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今日要闻 >

170亿将注入兰州城市基础设施 路桥工程建设大提速

时间:2011-01-09 10:0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魏瑶

    兰州城区道路能不能更畅通一些?市民出行会不会更方便一些?门前的巷道能不能变得平坦一些?针对今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兰州市民对正在召开的“两会”充满期待。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集中实施的城市路、桥、管、网等122个项目,极大地完善了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整治完成的100条小街巷,让市民的生活环境越变越好;南山路、庙滩子地区整体改造等项目的深入推进;中川快速通道和城市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当然,市民在享受去年城市建设成就带来的实惠时,也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今年的城市建设上,并通过寄语表达各自的期冀。职业司机李少华师傅侃侃而谈:“我天天开车在路上跑,感觉现在交通是兰州的一个大问题,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路、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尽最大可能加快已开工道路管网工程进度,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状,让车辆在路上真正能‘跑’起来。”而东岗西路社区居民王大妈的愿望则更美好,她说:“我们老人年纪大了,走出家门就愿意看更多的红花绿叶,那样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希望我的生活环境里绿色会越来越多,鲜花越开越艳。”

    170亿注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路网工程和桥梁建设将大提速

    “围绕强化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扩大城市知名度。”这是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城市基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总定位。那么,今年的基础设施重点是什么?将要实施哪些实实在在的工程和项目?建成后又有什么意义?市人大代表、副市长俞敬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大到地方经济发展,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不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承载服务能力相关。因此,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谋划和安排,将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预计全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将达到170亿元。”可以预计,巨额资金的注入,必将使我市的城市基础建设步伐大大提速。

    谈到具体的工程和项目,俞敬东介绍说,今年城建工作将突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城市路网建设方面,加快南山路、北环路、西行线工程进度,力争南山路重点路段年内竣工通车。“惠民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所在,因此,还要着眼于消除‘断头路’和‘瓶颈’路,逐步对老城区的道路进行改造提升,今年起要改造提升南滨河路及北滨河路东段,还要改造西津路和部分主干道,使城区路网日趋优化和完善,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小街巷整治力度,按照BT或BOT模式‘打捆’开发,完成近郊四区一批尚未整治的小街巷的改造提升,让市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可心。”据了解,今年,市上还将着力推进城市桥梁建设,争取年内建成金雁、元通和深安黄河大桥的主体工程,完成七里河黄河大桥、中山铁桥维修改造,启动对东岗立交桥的加固维修。继续推进“畅交通”工程,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项目,配合省上推进高铁、西客站、绕城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构筑“大交通”体系。

    推进城市更新工程  一批地标型建筑今年开建

    “建筑是城市的音符,城市的建筑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和气质,因此,今年还要推进组团地标工程建设,紧紧围绕中心区域和重点区域,进行规模化、片区式的提升改造,加快银滩黄河文化岛、安宁银滩片区开发和崔家大滩城乡一体化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推进徐家湾综合改造等精品工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现代风采的标志型建筑群,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采访中俞敬东如是说。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城市更新工程,采取综合化整治、渐进式更新的方式,重点选择黄河风情线、骨干道路、核心节点、商业中心、特色街区、地标建筑、主题公园和六大出口开展示范性综合整治,对建筑立面、绿化环境、夜景灯光等进行更新,使城市“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进而带动城市品位的提升,为城市注入独特的魅力和持续的活力。

    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率先启动10平方公里核心区路网

    兰州新区开发战略给兰州勾勒出了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面对当前待开发的处女地,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异常关键。那么,今年兰州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俞敬东满怀信心地说,兰州新区承载着340万兰州人民的发展梦想,在起步之初,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先行。今年,要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拉开新区框架,并率先启动建设核心区10平方公里路网和连接产业园区两条南北向主干道工程,构建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网络。同步规划实施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建成水秦线快速通道,还要统筹规划建设金融、税务、学校、医院、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提供配套保障。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好与新区城市供水、热电联产、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对接服务,在项目审批、立项、转报等各个环节创造有利条件,为更好地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打好基础。

    兰州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引起政协委员的关注。西固农工总支的张万祥委员建议说,要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整体百年城市规划,注重实用、节能、减排、环保、绿色、便利、无毒、无害的原则。城市地面上道路交通及地面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好与坏,决定城市今后的寿命,所以城市基础设施百年规划十分重要,这包括地面上城市道路交通线路铺设和地面下污水排放管道、电力管道、通讯管道、供水管道、供暖管道、消防管道、煤气管道、信息网络管道等,这需要很大的前期资金投入,是一个近期看不到任何得益的百年公益大资金投入,但这却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城市垃圾统一集中处理设施的投入,以及现代社区建设中如何进行教育、医疗卫生、饮食行业、体育健身、物业管理、文化娱乐、绿化环境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合理公平化建设等都很重要。张万祥寄语说,期待一个生态的、环保的、绿色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兰州出现在世人面前,即使百年后其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仍不落后。”

    培育城市主题文化  做生态“山水”文章

    宜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生态建设已成为兰州城市发展的主色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市将在探索建立南北两山绿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启动黄河湿地保护项目,建设中心滩等五大湿地公园,构建城市生态绿化带、生态景观带、湿地生态带,年内在老城区改造公共绿地80公顷,新区新增120公顷。

    生态建设也是今年我市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将围绕打造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做‘山水文章’,用‘黄河之都,山水名城’引导城市建设,规划建设有主题有内涵的生态景观线、灵动水景线、两山林业带、湿地生态带、道路景观带,规划建设中心滩、滩尖子、雁滩、西固湿地公园、银滩湿地公园二期、黄河生态公园,逐步构建起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规划建设黄河文化生态园、华夏始祖园等,并对白塔山和五泉山公园实施改造,以特色文化提升品位,创造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兰州新区开发一起步,生态建设就变成一个焦点。据俞敬东介绍,兰州新区开发将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大生态、大水面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园区建设和土地开发,规划区域生态体系,推进区域生态再造,启动实施百万亩生态绿化工程,建设防风林、绿化林、景观林和生态广场等生态景观,年内新增造林绿化3万亩。同时,依托区域水利资源,编制水系建设规划,实施“千塘百湖”工程,加快建设水库、水塘、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使将来的新区成 “生态绿城,多湖水城”。

    培育城市主题文化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兰州市将全面实施黄河风情线的提升工程,通过建设一批公园和景点,打造黄河景观带和文化长廊,让古老的金城因穿城而过的黄河更具特色和魅力。我们相信,通过一个个生态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一个绿色的、宜居的、适合创业的山水城郭将离我们越来越近。(记者 魏瑶)中国规划网兰州1月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