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初次外出年龄也很小,远低于老一代农民工35.9岁的初次外出平均年龄,并且55%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远高于老一代的26%。 何为农民工?国家统计局定义为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报告》显示,2013年农民工总量为2.67亿人,其中外出的1.66亿人,在本地工作的有1.03亿人。考虑到中国目前城镇户籍人口不足35%,而城市常住人口超过53%,其中超过18%的人口、近2.5亿人的差额就是农民工。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城市化的提速,农民工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生阶段的不同是最大的差异。《报告》显示,2013年,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超过1.25亿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其中87%以上的人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生产劳动,初次外出平均年龄仅为21.7岁。再考虑到一个人义务教育或高中教育结束时一般为16岁、19岁,意味着这些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除了户籍是农业的以外,基本上和农业毫无关系。在受完教育以后就进入城市打工,外出打工比例高达80%,而且他们相比父辈更乐意到大城市打工。 现在看来,用农民工来称呼1980年后出生的进城务工人员,已经很不恰当了。这些新生代农业户籍劳动力,与城里的孩子接受相同的教育,在同一个城市里工作,用同样的手机、上同样的互联网,除了户籍身份以及在城市里的社会资本存在差距以外,几乎没有区别。农村虽然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但恐怕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无法再回到农村生活,也没有在农业上劳作的能力。这也意味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与深化,城市里的大多数农业户籍常住人口已经无法再回到农村,哪怕还有一块属于他的耕地、宅基地。 问题来了。城市并没有把这部分人完全当成自己人。北京市昌平区、上海市青浦区甚至明确表示要严控外地户籍常住人口,通过清理群租房、办理居住证、提高生活成本等多种手段来逼退低端行业的外来从业人员。新生代农民工所偏爱的地级以上的大城市里,落户的要求也都不低,只有高等学历、买房落户、人才引进等有限的几种方式,每年落户量远远低于新增的常住人口。这些新生代们,现实上农村回不去了,但政策上也无法保证他们在城市里能留下来。 这种现实与政策的错位存在极大风险,如果出现大规模失业潮,新生代农民工怎么办?中国已经十几年没有体会到大规模失业的痛苦了。自2001年加入W TO以来,中国不仅保持G D P每年10%左右的增长,并且出口额激增,带动了劳动密集型的多个行业快速增长,每年吸纳上千万新增就业人口。到今天,每年新增就业人口高达1600万,扣除6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余1000万中的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但中国不可能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失业甚至大规模失业是无法避免的,这是经济规律。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工人大下岗的困难,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缺乏直观感受,却是当年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1997年底,城镇人口3.7亿人,城镇从业人员为2.02亿,其中在国企的1亿多人。到1998年9月,国企下岗职工为716万,随后的七年,国企裁员累计近3000万。 而现在,城市里光农民工就有2.67亿,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比当年的国企员工还多,而且农民工的主要就业领域是制造业和建筑业,两者吸纳了61.4%的农民工,经济周期所带来的失业人口数量可能远高于当年的国企下岗职工。 我们不能以为,一个在城里就业的农业户籍劳动力在农村还有一块宅基地、口粮地,失业潮来临的时候,他就可以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过农村生活。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国现在城乡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差距极大的情况下,全国经济不景气、失业潮来临的时候,农村根本不可能吸纳已经在城里就业的劳动力。 与当年国企下岗职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里无亲无故,乡情邻里的社会关系约束无法在他们身上起作用。而由于互联网、手机等通讯方式的普及,一方面他们易于接受公平、平等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容易放大群体性事件的危机程度。在解决他们的失业危机这一问题上,决策层将面临更大挑战。而城市的经营者除了要对外地户籍常住人口转变心态,当务之急是改革城市失业率的统计方式,废除登记失业率,建立现代的抽样调查失业率。(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