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城市居民有这种感受:城市发展了,可从前居家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小事,现在成了一个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平添许多烦恼。
“换条拉链跑了半个城。”住在北京金融街附近的康大妈抱怨。她去年从郊区搬到城中心儿子家住,发现繁华都市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便利。“没有杂货店,只有大商场 、大超市。买吃买喝倒是挺方便,还有那些名牌店,看着挺过瘾,可想换条拉链、修个鞋、织补个毛衣什么的,真不知该去什么地方。”去年底,家中洗手池漏水要换软管,康大妈坐了近十站公交车到南三环的家居城才买到。最近为了给穿惯的一条长裤换拉链,她打听了好几个人、兜兜转转好几圈才找到愿意也能给她换拉链的地方。
大城市寸土寸金,传统的小店小摊小服务项目,价格便宜利也薄,是不是注定要消失?
5月9日,广州市民洪女士临出门带上断了鞋跟的皮鞋,准备在上班途中顺便修鞋。过去修鞋补鞋都是到菜场、内街等小摊贩出入的地方,在城市市容整治中,这些小摊贩越来越少。没有固定摊位经营,还属于整治对象,市民还真不知道到哪里去修鞋。
最近几天,洪女士发现,一些专业修鞋铺开始出现在广州的地铁站,他们甚至以连锁品牌的形象出现,不但修鞋,保养鞋、皮包等活儿也是主要业务,不管多高难度的、高级的箱包、皮鞋,都可以修。“还能找到补鞋的地方,看来还是考虑到市民生活的便利性。”
但是,这些改头换面、眉清目秀的修鞋铺,费用大大提升了。“价格贵了十几倍。”洪女士说,过去在鞋摊儿上补个鞋,一两块钱,现在她给一双高跟鞋补上鞋跟,花了45元钱。她提出疑问,城市建设是为了人的生活,赶走类似修鞋补鞋、配钥匙这样为百姓提供方便的小摊贩,实在不方便。摊贩走了以后,大公司也进入这些简单服务业,管理、经验、店铺成本高,给一项小小的服务增加了大量成本,给老百姓生活增加了负担。
在这方面,上海老百姓相对比较方便。
上海内环线宁康路拐弯的人行道两棵树之间,老家山东的宋师傅在这里摆摊修鞋十几年了。这条路上的居民陈爱娣说,上海“商业发达,居家蛮便利的”。散个步不到300米,就有全家、好德、快客等便利店,家里有啥急用,24小时便利店总能拾遗补缺。宁康路鞋摊附近,就有裁缝店、杂货小卖部、理发店、电器商店、水果摊、米店、药店、洗衣店,店主们多是租用居民楼的底层,米店的女老板,已经在这里卖了30多年大米。
店主多半和居民十分熟稔,来来往往都是熟面孔,赊个账、存个东西帮忙照看都不在话下。鞋匠师傅不仅修鞋,还补伞、修自行车,偶尔妈妈们推来婴儿推车也照修。皮带打孔,一个1块5毛,自行车打气,一个轮子五毛。
静安区属于上海CBD区域,近几年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曾在静安曹家渡街道一个弄堂修了40年鞋伞的曹祝元师傅,如今安营扎寨在“曹家渡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修伞缝纫、干洗熨烫、锁具修配……“鸡毛蒜皮”的小摊点哪里租得起店面,多半散落在弄堂犄角旮旯。曹家渡街道把街头混乱摊点变成驻场便民服务。全新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裁缝安心裁衣修补,曹师傅还曾接待从郊区闵行赶来补鞋的“老客户”。为了鼓励街边摊贩进场,街道免收租金,曹老伯和裁缝老伯的价格都挂牌公示,价位很是“亲民”。这里,钟表修理、旧家电回收、修磨刀剪等近20种“鸡毛蒜皮”便民服务一应俱全。
-买菜只能去超市
——追求整洁的市容市貌,也需通过细致安排兼容市民的基本需求
