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期,也是水污染危机的高发期,农村水污染状况更是令人堪忧。据统计,我国约有1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是73%,还有23%是农村靠山塘水窖吃水,饮水标准低。
与此同时,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形成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农村供水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河流水质急剧下降,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90亿吨,且绝大多数未得到治理;我国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施用强度高,流失量大,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大面积污染。 农村水污染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不仅直接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此外,水污染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渔业减产,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但是,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且各地千差万别。针对目前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应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建设形成县、乡镇、村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农村污水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供水方式,优先考虑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农村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 三是统一规划,配套管网延伸到农户。农村居民居住得相对分散,农户家庭的排水点也不统一,并且,污水水量受村民卫生设施水平、用水习惯和季节变化等影响较大。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配套管网延伸到农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处理后可根据不同水质标准回收利用。 四是落实资金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饮用水、污水处理等具备一定收益能力的项目形成市场化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积极吸收国家政策性银行、农商银行和社会资金参与到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中来。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净化设施的技术处理水平。研究推广处理量大、除污率高、运行消耗低、回收率大的净化设施。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农村污水治理的技术含量。 六是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农村饮用水安全已越来越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重视,加强河湖管理,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水生态管理离不开完善的体制机制支撑,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也应该积极推广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通过各级行政力量的协调、调度,保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七是从严检测、控制河流湖泊的纳污容量。要强化水污染防治,制定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在确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体稳定达标、水质不退化的同时,集中力量治理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的黑臭水体,带动一般水体污染防治,推进重点领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保证农村居民喝上干净安全的水是农村民生工程的重点,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有空白地带,因此,要加大监管力度,健全农村水环境管理监测网,严格执法、依法治水、以法管水。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