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洪峰收支缺口来袭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这十多年来,每年春天到北京开会之前,陈清华都会根据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认真调研之后写成提案上交全国政协。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监督委员会副主任,陈清华今年特别关注养老。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社会保障所取得的成就之一是推进了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这一年中,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基本确立,新农保和城居保合二为一,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险也取得新进展,出台了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相关税收政策。 更重要的一点是,人社部启动了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研究。 去年10月,人社部养老司召集7家国内外学术机构及专家召开顶层设计闭门会议。这曾引发诸多猜想,甚至外界一度预测人社部会在今年两会之前拿出一个方案雏形。 然而,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方案仍在“难产”中。 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了解,各个课题组给出的方案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识,即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手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很难走过2022年。 “养老金制度存在潜在危机之时,政府暗暗着急却不愿意坦承,我们也很难了解真实数据,一旦危机到了顶端,养老金难以支付,再想改就晚了。”陈清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退休洪峰与收支缺口 为了写提案,曾担任过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的陈清华,特地了解他所在的江西省的养老金数据。结果让他有些吃惊——江西省养老基金的缺口从2005年的6.06亿元扩大到2010年的26.7亿元。 虽然,人社部多次以养老保险基金有越来越大的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来否认近期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仍然在县市一级,东部发达省份的结余并不能用来弥补中西部省份的缺口。 陈清华说,江西省的情况,在中西部省份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随着老龄化,这些省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 从去年开始,中国迎来了1963年生育高峰导致的女性退休高峰(50岁),各地经办机构已经或多或少感觉到突如其来的支出压力。从那一年开始,中国在之后的七八年间年均人口增长高达28%以上。 一波一波袭来的退休洪峰,考验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各级财政的承受力。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应当早有准备,政府的动作已经晚了,要吃下这个苦果,制度赡养比将进一步恶化。改革不能再等,养老金必须尽快向着公平、持续、可流动的方向转型。”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下一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写入了会议决定中,即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今年是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一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养老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 “并轨”箭在弦上 杨燕绥说,增强公平性首要的是消除身份、实现养老金并轨。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迈出了制度建设的关键一步,它为建立中央统筹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奠定了基础。”杨燕绥说,有了这个数据平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将统筹层级向中央统筹迈进,机关事业单位也会向此靠拢,城乡居民也可以纳入,基于各项基础养老金的待遇调整,最终走向国民基础养老金的“大并轨”。 《第一财经日报》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已经箭在弦上,不仅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而且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去年末在《人民日报》撰文称,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 广东省人社厅已经把“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测算和模拟运转”列入今年的工作任务,重点是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和待遇调整办法,同步建立职业年金,做好新老制度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国务院曾经在2008年下发文件,在包括广东在内的五个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但无一例外,各个省都没有进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事业单位员工“谈判能力强”、“有话语权”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当前企业职工这套制度存在缺陷——费率过高,待遇又差,缺乏吸引力。 2008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改革的文件下发之后,广东的高校等单位曾经掀起过员工要求提前退休的风潮,因为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人员在退休后待遇有巨大差异。 然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并非全部反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果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也有人希望加入社保。 一位基层社保系统的公务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些较为年轻的公务员,没有社保实际上束缚了职业发展,一些人想辞职,但工作年限并不能转换为社保视同缴费的年限,是很大的利益损失。 这位人士还表示,社保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也是一种保障。最近,各级政府都掀起了廉政风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旦违规被处理,他们在体制内的积累就归零,没有任何养老保障。相反国企就不同,若是国企工作人员违规,只要按时交社保,符合领取条件,他们的养老待遇不会受影响。 简单“并轨”不可行 “若不进行结构调整,企业职工这套制度从近期看没问题,从中期看走不远,没有持续性。机关事业单位加入,同样要面临这样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杨燕绥说。 过去数年间,企业和职工已承受了不公平的待遇。高费率减少了很多就业,特别是对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若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制度简单“并轨”,事业单位和职工也难以承担。 机关事业若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总费率可能高达44%,包括单位所缴纳的社会统筹费率20%,职业年金8%;个人缴纳个人账户资金8%,职业年金8%。这些钱对于政府、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由谁出、怎么出,都是难题。 陈清华说,虽然社会上对于并轨的呼声很高,但政府对于并轨也有顾虑。“如果并轨之后,各方待遇依旧有明显差距,民众会感觉到更不公,到时引起的矛盾更直接。” 杨燕绥认为,当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性问题,导致整个制度难以为继,机关事业单位简单向企业单位靠拢“走不远”,真正的并轨是走向国民基础养老金,人人有一份吃饭的钱。同时,完善个人账户,在公共治理的条件下实现养老基金增值保值目标。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