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越发成为发展主流的时候,国内新能源产业规划也随之高调的推出。这其中,无论是以混动技术发展为核心、还是大力推进电动车发展,都仅仅是技术上的差异。而怎样尽快的让消费者信服新能源汽车给社会以及自身所带来的益处,这才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与产业化最根本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所起到的作用,有的时候比技术本身更加重要。无论是倾斜政策的科学合理制定、还是自身是否能做到以身作则,都将是让消费者能否信服的关键。 通过近一个阶段的新能源发展预热,作为国内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显然有着很大的心理认同、同时又具有着不小的消费疑虑,这样,就会很容易使国内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处在一种理论清晰、实践模糊的状态。所以,要想顺利的让新能源汽车与市场对接、与普通百姓的消费对接,显然就需要在政策倾向方面更有针对性的倾斜、在深入消费者心理方面更需要政府的引领能力,这都需要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这恐怕才是让新能源汽车顺利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关键。 新能源政策为何无远虑就会有近忧 眼瞅着新能源规划已经出台,并且很高调的制定了未来三年以及未来七年的预期与目标。这其中的数据怎样想出的,其实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关键就是能不能顺利的实施,以及能不能将这些数字的落实直接挂钩。毕竟,比较起制定数字的简单,具体实施起来,过程显然是更加复杂的。好在,现在已不是随便可以欺上瞒下自造数据的时代,所以,既然确定了未来几年的数据,就需要用更有成效的手段来保障与实施,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否则,只能是在拍胸脯的同时、就容易丢掉了消费者的信任以及丧失了新能源发展的时间,这才是谁都付不起责任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汽车所需要的政策,就应该考虑到国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市场的具体需求而定。因为,在国内要大上新能源整体项目的同时,恰好赶上国际汽车态度从高到低的转移,很显然,国际对新能源与国内市场的姿态,首先就是希望在国内建立一个无形的试验场,这或许才是把持着众多原创技术的外国车企,显露出无所谓心态的关键。而国内要想大踏步的发展,既要考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又需要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前期的污染问题、整合技术与创新的问题等等,都很可能给国际车企作嫁衣裳。所以,如果政策的制定不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峻,很可能就会造成不利于国内发展的局面。 为何说政府以身作则最重要 要想发展新能源汽车,显然市场份额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硬性指标。在国内发展规划中,已经将新能源市场的短期与长期的数字列出,这一预期,尽管充满了主观色彩,但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关键件的指标,这确实反映了国内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急迫心理。然而,也需要看到,无论是前两年就开始的多城试点不利、还是早就预期2012年达到多少万辆的规划落空,都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并未成熟到让消费者主动消费的程度。所以,要想在市场中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除了政府以身作则的带头以外、几乎是别无任何捷径可以选择。 在政府带头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上,其引领能力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说,国内的政府推动力、比国际任何国家政府的推动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政府消费的引领性毋庸置疑,很容易在政府带头消费的情况下,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快的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国内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唯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市场普及的奇效!也就是说,一旦新能源汽车,先落实在政府公车的消费层面上,就会很容易在技术把关方面、安全方面以及使用的便捷方面,都会对系能源汽车的发展,直接起到推进作用。毕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无论如何是带有"临床试验"性的消费,所以,在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政府的以身作则,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大效果。 客观的讲,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普及,之所以总能给人一种不很成熟的印象,其关键就在于,国际企业在传统技术上的不忍放弃已有的制造优势,再加之新能源汽车前期的费力不讨好的问题巨大,这对于精明惯了的外方制造商来说,自然需要找一个试验场来进行新能源发展的试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希望将保押在国内消费者身上,显然就会造成消费者持币观望的结果,或者一拖再拖的局面。这就不如政府站出来带头消费与实践,或许,才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真正转机!也只有有了政府的推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才能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