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严峻,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较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对于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晶奥太阳能公司董事长方朋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太阳能产业虽然还很年轻,却是中国最有希望成为领头国的行业,现在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存在着很多的竞争优势,但是现行的政策缺陷却成为阻碍其进一步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企业人士也表示,很多太阳能企业对大范围进入国内市场存在疑虑,就是因为国内短缺有力的扶持政策,所以只能选择观望的态度。 中国或将领跑世界太阳能产业 太阳能产业在中国正式起步只有10多年时间,在全世界太阳能绿色能源产业的带动下,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产品生产国,仅次于日本和德国。业内人士提出,我们太阳能产业规模已经占世界的90%,热利用企业占到78%。 我们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能源总消费的15%,其中,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要达到1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要达到3亿平方米。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在未来中国能源结构中将占据重要的位置。太阳能产业是中国第一次在产业发展早期就进入世界高端竞争平台的新兴产业,这一点与以往的高科技产业不同,之前中国都是在产业周期的末期才参与竞争。方朋告诉本报记者,在太阳能产业,中国非常有机会产生像IBM、微软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 他表示,虽然很多像韩国三星公司这样的跨国公司纷纷涉足太阳能领域,但它们对中国的本土企业并没有实质性的威胁,实际上中国太阳能产业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在技术方面,像现在的电磁片,中国企业掌握着技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与韩国三星比较的话,一点也不落后,现在中国企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平台上。其次是规模和成本,中国太阳能制造业规模很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三星公司与一些欧美公司相比在这方面有优势,但是它的制造规模是远远不及中国。最后是资本方面,中国目前良好的金融环境能够帮助中国太阳能产业在资金注入上畅通无阻,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前提。另外在管理模式上,中国也有着很丰富的储备资源供行业企业学习和参考。唯一的差距是,中国企业要从小规模积累,而三星公司等跨国企业是从大规模操作起步的,所以中国还需要学习的一点是,在一个全球大规模竞争的行业里应如何取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这需要有一个不断实践和积累的过程。 现行机制政策使太阳能发展陷尴尬 虽然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增长很快,但是中国本身的太阳能市场开发与应用却相对滞后,这使得中国在太阳能使用上所占比重不大。光伏消费市场迟迟不能启动,年度光伏发电量不仅落后于水电、火电,也落后于同时起步的风力发电。目前可以说是处于“有产业无市场”的困境。而且,太阳能产业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现象显而易见。一方面,没有形成配套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大量原料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太阳能发电在国内没有成熟的市场,大量产品依赖出口,整个行业的主体产品出口比例在80%至90%。尚德电力的解晓南副总裁告诉记者,尚德的产品大部分出口海外市场,光在北美市场就占到20%的比例,大型电站这一块就能占到50%。方朋也透露,晶奥的市场也主要在海外,国内市场也在开发当中,但是占的比例很小。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市场扶持政策,企业难以在国内市场找到合适的开发路径。这一“进”一“出”之间,凸显了中国太阳能产业乃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尴尬境地。 解晓南说:“中国在太阳能产业上的扶持政策缺陷主要表现在没有做好市场的开发和应用,国家应在太阳能市场的开发与应用上出台政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产业制造的领域。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呼吁的主要问题。从长远来看,太阳能市场的应用与开发是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能在太阳能产业中为社会多提供60%的就业机会,还会带动整个太阳能产业的全面晋级。” 他表示,中国不开发自己的市场,对自身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中国从来就不缺乏任何资源,太阳光照更是异常丰富。甚至包括多晶硅,这种原料主要来自于沙子,有的是。另外,中国也掌握着大部分的制造业技术,这是个难以比拟的优势。说到底,中国太阳能市场迟迟没有大规模开发的原因就是政策匮乏。很多企业包括尚德在内并没有看到具体补贴政策在产业中的实施,光伏产业和其它产业相比,没有太多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的开发与应用方面,除了一个《可再生能源法》,其他并没有针对光伏产业的合理政策出台。 方朋也认为,现在政府采用的最低价竞标办法,实际效果不是特别好,今年的光伏发电项目招投标价格是7毛2,对于太阳能市场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合理的价格。 “目前全球太阳能产业处于早期阶段,欧洲是太阳能产业的主要市场,德国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50%。但是德国的太阳能资源并不那么好,正是因为政府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出台了前瞻性的政策,他们的产业才有了积极的发展。这些刺激政策让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赚钱,让企业成本降下去,产出的电达到平均上网电价,使得太阳能发电和普通发电能够价格一致。德国这样的政策现在也开始扩展到其他国家。 上网电价法:最有利的政策向导 产业政策是导向,激励政策是动力。政府倡导什么,支持什么,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风向标。 发展太阳能产业,政府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扶持节能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抑制传统能源的使用,采用征收污染排放税等经济杠杆,使得可再生能源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优势,实现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改变。推进新兴产业不仅需要政策引导,更需要政策激励。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比如日本,为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并将“绿电”输送到国家电网,政府采取安装时一次性补贴的方式。德国在早期则采取电价补贴制,以高于普通电价7倍的价格收购“绿电”。美国甚至采取免税等措施,保证投资太阳能发电的企业和私人用户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这些国家政府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成为激活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政府亦应积极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而推进光伏并网发电的“上网电价法”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之一。“当前欧洲各国包括前面提到的美国、德国,它们的经验清楚地表明,加速推进“上网电价法”是推进光伏并网发电的根本解决方法,应当及早付诸实施,这将从根本上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缩短光伏并网发电的市场化进程。”解晓南信誓旦旦地表示。 他说,“上网电价法”可操作性强,从技术上控制确认是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并不难,许多欧洲国家都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控制总量,就可以控制每年的光伏并网发电得到有序的发展。其次是不存在后遗症。只要供电部门定期监测光伏并网发电的安全性就可以了,政府部门不必担心项目建设的好坏,投资者和运营商自己会尽力保证电站的质量,因为,他们是靠光伏并网发电的上网电量来获得回报的,只有好的光伏电站才能有好的回报。这一做法也有利于优胜劣汰。 上网电价是指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向电网经营企业出售电能时与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结算价格。上网电价的补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应当在可再生能源法中对光伏并网发电的电价补贴建立相应的基金。譬如:国家统一每年在电价中提出5厘,允许各地政府再提出5厘,用于光伏并网发电的电价补贴。可以大大推进地方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境品质的优化。 但同时解晓南也强调,上网电价法是一个合理的方法和机制,但不一定是唯一的,它虽然是过去几年当中每一个国家都参照并成功实践的方法,但放在中国,还有可能造成太阳能产业一哄而上的局面,要真正动手在中国推行上网电价法,还有很多的因素要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