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社会热点 >

房屋被拆4年 马鞍山六旬老人至今无“家”可归

时间:2014-09-28 12:1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张发平

  在马鞍山市红旗路五区一个巷子内,人们每天会看到这样一个老太:每天天一亮就出门,推着一辆载满大包小包垃圾袋的自行车,去菜市场叫卖。老太名叫朱治霞,近日,她向市场星报记者反映,自2010年11月她的房子被拆后,至今没得到安置,住在简陋的出租屋内,靠捡废品和卖垃圾袋维持生计。

  朱治霞今年63岁,她告诉记者,早年住在马鞍山市红港新村,2010年11月,马鞍山市对红港新村那块地征收,为响应政府号召,她主动腾出房屋,与原金家庄区山鹰80万吨造纸项目征迁指挥部签下拆迁安置协议。

  “我们是第51个签拆迁协议的。”朱治霞说,丈夫去世后,家庭十分困难,还是丈夫生前同事和好友捐款,帮她渡过难关。她一直等待安置新房,可没人告诉她什么时候能搬进新房,搬到哪里。由于自己不识字,她也不知道去找谁,这一等就快4年时间了。最近,她打听到原来和自己一起居住在红港新村居民,有好几个邻里都搬进金桥雅苑居住,她才知道自己差不多是被遗忘了。

  房子被拆4年了,安置却被遗忘

  9月26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马鞍山市解放路一个菜市场内见到朱治霞,两鬓白发的她正推着一个满载大包小包垃圾袋的自行车,沿街叫卖。朱治霞说,她每天凌晨4点就出门,一般是到中午11点前回来,一天能挣二十来块钱。下午,她会到处捡矿泉水瓶和纸盒等废旧品。

  10时30分左右,记者跟随朱治霞老太来到她的出租屋。这是一处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单间,里面除了一张床外,还有一些塑料袋和杂乱的物品,狭小的院子内堆满老人捡来的矿泉水瓶等废旧品。她说,以前住的是搭盖的简易棚子,后来才租住到这边来的,安置房租不多,无法维持。原来拆迁协议约定“过渡期超过18个月过渡费增加一倍计算”,一直没有兑现。

  老人一边和记者攀谈,一边整理当日上午卖塑料袋收来的零钱。随后,她把早上剩下的稀饭和馍加热了一下,开始吃起午餐。朱治霞老太说,虽然有个儿子,但是安置房一直没落实,儿子成家立业后,生活也十分困难,老人不想拖累儿子,自己独立生活,省吃俭用,一日三餐大多吃稀饭和馒头。

  “蜗居”出租屋,靠卖垃圾袋为生

  针对朱老太反映的情况,记者来到马鞍山市花山区房屋征收管理局进行采访。根据该局安排,一位姓毛的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采访。据他介绍,2010年对江边那块地进行征收,仅红港新村征迁户就有300多户。

  “我们工作有疏漏,会妥善处置好的。”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立即联系朱治霞老太,当面与其沟通。该工作人员说,今年年底,上湖安置小区将交房,届时朱老太会得到安置。对于朱老太反映有的征迁户已经被安置在金桥雅苑小区,那是因为情况特殊。

  对于这样的解释,朱治霞老太表示不认可,她说,自己了解的情况并非如此,那些已经被安置妥当的征迁户,只不过是比自己更为“吵”而已。对于这样的说法,当记者再次向花山区房屋征收管理局毛姓工作人员核实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朱老太说得有道理,当时为了赶征迁进度,不得已才先安置了个别“难说话的居民”。

  政府回应:工作有疏漏,将尽快联系当事人

  “那边高楼我住不起啊!”朱老太说,记者采访后,征迁办很快有人联系到她,说今年年底会给她在远离市区的上湖村安置。可是,她并不想去那里,因为那里是小高层,自己一个老太太,没收入来源,如果住进去,恐怕连物业费都交不起,怎么能生活下去?不仅如此,上湖村离市区远,自己不会骑车,怎么去菜场卖垃圾袋?如果不能卖垃圾袋,怎么养活自己?

  “当初我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带头签订协议,不但被忽略,现在却还安置到那么偏远的地方,这是为什么?”朱老说,自己很难过,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记者 张发平)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