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徐鹤在“联合国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 气候传播——中国系列活动”上谈到雾霾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表示,我们需要重新反思人类活动是不是科学。 徐鹤表示,由于城市发展、人口聚集,大城市都出现了城市病。他谈到城市热导效应与雾霾关系时举例称,所有大城市由过去家里没有空调到一家至少有两三个空调,按照能量交换原则,制多少热就排多少冷,制多少冷就排多少热。 他反问,现在讨论气候变化、能源消耗、污染、霾问题,需要思考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布局、人的选择方式和人追求的方式是不是需要去改变?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布局方式,是不是需要这么多人口? 他还称,我们也要反思一下,不单单是因为机动车多了和产业,当然这是主要因素,更主要的是在整个城市模式上需要去思考。 联合国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于4月2日-4日在北京举办系列活动,传播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气候变化方面的情况,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附演讲实录: 李力:谢谢马老师。刚才您提到了我非常熟悉的地方,我原来出生在哈尔滨,然后在父母转业建设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刚才说的北大荒的大米怎么种的,我就是在那儿学的农业。我想说一个,由于我们那儿可以种大米了,但是很多当地的职工不会种,当时当地给了一个政策,就是从外地引进一些会种大米的农民,到哪儿给你划地,也给你好多政策。原来都是旱田,就把大量的湿地做成了水稻田。现在湿地越来越少,原来钓鱼会看到燕子下蛋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水稻田,这是那个地方的情况。我知道咱们的徐教授在中国、美国、日本都有一些职务,也都有一些研究。请您从这三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给我们提一点信息。 徐鹤:我澄清一下,我不是在那些国家有过职务,我本身是南开大学学环境的。今天最后一个讨论组倒很有趣,就是我们三个都是IPCC第二工作组的,刘教授和马研究员是作者,我是做review的。今天我们的主题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健康,当然记者、媒体在下面更关心的是霾。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看问题的时候从大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雾霾和气候变化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需要重新反思人类活动是不是科学。过去咱们哪有城市病。由于城市发展、人口聚集,都往一个区域里面集中。咱们国家的大城市都出现了城市病、城市热导效应,跟我们说雾霾有关系的是什么呢?所有大城市里面由过去家里没有空调导致家里有三个空调,一家至少有两三个空调。按照能量交换原则,制多少热就排多少冷,制多少冷就排多少热。现在讨论气候变化、能源消耗、污染、霾的问题,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城市的布局、人的选择方式和人追求的方式是不是需要去改变? 法国前两天报着说也有雾霾,他们也没有什么经验,那怎么解决呢?不好解决,那就学中国吧,不行咱也限号,法国也是这样的。从一个侧面来讲,人从一个非常分散的地方到集中的地方,法国人不多,但是游客很多。整体的现象也出现了这个问题。 我们从气候变化角度看污染问题、灰霾问题,当然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是这方面的特长。现在所关心的雾霾重灾区,局地的小气候环境已经改变了,到底是高楼大厦,整个风向的选择及污染物的聚集都是在小区域里面不能走。我们也要反思一下,不单单是因为机动车多了和产业,当然这是主要因素。更主要的是在整个城市模式上需要去思考。 第二个,我们要关心气候变化导致直接的健康问题或者是污染问题,大家还好办。比如说高温,人本身是一种适应的机体,他能在地球上成为主宰的生物体,他适应能力很强。有人说高温不出去了,有人说游泳池游泳,就不出去了,人在被动中会反应出来。源于人类活动导致了好多诱发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在整个环渤海产业带里面,无论是从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整个环渤海产业带前期布的基本上都是化工。过去大家可能想不到,比如福岛核辐射事件肯定没有想到,地震能到8级以上,9级就导致了泄漏,极端气候导致了高温,人预想不到的,导致了沿海产业带的污染。这个事情出来了就是大气污染、水污染,这个事件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灾难是很难去改变的。 我们也需要反思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布局方式,是不是需要这么多人口,特别是现在我们国家提出来新型城镇化,很多国内外专家都在讨论什么样的模式好,把大家都放在城里是不是好事。要想改变气候变化,我们本身每个人都要去改变自己。举一个例子,你住惯了五星级酒店,住一个没有星的酒店,你可能很难适应,大家都是为了追求高质量,你自己还要承担担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本文根据速记实录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