下班后,顺路在家附近的菜市场挑几样新鲜蔬菜好回去做饭,是许多市民已习惯的生活。然而,随着近几年各地加大对马路菜场的清理整顿,不少人发现,买菜只能去超市,再无从前的方便和从容。
“小区门口的几个菜摊水果摊,最早是挪地方,然后缩小规模,再后来彻底消失了。”北京市民凌云对此深感不便。凌云是自由职业者,住在五棵松附近的一个小区,每到下午都要买菜做饭。菜摊没有了,她要走远些到超市买菜。“超市的菜,一来贵,二来不新鲜,真的不如传统的菜市场或小菜摊好。”蘑菇、圣女果,超市里多数装盒并盖上一层保鲜膜,“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买回家掀开保鲜膜,发现下边一层是小的、蔫的、坏的。”
凌云在北京居住了15年。“有时候挺怀念那时候的北京。”她说,从前住处附近热闹的菜场里,总有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有现烤的芝麻烧饼、转炉瓜子。“眼瞅着一个个被抄了。现在北京特有国际都市气质,但作为一个小小的市民,也需要这些小摊。”
去哪儿买菜?居住在北京昌平回龙观的蒲女士的做法是,每周去一趟家乐福,把一周的菜基本买全,放在冰箱里。“周日买的菜,到周五不可能新鲜,并且常常会有坏的。”她估算,最后往往要扔掉1/4的菜。“如果家附近有个菜市场就好了!”
看到新闻里讲北京一些社区联系从新发地这一大型批发市场直供社区菜店,蒲女士很羡慕。“买菜不是什么大事,但天天要发生。希望政府在城市管理中考虑得更周到,推广类似的便民做法。”
追求整洁的市容市貌,该如何兼容市民的基本需求?
上海市近几年一直在对菜场菜摊进行整顿,不过,考虑到市民的具体需求,上海在按照社区设置的菜场之外,还把那些不起眼的弄堂、小马路利用起来。在中心城区的宁康路附近,既有正规菜场遵义路菜场、三角地菜场、明珠菜场,又有周家桥街道、华阳路街道区域沿着苏州河的小路边的好几个马路菜场。“大菜场品种多,质量有保障,马路菜场便宜,可以多讨价还价,挑挑拣拣。我们觉得这样挺好。”几位正在菜场采购的市民说。
大大小小的菜场多了,提高了便利度,还起到稳定菜价的作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政务微博“上海发布”经常会做不同菜场的价格比较,有的时候,中心城区的菜场价格,并不比郊区贵。5月8日,上海CBD区域的菜场,一条鳜鱼,在郊区菜场喊价30元,CBD区域只要26元。“也许是中心城区竞争激烈的缘故”,有研究者介绍说。
-客人来了愁停车
——停车难有总量不足的因素,也有管理不够细致的原因,市民期待更加灵活的管理调控
“在广州没车不方便,有车也不方便。开车不方便,不开车也不方便。”谈起生活便利这个话题,家住广州市中山大道的王敏表示,他最心烦的就是停车。
单位附近停车费10元一小时,上班一天,停车费近百元。这钱要花出去也不容易。早上7点开始,附近的停车场就开始拥挤不堪,停车位十分难找。
的确,平均每天上牌量600个,一年下来广州最少增加22万辆小汽车。车位,在这个城市是极稀缺的。对照一组数据:根据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车位配比应该在1∶1.3左右才比较合理,简单来说,一辆小汽车在自家小区需要有一个停车位,在外面还应该再配给它1/3个车位,才不至于造成严重的矛盾。即使在人口密度很高的香港,目前车位比也达到1∶1.5。而广州,车位比大约是1∶0.4,每天都有数十万辆车找不到停车位。
广州市政府提出每年新增5万个停车位的硬性目标,与车辆的增加速度相比,显然杯水车薪。目前全市登记的正规停车位仅60多万个,即使加上郊野空地、乡村路边等可停车的地方,预计全市缺口也达到50%以上。
停车难,如今是特大城市的通病。城市越来越大,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跨越的距离越来越长。生活水平提高,政府从交通考虑可以提倡少开车,却不可能禁止买车。而买了车,首先就会产生停车问题。
