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深秋,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一位清瘦女孩,拎着沉重的皮箱,穿越战火,来到香港维多利亚港。她的故乡——远东大都会上海,当时正在遭受劫难,这梦幻之都已经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下沦陷。在风情万种的香港大学,她每天如痴如醉地沉溺在图书馆。这位曾涉水而来又踏波而去的上海女孩,名叫张爱玲。 张爱玲用香港的英文名Eileen Chang为上海滩书写了一则上海与香港的“双城记”。她笔下的老上海与香港岛共同拥有熟悉的电车叮当声、电梯声响。这两个城市的命运,再也分不开了。 上海和香港,这两个中国近百年来经济表现最出彩的城市,经贸交流往来素来密切,堪称中国经济版图中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座”。曾经有人把上海与香港,比喻为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笔下《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之中的巴黎与伦敦,是“互助、互补及互动”的伙伴。 香港和上海,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埠,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一个被割让殖民,一个一度沦为孤岛。两个城市的命运在历史里有着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1937年以来,战乱使人才、文化和资本以某种必然或偶然的方式在上海与香港之间大规模地移动,这种血缘关系就一直维系在上海和香港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之间,注定了两座城市的历史纠葛,也不自觉地诱惑了两座城市的彼此观望。 香港与上海,同样风华绝代。如今,两个金融中心之间究竟该如何“相处”?进入2010年,沪港间应“错位竞争”的呼声在金融界渐高,但如何破题仍存在很大想象空间。 上海—香港,在不同维度上互构“双城”,其兴衰荣辱,恰是一个时代的镜像,并互为制度意义上的参照系。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曾对两城关系如此作答:“上海和香港是兄弟,我们是合作。”这句话被视为是对两个金融中心关系的表态。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出台。今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香港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 中国拥有“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蓝图,跃然纸上。 和韩正的表态相同,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曾荫权在2009年10月14日发表题为《群策创新天》的2009~2010年施政报告中坦言,近期,香港市民很关注上海的金融发展及中央的政策取态,有些人更为此感到忧虑,但他乐观指出,“香港与上海可以分工合作,各展所长,为国家的金融业务发展做出贡献。香港与上海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 中国规划网上海12月7日电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