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盼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03日 第 02 版)
卢彩文
符隆前
谭义才 9月3日上午,91岁的国民党老兵谭义才将走上天安门城楼附近的观礼台,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并接受献花。与此同时,卢彩文等30多名原国民党老兵将乘坐行驶在东长安街的敞篷车里,接受来自天安门城楼和亿万电视观众的注目礼。时光回到74年前的湖南。那一年谭义才泪别娘亲,参加了有“抗日铁军”之名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并成为一名炮兵。“我妈跟我说,你去当兵,如果没被打死,咱们娘俩再团圆。” 两党抗战老兵携手亮相 9月3日注定是属于谭义才等所有抗日英雄的盛大节日。此次阅兵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安排了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70多年前,国共两党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写就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烈士暮年,两党抗战老兵阅兵仪式上再度携手。他们共同乘坐敞篷车将率先出场,组成两个方队,穿过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一起接受检阅,彰显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 此次出场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为90岁,最年长者已有102岁。其中国民党老兵主要从参加过山西、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正面战场作战以及中国远征军的老战士中产生。 92岁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符隆前得知阅兵消息后非常欣慰。“祖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这是很高的礼遇!参加抗日是我这辈子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原籍湖南的他于1941年入伍,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3军炮兵连炮手,抗战中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重大战役。 卢彩文更是激动不已。1942年云南腾冲沦陷,年仅16岁的卢彩文不愿做亡国奴,报考黄埔十九期的滇西战士干部训练团,踏上投笔从戎的道路。毕业后他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总部参谋处从事情报工作,期间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的战役,出生入死,历尽艰险。 “壮志竟克酬,名在旂常功在华夏;英灵终不泯,下为河岳上为日星”,这是腾冲国殇墓园中的一副挽联。卢彩文说,40多万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前仆后继,以伤亡20多万人的代价,终于把日寇从缅北和滇西驱逐出去,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强敌面前誓死不屈的宝贵精神。 以国家的名义关怀老兵 据介绍,为了顺利遴选参加阅兵的国民党抗战老兵,各地民政部门均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事前对每位老兵都进行了详细体检,并随队派出精干的医疗人员,以确保老兵的身体健康。 时间永是流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陆在世的国民党老兵已不足万人,平均年龄超过90岁。 原被邀请参加阅兵的老兵赵自颜,不幸于日前在缅甸辞世,享年89岁。老兵不死,只是凋零。2009年播映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感动了很多国人,也让国民党抗战老兵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引发“和时间赛跑”来关怀救助老兵的热潮。 近年来,随着抗战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逐渐得到肯定,国家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加大了对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社会保障力度。今年8月,国家又向符合条件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每人发放5000元慰问金。全国多地建起了纪念抗战正面战场的场馆,并将国民党将士纳入抗日英烈名录中。 卢彩文说,这些措施对许多老兵的心理都是莫大的安慰。“国家、老百姓、媒体没有忘记我们,我很感动。” 原媒体人、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孙春龙认为,尽管民间团体可以做一些扶助工作,但政府层面的认可和国家给予的荣誉,是民间关怀所不能代替的。互助抗战老兵论坛总负责人曹治邦说,穿越历史的风雨,“老兵们现在只要国家政治上承认他们是抗日的,就足够了”。 而这次邀请老兵参加阅兵,给他们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无疑是对民族英雄们最好的回应和致意。 增进两岸共同的抗战记忆 “国共联手抗日,全民族团结一心,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阅兵仪式上,安排国共老战士共同接受检阅,这既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国家统一的呼唤。”卢彩文心中无疑还有更深的期待。 “抗日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抗战,是中国军队在敌后、正面两个战场共御外敌的伟大战斗。他们的功绩永远彪炳史册。”国防大学教授乔良认为,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阅兵,充分彰显中共对历史的包容和宽广的胸襟。 “站在民族历史的高度看抗战,国共军队在各自的战场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史篇,更是应该发扬传承的中国记忆。”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力昌说。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辛旗表示,中国大陆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共同参加大阅兵,是当年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结成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延续。 “这次阅兵十分隆重,我作为烈士的后代感到特别欣慰。”国民党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之女戴藩篱表示,安排国民党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参加,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更有望增进两岸同胞在抗战历史上的共同记忆。
历经浙赣战役、常德会战、长沙会战、湘西会战等腥风血雨的磨砺,谭义才成为一名意志坚定的老兵。“也不要想家了,只要想着国家哪天能够得到安宁,得到太平,哪天把日本鬼子打垮赶出中国大陆,达到我们目的,我们才能回家。”他最终做到了。而海峡对岸当年跟他一起浴血奋战的未凋同袍,应该也怀有同样的欣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