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张炜,当代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 关注人类的现代生存境遇,就不能不更多地关心我们的城市。这里集荣耀与痛疚于一身,复杂难言,对于许多人来说,简直是怀着怕和爱的矛盾心情。我们手里的这本《城市与文化》,就是这种心情的映照和凸显。作者游走四方,视野开阔,感受良多,思虑深沉,少有泛泛发言,多是对比探究。他在城与乡、市与野,大陆与域外、现代与传统这诸多因素与语境中,驰走和驻足,留下了生动而朴实的思想印迹。 怎样经营一座美好的城市,怎样让人生活在一座幸福的城市,这始终是作者思考的核心,也是极朴素极切近的大问题。比如在更开阔的视野之下,我们可以从历史悠久的欧洲城市中看到什么?作者看到的是安静与葱绿,是传统的持守,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文化流脉的绵绵不绝。谈到国内新兴的大小城市,则是欣喜和遗憾并存,感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速度之快令人惊异,同时一切又太过相似:千篇一律,实在缺乏个性和想象力。 我们在加速城市化的同时,稍不小心就会加速摧毁最为珍贵的东西,即历史和记忆,斩断了文化的根性。 作者在书中抓住了一个关键词即“文化”,实在是切中要害之议。这里的“文化”并非仅指几处保存下来的古迹如老建筑之类,而是深涵了一方土地所产生的全部独特内容、它由此而呈现出的迥然不同的气质。于是这种感叹就显出了深远的忧思。 书中不止一次谈到了城市的“现代疾患”。实在的情形是,越是现代大都市越是不适宜于人的居住。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实际情形是,城市人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摆脱自己的城市,尽快逃离—全部逃离或部分逃离。只要能够逃开,具备这个条件的,就是人生一大幸事。弄到最后,大约只会剩下没有办法的老百姓了。结果只能是他们在城里苦熬。 现代人陷入的一个最可怕的困境,就是不得不居于自己亲手创造的一个怪物的体内—这是一个急剧繁衍的大都市。这里空气污浊,噪音刺耳,交通堵塞,食物陈旧,人流拥挤,已经没法体面地生活,却又一时离不开。人自己最后成了一座城市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医治城市顽症是世界性的问题。当今的世界上,几乎所有致命的错误都发生在大城市里。解决城市问题,其实就是解决人类的未来。一些棘手的现代伦理问题,也大都发生在城市里,如同性恋、吸毒等等。由于缺少大自然的抚慰,城市的确集中了相当数量的现代精神疾患和生理疾患。 现在每到一个城市,给人的一个强烈感觉,就是再也不能这样了,这里需要彻底改变,我们不能再这样过下去。对于城市建设,要下一剂猛药,要有一种革命化的思维。不能仅仅是改良,而是要彻底改变它:它的节奏,它的道路,它的空气,包括它的气味和颜色。 我们扪心自问:难道我们人类几千年追求的居住文明,我们的理想,就是在一起拥挤、在一起喘污浊的空气吗?难道在杜甫悲唱的“茅屋为秋风(微博)所破歌”之中,我们中国人就找到了今天这样的居所? 有路难走,有车难乘,有家难回—更可怕的是,我们几乎再也没有什么安静可以享受,每个人都在噪音的包围中无处躲藏。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城市、大都市。 令人惋惜的是,现在许多动手搞城市建设的人没有什么想象力,更没有追求完美之心,其结果就是,大半的城市都搞得很丑陋。在许多年里,我们这儿的人不仅对树木没有感情,而且简直就是以树为敌。所以我们年年讲造林,讲绿化,到头来还是生活在水泥堆里。 没有绿色,没有空地,干燥的水泥堆砌起来,一座连一座挤在一起,这里面的大小空隙就塞了一个又一个家庭。这会有多少幸福可言?这真正是缺少人性化的生活。无数这样的形式叠加累计,最后组成了一个个区域,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在这里,绝不可能有第一流的物质和精神的创造。 树木、绿色,它们与城市的关系必须来一个颠倒。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楼房插在树木的空隙之中,而不是树木插在楼房的空隙之中。我们也许可以断言,这个被颠倒的关系一天不重新颠倒过来,城里人就一天没有幸福可言。 看看城乡建设,我们浪费了多少土地。我们许多年来已经习惯于在最好的耕地上建城市,而且没有任何节制。最适合种粮食的地方却不一定是最适合盖房子的地方,最后只能造成这样的恶果:吃不好也住不好。 如果说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到了一个极端危机的时刻,这绝不算是什么危言耸听。看看一座座街道相似、楼群相似、“小区”相似的城市,就会让人觉得窝囊丧气。不仅是这样,即便是在同一个所谓的“高尚别墅小区”里,每座小楼的样子也往往一模一样。 我们的想象力已经退化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夫复何言! 城市建设应该尽量节省耕地,这本来是一个实际而又浅显的问题。可是我们这些年各地却在走一个相反的道路,就是把最好的耕地建了房子。其实那些最不适宜耕作的地方,有时往往会是盖房子的好地方,比如海滩河滩荒地等等。有的小城本来离不能耕种的海滩不远,却愚蠢到非要在最好的农耕地上兴建新城区不可。 说到规划,我们这里一直是可有可无,没有什么常性的。过去没有城建规划,后来勉强有了,城区之间如何分布的大规划却又没有了。这同样糟糕,因为不仅有个城市怎么建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个在哪里建城市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害怕旧城改造。本来一些城区破烂得不堪入目,改造也是一种必然。问题是谁来改造、怎么改造。有的老城区在文化人看来非常美,在一些城建者那里看来却是非常地丑。 一切都取决于人。在城建方面,没有规划固然不好,有了糟糕的规划就更坏。长期以来,我们不仅受到不依规划乱建之苦,我们还受到了低水平规划或错误规划的戕害。现在的一些不可容忍的建筑区域的形成,有许多直接就是极坏的规划造成的。 所以,我们将一再地提出规划过程的科学化:让人文知识分子、特别是艺术型人材的决定性参与,以增加整个规划的诗性成份。这是我们未来城市建设能否走向健康发展的关键。 许多人总是误解,认为规划与城建是一种单纯的专业技术。这种误解会给我们的城建造成难以想象的缺损。因为城市建设是最需要强调人性内容的,是立体的、多重和多元的艺术。没有什么比城市建筑更能集中和直观地呈现一个地方的人文素质和文化风貌了。 在人类历史上,居住状态和居住方式往往体现了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特别是人的地位和人的尊严。 《城市与文化》一书,给予我们的就是如上的探讨,是实在值得深长思之的大问题。(有删节)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