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环境保护 >

城市河流应该承载怎样的功能与内涵

时间:2011-04-20 11:59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一座城市因为有水,才会显得灵动。图为天津市市区内的津河,为天津这座城市平添了许多魅力。 本报记者 牛 瑾摄

  编者按 河湖是城市的灵气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显著增强,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干预、人类价值取向不当、大自然演变等诸多原因,造成城市河流的自然功能逐渐弱化,许多河流河源衰退、尾闾消失、河槽淤塞、河床萎缩、河道断流和水污染严重,使得依赖河流的生态系统出现紊乱甚至破坏,河流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最终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城市河流水环境急需治理的原因。

  看点之一

  恢复和呵护河流的健康

  本节导读:城市河湖是城市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对河道和湖泊的保护与修复。除了建设清水河道,打造亲水平台,让湖泊休养生息,人们还加大了对城市河流的保护力度,修复水生态系统。

  在北京新一轮河湖治理中,长河遍植垂柳,转河故道弯弯,菖蒲河打开盖板,筒子河不再是“死水一潭”……北护城河改造成为“生态治河”成功的范例:河底水泥衬砌全部砸开,两岸护堤“削头”,让河水漫过护堤,跟土壤自然接触,恢复河水与地下水的连通;河道不再裁弯取直,而是依水流取势,或岛或滩,贴近天然,形成水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岸边水泥衬砌变成土壤斜坡,种植花草树木,水边精心设置小道、栈桥、平台、石块,人们可直达水边,与水亲近。六环路以内总长520公里的52条河道已全部还清,成为景致优美的生态河。

  再来看看天津,天津市2011至2013年水环境治理实施计划提出了分别用一年、两年、三年时间“消除黑臭,实现水清”的水环境治理目标,即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一年消除黑臭,实现水清;环城四区两年消除黑臭,实现水清;两区三县建成区三年消除黑臭,实现水清。

  无论是已经初见成效的新一轮北京市的河湖治理,还是天津市未来三年的治水规划,人们都在为城市河流的日益健康不断付出努力。

  何谓健康的河流?

  在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潮洪看来,河流健康的标志是具有良好的河床、水质和河流生态系统,并拥有充足的河川径流。周潮洪说,恢复河流健康并非要回归河流的原始状态,而是通过河流自然功能的恢复,使其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到均衡发挥,以维持河流社会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部水资源司原司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而坤说,我国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经历了几个阶段,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

  最初,城市滨河而建,因河而兴,因水而美。后来,河道为城市建设让路。在城市建设中,人们一度对保护河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有些河道被填埋,有些河道淤塞,有些河道成为垃圾堆放场所,有些河道成为排放污水通道。城市河道功能退化甚至消失,城市失去水系,失去了灵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形象受损。特别是一些水城,河道堵塞,水质恶化,水城特色消失。这些都是城市建设中,忽视城市河流功能对河道保护带来的问题。

  同时,一些城市湖泊也因人类活动影响,而遭到污染、淤积、挤占,湖泊萎缩,与河道阻隔,失去生命活力。

  从全国来看,受自然条件限制,加之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出现的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湖泊湿地萎缩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反思过去的做法,逐步认识到城市河湖本来就是城市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对河道和湖泊的保护与修复。于是,人们提出建设清水河道,打造亲水平台,让湖泊休养生息。目前,人们认识到仅仅建设亲水平台还不够,还要以保护为主,修复水生态系统。

  看点之二

  河流治理规划先行

  本节导读:我国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规划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河流治理,规划应当先行。在开展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治标更要治本。

  目前,我国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积累经验阶段,逐步规范阶段。

  高而坤说,在开展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治标更要治本。

  首先,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一定要有好的理念与规划。最关键的是,要从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这个角度出发,不能把建设放在首位,而应把保护理念放在首位。人们对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的认识是有限的。过去,人们只考虑防洪需要,没有考虑城市河湖的多功能性,没有遵照河湖的自然规律,随意改变河势,阻隔河湖,一度带来了不少恶果。现在,人们开展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应立足于保护,而非进行新的建设,将城市河道渠系化、园林化都是错误的。当然,开展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也不是恢复其原始状态,而是考虑河湖的自然状况包括河势、水流、生物栖息地、物种多样性等,努力实现城市河湖生态化。

  第二,制定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标准。现在,关于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标准尚未颁布。正在开展一些标准制订的前期工作,比如目前中国水科院与北京万方程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联合开展河道生态护坡材料技术标准制定的研究工作。

