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社会热点 >

综合体的核心要素是“互动”

时间:2013-09-12 10:4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顾菁

    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房地产的“狂飙突进”已经告一段落,主要城市的住宅市场将更趋平稳,但商业地产长期来看仍有很大的市场容量。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7个大城市将推出购物中心2034万平方米,是2012年的2.9倍,此类商业综合体如何避免同质化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捷得建筑师事务所资深副总裁、设计总监John Simones近日接受早报记者专访,从规划设计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认为,对于一个城市综合体来说,互动性是核心的要素。同时,“好的建筑”必须植根于整合创新型业态的构架之上,凝结和连接各种功能,包括公共空间、景观、城市交通连接、区域空间体验、品牌效应等。

    每个项目都不同

    东方早报(以下简称“早报”):捷得(JERDE)创立36年来,在六大洲的275个城市设计了1亿多平方米的作品,从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场馆、日本福冈的博多运河城,到中国香港的朗豪坊、上海的正大广场等,成功的案例众多。请问,这些项目成功的共性是什么?

    John Simones(以下简称“J”):上面所提及的几个项目,规模、设计、业态等都是不同的。这是我们典型的设计风格,即没有一个标准的模板。我们尝试精准地理解业主和城市的开发需求和目标,并通过定制设计将这一目标体现在场所创造中。没有两处场所、两个项目或两个城市是近乎一样的,项目设计亦是如此。

    我们所有成功的项目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我们的创作手法:用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的思考解读客户对建筑项目的需求;通过深思及规划,再将这一创意运用到设计中。创造建筑间公共区域的体验, 为人们打造活动和交流的场所。挖掘人类的精神内在共性,即渴望与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的需求,通过激发好奇心、鼓励冒险并帮助远离生活的片刻喧嚣和压力,从而让人们体验娱乐惬意的场所环境。

    早报:每年有近10亿人次“流连忘返”于捷得设计的“场所”,获得“令人赞叹的体验”。请问捷得的“场所创造”(Place Making)的核心是什么?

    J:“场所创造”的核心即是我们的创作手法。捷得也是一个灵感实验室,这里也是一个交换理念的 容器 ,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在此交换信息、协同创作,这些人当中不乏有来自娱乐圈的知名人士。我们将自己的设计视为一个平台,在改造城市、创造体验的同时,为人们带来增进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营造这一氛围仅用单体建筑是无法实现的,而是需要结合当地人文环境,以建筑手法诠释当地文脉,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最终为项目带来持久的成功。

    早报:捷得创始人JON JERDE说过:“捷得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是模糊自然与建筑环境的界限。当自然和公共空间与日常功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也放大了这种协同作用。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建筑没有实践的价值。”显然,捷得设计的项目一直延续了这样的理念,而多年来从封闭式的商业中心到开放式、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的演进,也验证了这一理念的价值。请问,对于一个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空间、功能、美感、创新、互动性,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J:模糊自然、人和建筑环境这一概念对我们的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就如海岸线一样,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其实并没有静止不变的分界线。如果你能将这一概念潜移默化地地注入场所中,那么其中的一切事物将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当这一切发生时,人与自然就完美融合了,由此创造出一片城市绿洲,源源不断吸引访客,人们流连忘返。

    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说, 互动 是核心 因素 ,但也不能因为要强调该要素而忽略或摈弃其他重要元素,因为任何一个要素都具备其重要性、必要性,也就是说,一个项目必须能发挥其空间性和功能性,符合审美标准,体现创新元素,以及能为人们的互动提供平台。

    早报:在日本大阪难波公园综合体项目中,退台式的屋顶花园设计种植了40000种植物,并且使用循环水灌溉。请问设计应该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人文价值的统一?

    J:难波公园的故事起源于我们对这座城市的观察,混凝土建筑和柏油路面构建出极高的城市密度,但是缺乏与自然和绿色的连接,我们就想在这里为人们打造一座可持续的公园。继而这座公园就成了一个公共景点,向公众展现捷得设计理念的同时在多个平台上体现出其价值。项目最终为大阪市和开发商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价值,每年吸引超过了2500万访客,零售、餐饮和娱乐全面覆盖,办公区租赁率达100%,住宅全部售罄。

    从环境角度而言,难波公园用34%的土地用于开放空间的打造,大大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项目还拉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周边商区销售额同期相比增长了106.6%。这些数据均突显出以人为本的规划和设计会给项目带来额外的价值。2009年,难波公园被授予了业内最高荣誉,由城市土地学会颁发的“全球最佳项目”。

    中国是核心市场

    早报:1960-1980年代,美国的建筑业也曾经历过一个大规模复制的时期。那么您认为,除了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这一现象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J:有一点需要澄清,1960-1980年是一段大批量打造消费 购物中心 场所的时期。那时的开发商怀着 只要你造,人们就来 的心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式化复制 购物中心 的做法。随着郝顿广场的开业,我们通过还原街道、市井、广场、庭院和融合全球城市概念的公共区域向人们展示了一处真正的互动场所,不仅可以在这里享受购物,还可以做更多其他的事情。

    早报:目前的中国市场上,模仿、复制依然盛行,缺乏创造力、没有个性的建筑随处可见。不考虑商业元素,您认为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

    J: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中国。随着全球设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针对吸引人们来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商业场所的需求,“好的建筑”必须植根于整合创新型业态的构架之上,凝结和连接各种功能,包括公共空间、景观、城市交通连接、区域空间体验、品牌效应等等。这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建筑方案——在中国大陆和中国以外这些复杂的城镇环境需要切实的设计来体现其原有的风味。目前,捷得将中国视为核心市场,而中国市场的建筑规划和发展尤为迅速,这就更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寻求创新独到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早报: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您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建筑设计市场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期?您对中国的建筑设计界有何评价?

