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今日要闻 >

长沙8200公里地下管线实现动态管理

时间:2011-08-19 10:0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胡波 刘琴

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现代化的档案库房。

 

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内性能优越、安全高效的计算机中心机房,为推动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化建设,

打造数字城市基础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均为胡波 刘琴 摄影报道

 

    在长沙市城市建设大发展过程中,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抢抓机遇,主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法制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业务指导率、档案报送率和合格率达到了100%;与此同时,长沙市城建档案馆还在市政府直接指导和支持下开发建设了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并由此带动了城建档案工作的全面创新和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8200公里

    截至今年7月,长沙市“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已完成地下管线数据入库8200多公里,为全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地铁工程、橘子洲提质改造工程、营盘路过江隧道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提供了准确的地下管线及相关的地上建筑资料和数据,创可测算经济效益7亿多元。

    新闻回放  档案利用贯穿地铁建设

    去年9月以来,地铁2号线和1号线陆续开工建设,到2013年年底,市民将感受到乘坐地铁出行的便捷与舒适。地铁建设离不开技术数据的支撑,尤其是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为地铁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从地铁初期设计论证到施工勘察,城建档案的利用贯穿于地铁建设全过程。以2号线为例,沿线建筑物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地段管网密集,市城建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料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清晰的地下施工指南。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地铁工程档案资料的完整收集,市城建档案馆安排专人从工程开工起就主动跟踪指导,确保档案收集与工程进度同步。今年4月,市城建档案馆就1号线建设进行档案交底,从管理程序、管理职责、标准规范、归档内容 、声像档案、验收要求、监管措施等八个方面进行业务辅导,得到了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  两个条例

    2004年11月,《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经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长沙成为了全国唯一拥有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立法的城市。2010年7月,长沙市通过省市人大批准、颁布了《长沙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长沙又成为了全国首个对城乡建设档案管理立法的城市,该《条例》进一步明确长沙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范围由城市规划区扩大到农村的镇(乡)、村庄规划区。

    新闻回放   历史档案协助总体规划

    2009年底,长沙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修改工作涉及到相关历史数据的查阅,便于对长沙市人口、用地的历史演变展开研究。通过电脑查询系统,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迅速检索出了1979年长沙市总体规划和1990年长沙市总体规划专业说明。市规划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些历史资料非常重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回溯,能更准确地掌握长沙市历史人口、用地的演变情况对新一轮总体规划中人口、用地预测起到估量作用,同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长沙市人口、用地的演变与规律,更加协调人口与用地的发展和增长。

    关键词  五大系统

    目前,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同时推进的五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城建档案数字化系统”、“城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声像档案自动存储管理系统”和“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归档系统”都已完成主要开发任务并投入运行,一个真正意义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基本建成。

    新闻回放  数字城建档案馆办事效率高

    今年年初,因施工需要,中铁隧道集团工作人员来到市城建档案馆查询隧道施工资料。档案馆工作人员利用档案查询系统迅速检索到了需要查询的档案材料。由于工程案卷文件材料特别多,总共有3000多张纸,如果逐页打印至少要两天时间。档案馆内负责档案数字化的技术人员利用数据库调出图片,自动分卷打印。这种方法使原本需要两三天才能打印完的材料只用两个小时就打印完了,大大提高了查阅调阅档案及复制的速度。

    相关链接

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历程

    2004年11月,《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制定颁布,依据《条例》精神,应开发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对地下管线进行动态管理。

    2005年12月,“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通过长沙市发改委立项,总投资为人民币3375万元。

    2006年,通过政府采购招标,“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硬、软件建设全面启动。

    2007年初,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地下管线入库数据量达4700公里。

    2008年初,开始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5月底,地下管线信息系统通过验收,地下管线入库数据量达5200公里。

    2009年初,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基本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4月,声像档案管理系统通过验收;7月,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归档系统开始建设,于10月开始试运行。

    2011年7月,地下管线入库数据量达到8200公里,馆藏档案基本实现数字化。

 

推动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城市基础平台

——专访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冯兆平

    记者(以下简称“记”):地下管线档案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冯兆平(以下简称“冯”): 密如蛛网的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切实抓好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科学管理,对于减少以至杜绝地下管线事故的发生,提高城市的保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和全国各城市一样,在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中,长沙市也曾尝够了管线工程档案管理不善的苦头。2000年,长沙市在进行五一大道改扩时因无档可查,挖断各种管线190多次,直接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2001年,芙蓉路改扩时挖断各种管线37次,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这些事故,不仅浪费了十分短缺的建设资金和资源,更给市民生活和工程建设带来了麻烦。强化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利用工作,完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城市的“血液”循环系统畅通,城市的“经络”有条不紊,方能更科学、最经济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城市。

    记:地下管线纷繁复杂,长沙是怎样将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和信息实行统一管理的?

    冯:首先是依法治档,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感觉到必须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和信息管理立法。2004年,长沙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从此有法可依,不论管线建设方是谁,只要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管线建设,都是《条例》约束的对象,违反《条例》就是违法;其次是主动服务,我们从提高管线工程质量入手,想管线建设单位之所想、急管线建设单位之所急,推行个性化服务,逐一制定各专业管线工程档案编制规范,和建设方联手抓管线工程档案的真实性、原始性和系统性,通过档案佐证工程的质量,从而实现了管线工程建设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第三是技术保障,我们积极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并由此带动了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真正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

    记:《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已实施6年多时间,目前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的效果如何?

    冯:从2005年5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我们已收集各种地下管线工程档案6000多卷,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由原来年进馆200来卷增加到年进馆1000多卷,并建立起了每年一次全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编制专项执法检查的长效工作机制,检查范围涵盖所有管线工程,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业务指导率、档案报送率和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通过与市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技术和业务合作,我们建立了电子地图、地下管线信息和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实时更新机制,并且积极提供利用服务,支持城市建设。目前,长沙市地下管线事故逐年减少,尤其是实时动态的“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运行以来,盲目开挖、野蛮施工破坏地下管线的事故基本杜绝。

    记:今后该项工作的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

    冯: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一是充实管线数据,根据长沙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和城市区域不断拓展的形势,我们正在吁请市政府投资对有关重点区域进行管线普测,力争管线数据覆盖全城;二是加紧工程档案与地形图的挂接,做到地上和地下工程档案信息通过一张图检索。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公用市政、城市反恐和应急预警等部门对接,着力把该系统建设成长沙市数字城市的基础平台,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国规划网长沙8月1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