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社会热点 >

养老院一床难求 我们要面临“老不起”?

时间:2012-04-06 10:00来源:新华网 作者:赖臻

  近日,一则“北京一家公办养老院排号7000需等10年”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甚至有人感叹“老不起”了。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表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生得少、养得难”的尴尬,在较长时间里依然难以改变。

  众人热议“老不起”

  据有关报道称,在北京,城区养老院“一床难求”现象凸显。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称,目前有1100张床位,前面排了7000多人,老人要住进来,至少得等10年。经调查数十家公办养老院,数百人的排号很常见,其中一些养老院不收不能自理的老人。

  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尤其是在网络上引发了“生不起,养不起,老不起”的大讨论。四大门户微博中,甚至有三个推出了关注养老的热门话题。有人将中国大城市养老机构现状总结为:“城里养老条件好,难在没床位;农村养老空气好,难在条件差;身有病残不自理,难在无处收;退休工资收入低,难在价位高……”

  有评论认为,目前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远远达不到实际养老的需要,如果政府能拿出三分之一的“三公”消费来扶持养老,估计情况会得到很大改观吧,但愿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养老院不再是“等老院”了。

  养老院的共同点:等!

  那么,北京养老院的现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现在排了好几千人,肯定要等。”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位工作人员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北京市的养老院,情况也多是“没有床位、没有房间”。可以想象,如果是确有需要的老人,一家家打听下来,是怎样一个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一位接近公办养老院的人士承认,第一社会福利院算是北京养老院的“样本”,2010年有过扩建,现在的床位超过了1000张,由于有财政资金做保障,那里的收费并不算高,普通百姓都能承受得起。“不过确实很难进,一般都需要托关系、批条子才能进来。”

  既然公办福利院有其特殊性,那么其他性质的福利院又怎样呢?

  “一言难尽啊,反正是稍微看上眼的,都要排队才能进。”北京市民郭女士告诉记者,夫妻俩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难有更多的精力照顾90岁老母和残疾弟弟,于是决定送他们到托养服务机构去。

  郭女士的考察工作,从今年年初持续到春节之后,财政拨款、公办民营、事业单位,探访的10多家养老院性质各有不同,但无外乎一个共同点:等!少则两三个月,多则一年以上。相中的一家养老院位于西北四环外,属于所在乡政府投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排队的老人较多,若没有北京户口,入住几乎没有可能。

  位于北京城南的南苑社会福利中心,硬件设施应属高档,最低收费每月只需1500元,但是对于一些每月退休金2000元上下的市民来说,依然比较贵。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想住单人间,每月的费用就要近6000元。

  老龄社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北京市民政局的调研报告显示,在欧美等养老设施发达国家,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5到8张养老床位。而在北京市,到2009年底,百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为2.48张。巨大的数字缺口缘自老年人口的快速膨胀。

  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1990年,北京市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11万人,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将达到350万至400万,约占总人口的20%。而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后,有人口专家预测,“银发浪潮”未来发展将更加汹涌。

  北京市民政局福利处魏小彪说:“土地紧缺是建设养老机构的最大瓶颈。”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应。但同时,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坦言,从规划的角度看,养老机构的选址很困难,中心城区没有合适的地点,政策力度不够也导致社会投资介入不易。

  目前很多社会力量有意兴建养老院,但在用地优惠政策上缺少有效的衔接。而相关部门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此前各个层面已经出台了多个面向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因涉及多部门利益,除税收优惠外,水、电、燃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得并不尽如人意。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