西省将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山西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除太原和大同两大城市核心城区属于有序放开落户限制地区外,其他建制镇和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将全面放开。到2020年,山西将基本建立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实现36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中等城市 浙江慈溪:对流动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 浙江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草案)》,对流动人口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当年,人口达到百万的慈溪市作为中等城市成为了改革试点。当时的《普通人员居住证》要求,申领者同时具备取得临时居住证或《暂住证》一年以上、有相对固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以及无违法违纪行为等条件。同时还对申领者的年龄也作了要求,必须自申领日开始至少可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5年。 此外,慈溪还设有“临时居住证”和“专业技术人员居住证”,这三种类型的居住证持有人所享的待遇不一样。从“临时”、“普通”到“专业技术人员”,所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范围逐次增加。 大城市 福建:有(租)房、有工作可落户 今年2月25日,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居住在福建省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外的其他设区市(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等地)的城区,只要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与居住地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者,均可将自己以及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达法定婚龄子女、父母的户口迁入居住地。 福建将为农业转移人口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做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接续工作,同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特大城市 上海:17万人积分达到120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积分达到120分这个标准分值,就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证照办理、住房、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杨雄在此次两会上表示,上海以积分制为主的居住证制度,执行情况符合预期,现在达120分的有近17万人。“国务院已在制定国家居住证制度办法,上海将根据国家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根据不同积分提供阶梯式的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他说。 北京:研究方案已经完成,待对接 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在今年1月接受采访时称,北京居住证制度今年确定出台,目前研究方案已完成,只等国家层面的《居住证管理办法》出台后,与其对接。他表示,居住证、户籍制度改革、北京落户问题已经研究了几年,目前正在和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密切沟通,会争取尽快出台。 北京市目前将通州区确定为户籍改革的试点地区。通州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崔志成表示:通州一定要做好人口规模管控,不能使无序的人口增长影响城市发展建设水平。近年来通州开展人口管理工作,从2009年起,已经停止了对纯住宅项目的审批,从而实现“以房控人”。 内存 户籍改革时间表 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籍。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5年2月,《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经中央审议通过。《意见》提出,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落实无户口人员落户政策。 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资料来源:新华社) 对话 外来工不是负担是我们的财富 对话人: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委书记 刘悦伦 佛山市常住人口在2014年突破了800万,成为继广州、深圳、东莞之后广东省内第四个常住人口超过800万的城市。根据去年9月份的一项统计,在佛山的800万人口中,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有422万多,超过了佛山本地户籍人口近40万人。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委书记刘悦伦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谈到了该市的流动人口治理。 北青报:佛山的流动人口涌入,是不是当地治理的一个难点? 刘悦伦:肯定是的。在佛山有大概一半左右的外来人口。外来工要是不能很好地融入本地的话,就会产生矛盾,他会跟你有种疏离感,觉得受本地人欺负。所以现在很重要的是外来工怎么融入的问题。这个问题跟基层的组织架构有关系,如果基层党委政府只管本地人,公共服务只覆盖本地,不管外地人,问题就会很大。所以我们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大党委,提供的公共服务要覆盖外来工;而且,各种公共服务要逐渐向均等化来迈进,解决好外来工在本地落户后的融入问题。 北青报:治理外来人口,会不会给当地政府财政造成压力? 刘悦伦:对我们来讲,财政压力肯定是 有的。但我们要记住,这个城市的繁荣兴旺、财政收入方面,外来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不要以为他们是来增加负担的。现在他们走掉以后,你才会发现麻烦。怎么吸引他们回来?要让他们享受到这个城市的发展成果,要分享这个成果。外来工得到的服务要相应地提高。现在外来工绝对不是负担,而是财富的创造者。 北青报:目前佛山为外来工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工作,进展如何? 刘悦伦:外来工的服务工作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渐进地来做。现在我们70%的外来工随迁子女能够入公办学校,而且跟本地的学生同时编班,这就是很大的一个融入。如果逐渐能做到90%、100%当然就更好。还有外来工子女享受医保、外来工的妇女享受当地计生政策,这些方面的工作都逐渐要做。 北青报:能否介绍一下户籍制度改革在佛山的其他实践? 刘悦伦:前一段我们实行了积分制。过去讲的60分入户等等政策,实际上现在很多方面已经极大地放宽了。比如说,现在能够拿到高级技工证书的人,马上给他解决落户,一步到位。所以我们着重是要,让需要留下的外来人员能够比较容易地落户,这是我们一直的导向。要把外来人员看做城市的财富。 你就说做清洁工,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清洁工在这里做了五年、十年了,为什么不给他解决落户的问题啊?还有做生意的一些人,如果能够长期认同你的城市,愿意落户的话,我觉得也应该让他落下来。实际上让他落户就是为了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解决他的子女的受教育的问题、解决医疗问题。 北青报:佛山存在农民为了土地不愿放弃农村户籍情况吗? 刘悦伦:当然现在,这个对佛山来讲也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据我的调查研究,其实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并不一定要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他觉得我在家乡还有个家,还能享受土地分红,还享受当地的福利,他不想放弃。只要能享受子女教育、保障房这些公共服务就好。这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本版文/本报记者 薛雷
图示制作/潘璠(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