    J:捷得一直将亚洲尤其中国作为践行体验式建筑设计发展的市场。当中国应对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密度激增、公共空间缺乏、业态和功能不合理配置等问题的同时,这些挑战也在近十年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转化成开发可持续性公共空间的机会。我们通过循证及摸索,逐渐意识到我们已在中国实现了很多大的想法,不仅创造了一个微缩的“城中世界”,将人流纵向分散在公共商业空间的新模式;还在二、三线新兴城市打造了符合当地环境的场所,将人文和社区的概念融入设计中,进一步开拓新的领域。在中国,商业开发和社会潮流的发展速度比其他大多数国家要快得多,这也就出现了“即时城市”这一概念,就好比上海浦东的快速崛起一样。

    新一代中国人出国旅行更频繁,他们的品味和期许变得越来越成熟。这就亟需建筑设计的演变,以满足城市公共互动空间的要求。美国用了20-30年的时间让人们明白他们想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购物中心”,这就如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大盒子型的消费场所,而是更需要能营造社区体验,远离一成不变的生活,认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中国有机会通过加强城镇化开发综合方案在其新兴城市中打造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社交场所。

    早报:这些年经常来中国工作,有没有哪一个地标性建筑值得称道,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J:从我第一次来上海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每次我来上海,都对这座城市非常痴迷。这是继香港、纽约、伦敦和东京之后又一座可与它们相媲美的国际大都市。我对将新旧环境无缝衔接印象深刻。中国存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如京杭大运河、杭州西湖等其他主要水域遗迹,自然历史公园等自然区域,以及文化地标等。这些遗迹中的许多元素都与该区域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就更需要细致的工作来让其保存得更持久。

    早报:捷得目前在中国同时进行的项目分别是哪些?上海的长泰广场、颛桥镇综合体进展如何?

    J:我们在中国开展的项目是振奋人心的。我们发现这里正在经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将亟需如捷得所能打造的综合体项目。中国经历了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时期,期间造了许多大同小异的住宅塔楼和标准大盒子购物中心。现在正需要用细腻的手法来调整密度、规划城市、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打造体验式场所的理念以及在亚洲丰富的项目经验都将为我们与开发商和城市间的合作创造双赢的良好局势。

    我们近期在石家庄的勒泰中心项目就喜获成功,这一62.4万平方米的综合体项目成为这座新兴城市的地标;在建项目北辰新河三角洲,坐落在长沙市的大型湖滨高端城市生活综合区;由中海集团投资,集办公、商业和娱乐为一体的济南环宇城将于今年下半年开业。

    上海的长泰广场和颛桥镇综合体都是捷得很早以前便着手开展的设计项目。近期,颛桥镇综合体项目的业主正与捷得接洽,商谈审核项目之事宜,我们很高兴看到业主对我们的积极肯定。

    社交即未来

    早报:伊东丰雄终于在71岁时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他在当年CCTV大楼的竞标中输给了库哈斯。库哈斯的设计我们现在都看到了,而伊东丰雄的设计方案是把建筑“压扁”,一个直径600米的大圆盘,只有100米高,屋顶全部是绿化,以“反地标”达到另一种地标效果,同时优化环境。设想一下,如果您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会把票投给“大圆盘”还是“大裤衩”?

    J:建筑和设计正处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阶段,相对历史上的重要时期,现在可以说处在“设计飘忽”的年代。不同于上世纪艺术装饰的各种浪潮,总体来看今天的建筑和设计领域呈现随意和无序的状态,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是从创造的速度和技术而言,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以此来避免混乱的局面。我们希望未来人们回顾这段时期的时候,仍然会认为这一时期的设计有它积极的内涵。关于CCTV大楼的竞标,我们更愿意被看作是竞标单位而非评委。我相信我们的手法和概念是与众不同的。而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通常都会收到来自各方不同的评论。

    早报:上世纪初,地球上只有大约10%的人生活在城市;到了200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预计205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75%(发达国家将达到86%)。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一书中提出,对于城市未来最重要的规划指引应该是社会学,而不是城市规划学,更不是城市经济学。对于她的观点,您怎么看?未来的城市需要什么的样的综合体?

    J: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赞同简?雅各布斯的理论。大城市总会成为社交的好场所。城市规划有时会忽略了场所的规模。捷得关注由街道景观、规模、广场和活动空间构成的城市规划设计。通过与让城市变得更美好的社会因素相磨合,并将这些因素体现在场所中,使其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这种城市设计手法可以为下一代提供长久的建筑景点。

    如果只是基于单纯的城市规划方案和经济效应,就限制了当下及未来所应发挥的价值。或许这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案,但却无法解决长远问题、创造可持续性价值。实现可持续价值就需要为人们创造可互动的场所,即社交场所。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