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今年3月20日经过补充后成稿的《浙江城市群、都市圈、市域网络化城市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报告,是由杭州市城市研究中心完成的。 其实早在去年5月,报告的核心部分已经送到省委、省政府供主要领导审阅。去年5月28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课题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这个报告应发各市、县主要负责同志阅”。也在去年的6月28 日,省长李强在课题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这份研究报告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所提建议也很有参考价值。下一步我省要以四大都市圈建设为重点,以中心镇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优化总体布局,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提升质量和内涵,加快推进具有浙江特色的型城市化。送发改委、建设厅、政府研究室阅研”。在社科院推出长三角特大城市群的概念后,这份报告中所涉及到的浙江城市群对策,更有了特殊的含义。经与杭州市城市研究中心沟通后,我们把课题报告的相关部分节选刊登,以飨读者。 >>>导言 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极具价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化实际,本报告认为城市群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以物质性网络(由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电力等组成)和非物质性网络(通过各种市场要素的流动而形成的网络)为纽带,在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的组织和协调下,由若干个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化水平较高、空间上呈密集分布的城市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集合体”,它具有地域性、中心性、集聚性、叠加性等特征。 中国城市化发展实践证明,城市群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文化发展的“主引擎”,是参与国际竞争新的地域单元,对一个地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中枢的支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有力推动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据统计,2013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18%的人口,创造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浙江的城市群布局 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城市群布局不尽合理,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不够、集群效率不高,中心城市功能偏弱,城市产业结构趋同,城市结构不健全,城市群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城市群建设行政色彩浓厚,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发展方式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等问题日益凸显。 就浙江而言,按规模大小和层次高低,“城市群”主体形态具体表现为城市群、都市圈、市域网络化城市等。其中,城市群是指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浙江省城市群体;都市圈是指省域范围内以龙头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区域,包括跨行政区划的、通勤便利的、经济联系密切的市、县(市)在内的区域。主要有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圈;市域网络化城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平方公里;经济外向度大于30%;基本形成高度发达的综合运输通道和半小时、1小时与2小时经济圈;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核心城市GDP中心度大行45%,具有跨省际的城市功能。 按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总体要求,浙江省城市群体统筹区域发展格局,围绕上海这一核心,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长三角南翼重要战略作用。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城市为长三角核心区,其中杭州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宁波为长三角地区副中心城市。 一方面,浙江省城市群体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取得了较快发展。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舟山、嘉兴、金华、湖州等9个城市进入了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行列,其中杭州位列全国十强。另一方面,与江苏等兄弟省份相比,浙江省城市群体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大城市比例偏少、中小城市多而不强”的现象还比较明显。2013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只有杭州、宁波、温州3个城市的GDP超过4000亿元,而同期江苏省(13个设区市)却有苏州、无锡、南京、南通、徐州、常州等6个城市的GDP超过4000亿元,苏州甚至超过了13000亿元;浙江省有丽水、舟山2个城市的GDP少于1000亿元,而同期江苏省排名最后的宿迁的GDP也超过了1700亿元。 浙江四大“都市圈” 按照《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年)》,全省城镇体系呈现出集群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圈初显雏形。全省从以县域经济为重点转变为以城市经济为重点,从区块经济带动转变为都市圈经济带动。2013年,四大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61%,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与县(市)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杭州都市圈以杭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区,以临安、富阳、德清等城市的中心城区为外围主要人口和产业集聚点,形成了“一核多点”的空间形态。宁波都市圈以宁波中心城区和奉化中心城区为核心区,以余姚和慈溪的中心城区为都市区西部的余慈片区,初步形成了“一核一片”的空间形态。温州都市圈以温州中心城区以及瑞安、乐清、永嘉和洞头的中心城区为核心区,以平阳和苍南的中心城区以及龙港—鳌江组团构成平阳—苍南片区,初步形成了“一核一片”的空间形态。金华—义乌都市圈以金华中心城区和兰溪中心城区,以义乌和东阳、浦江的中心城区分别形成都市区的两个核心区,以永康和武义的中心城区为都市区外围人口和产业集聚点,初步形成了“双核多点”的空间形态。 2013年,杭州、宁波、温州的GDP位列前三;从人均GDP来看,杭州、宁波、舟山、绍兴、嘉兴均超过1万美元,除丽水外,其他城市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但就全省内部而言,市域网络化城市的发展差距还比较明显。杭州、宁波的GDP均超过了7000亿元,丽水、舟山的GDP还不到1000亿元;杭州、宁波的人均GDP均超过了1.5万美元,衢州、舟山的人均GDP还不到8500美元;杭州的城市化率已接近75%,衢州的城市化率还不到48%。 浙江的七个对策 第一,加快建设全省铁路网特别是高铁网。建议打造1.5小时的全省交通圈、经济圈和生活圈。加快建成包括沪杭、宁杭、杭甬、杭长、杭黄、合杭、甬台温、金温、温福、杭温等在内的全省高铁网。建议省有关部门近期着手研究杭温高铁,并向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反映和争取,将杭温高铁列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第二,加快建设全省城际轨道网。建议全省做到市市通城际轨道交通。建议近期结合杭州城南新城的规划建设,将杭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为全省城际轨道交通枢纽。 第三,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建设。建议加快沿海高速公路复线建设(包括六横跨海大桥建设),尽快完善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高速公路网络,促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建议省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建设杭州湾南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复线),连接杭州大江东新城、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 第四,加快全省河道水运网建设。建议围绕“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内河航运发展目标,充分挖掘杭甬运河的航运能力,改造提升杭嘉湖宁绍地区的河网,重点建设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等骨干航道。 第五,加快全省信息高速公路网建设。建议在三大电讯营运商之外,依靠自身力量,构建省域信息高速公路网,为老百姓提供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全套信息化服务。鉴于华数集团在三网融合、“天地合一”(有线与无线合一)方面的技术优势,建议以华数为基础打造全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网。 第六,加快全省生态网建设。建议进一步协调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等,打造都市圈绿色产业体系。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分区要求,以循环经济为特色,以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低碳城市建设为载体,使城市更有亮点,县城更有特色,乡村更加优美,加快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大力建设“美丽浙江”。 第七,加快全省港口群建设。建设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以嘉兴、台州、温州为两翼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沿海港口体系。着力推进大宗商品平台建设,大力提升港航物流服务水平和集疏运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港口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建议近期进一步理顺宁波—舟山港港口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真正实现宁波—舟山港从世界大港向世界强港的跨越。 第八,加快全省机场群建设。建议坚持“强化枢纽、发展干线、培育支线”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龙头,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温州永强机场为骨干,台州机场、衢州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义乌机场等为补充的布局合理、设施先进、集疏便捷、功能完善的现代民用运输机场体系。认真研究重建浙江航空公司,适时开发公务机市场。 2013年度城市化课题结题报告 城市群、都市圈与市域网络化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 杭州市城市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