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围绕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学习研讨,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改善“两个环境”的高度重视,为我省今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要求是,空气质量好,城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尽快告别乌烟粉尘,迎来蓝天白云,让人们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水的质量好,河流水系、近岸海域得到全面治理,饮用水源地得到严格保护,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及时有效处理,努力做到河畅其流、水复其清,让老百姓喝上干净卫生的水;大地绿化好,全省绿化面积明显增加,森林覆盖率较快提升,城乡绿荫环绕,道路绿树成行,燕赵大地到处呈现绿意和生机。
对一个城市来讲,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空气、水、植被等方面的环境质量。
突出节能减排,提高空气质量
一是交通规划要突出节能减排。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编制,要以提高交通流量、改善交通环境、节约能源消耗为原则;要把公共交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公交运量;要完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系统;逐步将所有公交汽车及其他燃油汽车改造或更换为电动汽车或节油汽车。要研究、设计并设立明显的交通指引标示牌,使所有驾驶员都能按交通标示牌的指引方向顺利到达目的地,以减少车辆、尤其是外地车辆走冤枉路的现象。合理设计、改造道路系统,提高汽车通过量。
二是按组团模式规划城市,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合理穿插布局。城市规划以中心城区为依托,周围的城区、市镇,各自以组团式的格局发展,相互之间以若干公里的开阔绿地间隔开来,相互之间以现代化的交通、电讯设施连成一个整体网络。以组团形式发展,可以使各组团城区被绿色包围,城市上空大气的自净能力大大增强,城区的空气质量有较大改善,城市的生态功能自然会有提升。同时,将无污染和少污染的生产企业适当布局在居住区之间,人们可以就近上班,以减少出行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污染,有利于提升城市空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节能建筑。对既有建筑要抓好节能改造工作,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效果不得低于50%。大型公用建筑要向“零耗能建筑”迈进,争取逐步做到不用或少用常规能源,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空气热源等清洁能源。
四是强化建筑物生命周期管理。建筑物所用的建材资源大多是从地球表面上挖掘出来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建筑物从材料到施工再投入到使用,每个环节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产生无法估量的污染。如果通过强化规划、设计、施工、修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就等于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废弃建筑物实际上是变了形的资源,可以回收利用将其转化为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以减少新资源的开发使用量,这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视水环境综合管理,将污水资源化和节水节能相结合
水环境综合管理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大力推动南水北调、引黄入冀补淀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强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域治理,加快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推动区域水质的改善,保障饮用水安全。治理污水要从规划、设计入手,建设完善、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新建城区应分别建设雨水、污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以减少污水处理量,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转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能源;同时,在雨水管网系统适当设置加压泵站,将其与城市绿地滴灌系统连接起来。所有新建区域应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起来的雨水用于浇灌植物、洗车等,既节水又节能。
恢复植被生机,抓好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工程
丰茂的绿色植被,是提供氧分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植被越丰茂,其制氧能力越强,空气质量也就越好。因此,为市民创造一个丰茂、悦目的绿色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均绿地指标及其绿化水平,就成了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举措。当前,首先应着力抓好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工程,让我省的绿色廊道尽快靓起来,以此带动城乡整体绿化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环境保护是最大的民生,生态环境建设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公众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努力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参与者和监督者,把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执笔:袁雪峰 戴杰 席增雷)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