  此外,在决策中,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涉及多个部门,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没有政府下决心主导这项工作是不行的。城市河湖与城市整体形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因此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涉及不少部门,没有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协调行动也是不行的。同时,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是符合公众利益的,没有公众参与同样是不行的。

  也正是由于我国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规划应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河流治理,规划应当先行。

  “鉴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加上城市河湖基础资料缺乏,制定总体规划还比较难。”高而坤说,“但是,再难也要做,应对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做出框架性安排,结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引入‘倒逼机制’,逐步改善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首先完成2015年水功能区达标率为60%的目标。”

  看点之三

  让河流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本节导读:一个城市的河流治理规划应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等,并通过相应的设计方法予以呈现。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河流的治理也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特征、污染成因、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和措施。要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城市河湖治理状况,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如果城市河湖治理不好,那么城市发展就太没质量了。当今,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成为决策者的执政理念。

  与此同时,公众也要求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们不再满足于渠化的河道,不满足只有钢筋混凝土而没有灵性的城市,开始关注水生态系统,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包括居住质量,关注城市的品位。

  既然建设风景秀丽的城市河流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应该建设怎样的城市河流?城市河流应该承载怎样的功能与内涵?

  在城市河流治理的技术和理念上,国外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因此在城市河流治理的理念和技术上,会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如瑞士、德国等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日本10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结构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我国城市河流的治理,也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这种理念和技术上的借鉴,不仅要从国外借鉴,也可以从国内其他城市去借鉴。

  而另一方面,在河流治理过程中,这种借鉴又绝对不能是一窝蜂地照搬照抄。周潮洪说,正如前面所说的,河流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而任何一个城市生态系统,都会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气候差异、文化差异、历史差异、经济结构差异,没有两个国家、两个城市的生态系统是一模一样的,不同城市的河流,它的自然功能、社会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一个城市的河流治理规划应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等,并通过相应的设计方法予以呈现。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河流的治理也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特征、污染成因、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和措施。”周潮洪说。

  高而坤说,对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来说,公众参与非常重要。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一方面要提高公众认识,增强公众自觉性;另一方面要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城市居民保护城市河湖的意识,自觉参与到保护城市河湖、保护家园的活动中来,引导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过程,就是城市和居民互相融合的过程。

  看点之四

  注重城市河流的开发保护

  本节导读:在河道利用过程中应首先保障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对河道的严重开发和破坏。通过对河道进行与城市发展模式和总体规划相适应的规划和安排,有效促进城市河道功能的发挥,还应同步进行河道整治和管理。

  开展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红瑞说,当前,我国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赶上了大好机遇,积聚了前进的力量。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这项工作,是在整个城市建设、规划、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这一范围内,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王红瑞说,在河道利用过程中应首先保障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对河道的盲目开发和破坏。同时,还应防止河道管理中的盲目性和二次破坏,使得河道管理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通过对河道进行与城市发展模式和总体规划相适应的规划和安排,有效促进城市河道功能的发挥,为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服务。在城市建设中,还应同步进行河道整治和管理,有效防止城市化过程中对河道资源的破坏。

  城市水系的多功能和系统性,要求强化部门管理的协同性。周潮洪认为,城市河流的治理,必须全面地统筹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节水以及与之相关的道路建设、园林景观建设等环节,由农委、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水务局、环保局、林业局、农业局、市政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综合治理的意见,统一规划,统一落实责任,分部门实施与管理,建立起多部门参加的流域综合治理联席工作机制。

  水是流动的,在河流治理中,如果没有上下游的协同配合,河流的生命将是割裂的。因此,应该推进上下游之间的统筹治理。如何推进上下游之间的统筹来共同治理河流,各地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辽宁中部七城市的经验和有些措施是值得借鉴的。由沈阳牵头,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等七城市共同签订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旨在通过制定统一规划,使用统一法规,共同消除目前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尴尬状态。成立城市群环境监测联合体,实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数据、环境监测科研成果的共享;将逐步推行上下游联审制度,即如果下游不同意建设的污染项目,上游部门将不得随意批准。

  周潮洪认为,水在被开发之后可以成为商品,水的自然属性与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城市河流治理可以借助市场机制来优化其生产效率,将市场手段作为城市河流治理的辅助机制。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利用,以及园林绿化、拆迁安置、土地开发等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但是,在利用市场手段的同时,同样需要政府的监管和统筹规划。中国规划网天津4月20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