在一些市民看来,停车难,除了总量不足外,也有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客人来了没地方停车,为这事儿常常弄得很窝火。”宋女士住在北京远洋一方小区,前不久刚生了宝宝。每到周末,常有亲戚朋友来探望。“幸运的话,小区里会有空出来的车位。但多数情况下是没地方停。临时在外边找地方停,或者要占别人的车位,或者会挡别人的道,呆一会儿就得赶快走。”宋女士说,其实这个位于五环外的小区不是没有临时停车的地方,小区门前的路很宽敞,其中一侧如果在周末或节假日让访客的车辆临时停靠,不会影响车辆通行或自行车行驶,只是需要管理者多费些心思协调、管理而已。“现在这条路两侧密密麻麻打了上百个铁桩,完全不能灵活调剂。”
自家停车难,去朋友家探访照样担心没地方停车。“周末开车出门,路上还好,停车却还是个大麻烦。”宋女士说。最近,北京市东城区倡导居民区和周边单位错时停车,并鼓励单位的停车场在非工作时间对外开放。但这种做法能在多大范围推广?多数受访的市民不抱有信心,“大单位太多,人都进不去,能让车进?”
-“睡城”也需要药店邮局幼儿园
——新城新镇的生活便利度肯定比不上老城区,但基本的生活配套应尽快完善
城市生活方便吗?京沪穗三地的许多市民表示,老城区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建设出现新的便利问题,但真正不便的还是新城区。
由于本就在上海嘉定汽车城的某跨国汽车公司工作,唐旻夫妇2005年买房选择了嘉定安亭新镇。生活看起来很理想:没有上下班拥堵之累,还能享受郊区的宁静。
入住之后,小夫妻发现,风景看起来很“美”,但待解决的事儿一桩桩很具体:商业配套进展缓慢,偌大一个镇,只有两家便利店。几年后,住户增加,这里才开出一家联华小超市,零星也兼卖点菜蔬,一家水果店同时卖点冷冻肉类。有新餐饮店开出,业主常常在社区论坛奔走相告,有的却开不久就关门了,坚持下来的也屈指可数。
这里没有商场、没有菜场,如果想吃份新鲜的油爆虾,唐旻得开上自家小车,奔到一公里以外的安亭老镇大菜场。
开出的店面中,除了拉面、快餐、面包店,就是窗帘布艺,或者房屋中介。新镇迄今没有药店,也没有医院。基本的设施都没有,更不用说修鞋、缝补、理发等服务了。
安亭新镇、松江新城、罗店新镇等上海“一城九镇”的郊区新城,多是“睡城”,生活便利度低。在上海城市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让这些郊区新城通过产城融合,改善服务配套,重获新生。唐旻夫妇坚守其中,甘苦自知。“有的同事住了一阵子,还是搬到市中心去了,他们还是觉得‘城里’才有城市生活的便利”。
北京一些地处近郊的新建小区也有类似问题。“郊区肯定不如市区方便,不过这几年有些进步。”居住在东五环豆各庄的屈先生说。他介绍,所在小区及其附近的确比较“荒”,好在药店、邮政所、卫生所、幼儿园、派出所等基本的机构建立起来了。“听物业讲,是政府有要求,超过一定数量住户的小区必须有这些设施。这样的政策很周到很务实。” 屈先生本身从事规划行业,也考察过多个位置较偏的新建小区,他感到城市在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如果仅仅依托市场手段,新建小区的生活便利问题一时之间不可能有改善。
“其实老百姓买房时对生活便利问题有心理准备,但基本的需要还是应当有保证。”他认为,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定政策,对新建小区在建设时就提出基本的要求,比如必须引进可以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便利店,必须有一些基本的服务设施等,甚至可以考虑提供一些补贴。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