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江新城规划图
编者按:城市内涝问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有言基础设施不佳,有云应急措施不妥,有道部门职责不善,而从主政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在根本上解决现有的内涝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长远上防止未来更多类似的“城市病”发生,才是问题的重中之重,而这一点,恐怕仍得着落在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上。本文节选是原杭州市委书记、市城研中心主任王国平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节选自他2012年8月接受人民网记者访谈的文字稿。 城市出现内涝,应该说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城市病。过去我们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付出了代价。现在,我们可能要在高度关注城市地面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高度关注城市地下设施建设。 杭州经验:标本兼治 重视运河治理 杭州解决排水问题是坚持“标本兼治”。 ——在治本上,杭州近年来结合道路的改造,对地下老旧的管网进行了改造。原来达不到二十年一遇标准的管网,如城乡结合部的管网,现在一律按照二十年一遇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 ——在治标上,为及时排除老百姓家里积水,我们有专门的应急队伍应对积水,甚至动员了消防车,做到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排水。我们公开向老百姓承诺,要做到的是“沿街商店不进水,老百姓家里不进水,居民住宅小区不进水”。杭州老城区的道路很容易积水,但我们要求,“三个小时之内,必须把把积水排掉,路面恢复交通。”按照这个标准来,对整个杭州老城区,对积水的所有路段都制定相应的预案,做到了人员、物资、保障到位。 杭州已做到“四不一正常”:水库不垮坝,居民家庭不进水,灾害期间不死人,城市交通不瘫痪,城市运转保持正常。 杭州老城区有290多条河流,近一千公里长的河道,所有的水最终都要汇到运河。如果运河整个水位抬高,也就是说把整个杭州所有排水系统的出入口给堵住了。所以,对杭州这座 “五水共导”的城市而言,降低运河的水位是破解杭州内涝的关键。近几年,我们实施运河和市区河道的综合保护与整治,对河道进行了清淤、驳坎等措施,加大了河道的承载量。河道的重要性不亚于道路。 为防止因运河水位抬高而导致雨水倒灌,现在杭州正在投20多个亿,建一个大型的排涝泵站,今后一旦出现水位抬高的情况,通过这一泵站可把运河杭州段的水抽到钱塘江里去。原来杭州的水都是经过运河进太湖,不进钱塘江,现在我们让它进钱塘江。如果泵站建成,杭城有了排水第二通道,城市“内涝”的问题就可以大大缓解。 现阶段,城市内涝不可能完全避免 杭州原来也是一座非常容易出现内涝的城市。如果集中下100毫米雨,就会有大片的街道、居民区被水淹,老百姓反应非常强烈。这几年受淹的面积在不断的减少,现在集中下100毫米雨,经过整治的老城区很少出现内涝。 整治内涝很重要的一条,是以道路河道建设为龙头,打通市区河网,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有机更新。但由于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所以遇到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时,局部地区出现内涝还是不可避免。 城西原来是杭州内涝非常严重的地区,五六年前曾发生过一次,24小时之内暴雨下了200毫米,超过五十年一遇,当时不少楼房一层进水。如果今天再遇到这样的暴雨,不敢说道路不积水,但情况肯定要比以前好得多。地下管网的标准提高要慢慢来,不可能一下达到很高标准。 对于老城区,大面积改造地下排水管网不是个好办法 老城区有没有可能对地下的排水设施改造到一个水平,以承载21世纪现代化城市所必须集聚的人口和产业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判。 仅以一点为例。目前城市道路地下的管位十分紧张,因为地下有地铁及电线电缆、排水管、自来水管、天然气管、通讯电缆等各种基础设施。由于不可能在老百姓住宅的下面去建这些管网,大部分的管网都是和道路建在一起的,每一条道路下面,密密麻麻,全都是管线。现在老城区的道路又特别的窄,但老城的路网格局都不能破坏,每一条路都不能轻易拓宽,这种客观条件的局限也是老城区地下管网难以改建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