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俗话说“病从口入”。近期,媒体曝出盛放爆米花的纸桶含有荧光增白剂,可能使人致癌。这一消息使食品包装也成了百姓对于食品安全质疑和关注的热点。请关注—— 洁白的爆米花纸桶,有可能是人为加入了荧光增白剂。 近日,上海市有关质监部门对上海某纸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原料进行抽检,发现4种用于盛放爆米花的纸桶荧光剂超标,质监部门随即对8万多只荧光剂超标的爆米花纸桶予以查封和处理。而随后又有媒体报道,上海9家餐馆的餐巾纸送检后发现其中4种的荧光面积大于5%,堪比致癌爆米花桶。 这一系列食品包装及餐饮纸制品安全问题的曝光都直接指向了荧光增白剂的添加。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添加剂”?到底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包装有多少存在荧光增白剂超标问题?荧光增白剂又有什么样的用途和危害呢? 荧光增白剂属化学染料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景浩教授指出:“为什么要用增白剂这很明显,包装生产厂家想要让纸看起来更白,就需要加这些东西。可能因为他们的用纸质量较为低劣,纸看起来更白就会相对显得质量更好,而使用荧光增白剂比使用高质量的纸成本低得多,这可以说是利益的驱使导致。另外,也不排除一些厂家在使用质量合格的包装纸情况下,想要追求纸面看起来更白的效果,于是添加增白剂。” 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介绍:“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化学染料,可提高纤维织物和纸张等产品的白度,主要应用于洗衣粉、香皂、油漆及涂料等当中。自然界中也是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比如萤火虫和竹子就拥有天然的荧光。而一般来说,荧光增白剂属于杂环类化合物,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存在一定的毒性,因此一般用在服装或是建筑材料上,按规定是不允许用在食品包装上的。” 食品包装禁止添加荧光增白剂 “食品包装纸是禁止使用荧光增白剂的。因为荧光增白剂包括许多具有毒性的苯环物质,且苯环连接的也多是对人体有害的基,尤其应当避免荧光增白剂与食品的接触,如果摄取量多了,会产生潜在的致癌因素。”董金狮说。 据董金狮介绍,由于一些造纸用的天然植物原料,如竹子等本身含有荧光物质,因此国家规定食品用纸中的荧光面积不得超过5%。而此次曝光的违规餐巾纸中所含荧光剂的含量就超出了规定范围。 景浩指出:“对于食品包装来说,凡是化学包装材料,包括塑料袋等,都可能会有化学物质的残留物问题。因为在材料的合成当中还会存在一些未反应的小分子物质,它接触食品后可能会迁移到食品当中,荧光增白剂中的荧光可以说是其中的一种。”他表示,在不同的温度或其他条件的变化下,这些小分子物质的迁移又会有不同的表现,最终会对食品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增高,迁移率会随之增加,而如果该物质属于脂溶性,那么与油脂类食物的接触则会增加其迁移量。” 不过景浩也表示,公众对于荧光增白剂问题也无需过分担心,在不超过一定剂量的情况下,荧光增白剂的毒性较小,“食品包装纸或一次性纸制品中所含荧光剂对于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与其食物中迁移的量和人摄入污染食物接触剂量密切相关的。这里还存在一个迁移量的问题。所以整个桶可能会或多或少含有一些荧光剂,但是并不代表这个桶全部的荧光剂含量都会转移到爆米花上,只要其所含剂量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就基本不会威胁到人体健康。” 餐巾纸亟待荧光增白剂国标 笔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影院发现,一些白得发亮的爆米花桶的包装实际并不规范,多数影院内的爆米花桶未标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以及生产许可和QS标识等基本信息。此外,随处可见的小饭馆或是小吃摊所使用的一次性纸碗和一次性餐巾,很多也同样没有相关安全标志和生产信息。而当笔者随便询问一家卖凉皮摊贩其纸碗和纸巾进货渠道时,该摊贩并无法提供详细说明和单据,只是一直强调“是从正规市场购买”,“质量放心,没有安全问题”。然而,这些一次性消费品真的没有问题吗? “那种看上去白亮的纸桶就可能加入了荧光增白剂”,董金狮告诉笔者,国家要求食品包装用纸不能使用废纸、不能含荧光增白剂。而对于餐巾纸,目前国家只规定在生产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废纸,对添加荧光剂的情况则没有明令禁止,也没有像食品包装用纸一样制定荧光剂含量标准。 董金狮指出:“如果有相关国标,很多餐巾纸都会达不到标准。”他认为,国家标准缺位导致很多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容易钻空子,纸品荧光剂含量堪忧。“餐巾纸直接和口腔接触,如果荧光增白剂含量过大,很容易造成健康隐患。” 据了解,自2009年开始,我国对食品用纸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然而为什么市场上的无证纸桶销售状况依然普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当地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董金狮认为,质监部门应该主动出击,对使用不合格原辅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其次,工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经销商不能手软。(杨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