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社会热点 >

“会馆门”中谁"罩住"了刘老根?

时间:2011-08-24 09:53来源:强国论坛 作者:梁江涛

  赵本山的刘老根会馆被指破坏文物,文保人士实名举报其所占用的四合院中,有一个为不可移动文物“晋翼会馆”,该会馆被改造成最低消费18万元的私人会所,且怀疑在装修中被改变原貌,屋顶增加罩棚,院内设游泳池等。市文物局介入调查。(8月22日《新京报》)
  和刘老根大舞台创造性利用了阳平会馆一样,刘老根会馆也充分利用了前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原有建筑。在刘老根会馆建筑群中,只有临街的一栋3层楼是新建筑,其余部分则是租借、改造、利用了6个四合院。这些四合院中,便有布商行会会馆“晋翼会馆”。2004年,晋翼会馆就列入了原崇文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单位,并对社会公布。这意味着它成为“不可移动文物”。如今,面对这个已被冠名为乡村爱情大院、赵四家、刘能家等商业娱乐味道极浓的空间,要不是知情者的实名举报,谁能知道这里曾是一处文物之地——晋翼会馆?
  建筑文物在不改变结构与原貌的前提下用于出租经营,可能是现行法规允许的,即便如此,刘老根会馆的改造也应在文物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制止,防止文物遭到破坏。可是,在晋翼会馆第一进院内,原本是过道和两个小院落的位置,被改成“3座楼”了,楼顶是3个尖顶罩棚,高度明显高于原有平房。而且会馆内北房的后墙变成了高出原有建筑一层楼的山墙,从事实上改变了文物的原貌,文物已面目全非。作为刘老根会馆的经营者,理应依照文物法中不可移动文物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规定来进行建设,然而,“尖顶罩棚”到底要罩住什么?文物部门何以放任其擅自改变文物的原状?
  晋翼会馆成了“赵家大院”,其中究竟有怎样的利益链条?晋翼会馆至今有278年历史,是山西翼城人士出资建造的。现在只剩下两进院子,占地1100余平方米。据悉,本山集团为装修这片建筑群已耗资6000余万元。这一涉及文物保护的开发项目有无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除了收取租金或利益分成外,与东城区文物部门还有什么利益瓜葛?其出租经营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内幕交易?尤为令人浮想联翩的是,面对质疑,东城区文物部门竭尽遮掩之能事,而举报者随后接到电话,称本山传媒集团的工作人员希望与其见面“沟通沟通”。出租者究竟与经营者穿了怎样的一条裤子?
  晋翼会馆被破坏折射文物保护之痛。上海政协文史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上海有155处名人故居未被列入任何保护范围之内。而此前曝出的梁启超的在京故居沦为大杂院、湖南衡阳“爱莲堂”遭到拆迁以及南京江宁开发区别墅建在沐英墓群上等等新闻,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由于法规不完善、缺乏资金等原因,建筑文物面对商业逐利的冲动而陷入保护与监管悬空的尴尬。
  人们不能寄希望于公众人物搞实业具有妥贴保护文物的素养,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文物,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靠政府的科学发展理念,靠源头上防范与全程监管的法治,靠公众参与监督的公民意识。面对刘老根会馆“抹平”晋翼会馆,人们不禁要问,开发利用文物只管拿到银子,难道就可以不闻不问任其对文物“动手动脚”?进一步说,难道不出租文物,文物管理部门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这到底是一种利益均占的“双赢”,还是文化传承的悲哀?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