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决定经济发展速度,项目建设水平决定经济发展质量,但是上项目不能盲目,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把其他地方的污染转嫁到这片净土。坚持环境保护重于一切的原则,将生态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注重实效。
和谁对话?
韩冬炎黑龙江省庆安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博士学位。1986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大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团委书记、井下作业一分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大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大庆市政府秘书长,大庆市委秘书长,大庆市常务副市长,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市长。
为什么对话?
齐齐哈尔市已将发展定位拓展为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想知道,齐齐哈尔市如何克服困难、突破常规,用180天完成了为期两年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任务?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如何在经济发展中破解环境难题?今后如何继续谋划生态市建设蓝图?
对话人 韩冬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庆生 吴殿峰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如何突破常规,完成松花江规划项目
关键思路 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铁面、铁拳、铁腕、铁心的精神,推进规划项目建设
记者:抓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加强本地区污染防治,对改善松花江流域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齐齐哈尔市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工程量大的严峻形势下,克服困难、突破常规,用180天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建设任务?
韩冬炎:2010年3月初,我和郝会龙书记刚到齐齐哈尔工作的时候,全市11个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大多没有建成,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这个项目还未开工,而国家要求这些项目今年必须建成。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发展的需要,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生态任务和发展任务。因此,我们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市委书记郝会龙多次提出,要以超常规的建设速度,确保9月30日前通水。为此,我要求项目单位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不惜一切代价,科学运作、埋头苦干,保质保时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一是明确责任。按照黑龙江省政府要求,以铁面、铁拳、铁腕、铁心的“四铁”精神,推进规划项目建设。对以政府为建设主体的规划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的,依纪问责,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理。对以企业为建设主体的规划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的,依法关停,从根本上实现减排。
二是倒排工期。各有关项目单位以周为单位制定项目详细实施计划,对项目进度做出书面承诺,上报市政府备案。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规划项目设计,保证规划项目的预算和设计变更有依据。对每个工程实施分段招标,保证建设单位的施工资质和施工能力。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广大建设者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抗争,倒排工期,三班作业,歇人不歇设备,近百台机械设备、近千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
三是强化督办检查。将规划项目建设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纳入政府督办事项,在新闻媒体公布工作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环保、发改、监察、建设等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逐个项目进行专项督察,确保在建项目保竣工、竣工项目保运行、运行项目保稳定。市政府每月听取一次汇报,并适时启动约谈制度。
四是搞好协调配合。发改、财政、建设、环保、国土、水务、电力、监察、审计等部门和各项目单位,坚持特事特办和急事急办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支持和推进规划项目实施。
通过努力,2010年9月30日,实现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通水试运行,使中心城区的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到20万吨,满足了全市污水处理的需要。全市11个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万多吨。
未来,我们将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去谋划嫩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给予嫩江和松花江更多的人文关怀,充分实现“水养人”的生态价值、“水生金”的经济价值,把实现水、城和谐,提升城市品位作为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关键思路 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循环共生的良好发展局面
记者:黑龙江省提出产业项目3年攻坚任务,集中力量狠抓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那么,齐齐哈尔市政府在上项目时,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韩冬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如何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是齐齐哈尔市这样一个国家老工业基地必须破解的难题。
40多年的计划经济,使我们面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工业比重大,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环保历史欠账多等问题。从全市产业发展看,总体经济结构依然是一产大、二产弱、三产低,产业结构依然是传统工业比重大。这种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制约了全市发展。近几年,虽然一些大型企业的部分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但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仍然较多。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不可逾越的门槛,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唯一出路就是大上项目。可以说,项目是齐齐哈尔发展的根基和命脉,项目建设力度决定经济发展速度,项目建设水平决定经济发展质量,只有抓住大项目建设,才能赢得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主动权。但是,上项目不能盲目,不能一哄而上,不能把其他地方的污染转嫁到这片净土。
因此,必须和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规划及齐齐哈尔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全面实施“结构优化、项目牵动、创新引领、园区扩张、开放升级和环境支撑”六大战略,推进齐齐哈尔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历史跨越。在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加快重点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支持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加快对一重能源装备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北满特钢优化冶炼工艺原料配套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升级改造步伐,使老企业的科技含量、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有力支撑全市工业发展。
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制药三大新兴产业上项目,成功引进黑龙江龙华新能源汽车、中国一拖大农机两个战略性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扎实推进风力发电、秸秆沼气工程等新兴项目,不仅夯实了“三新”产业发展基础,而且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循环共生的良好发展局面。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坚决禁止落后产能和“三高一低”企业落户,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项目建设环保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污染物排放决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2006年以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当的83个项目予以否决。坚持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管,建立跟踪检查制度,定期督察项目建设进度和“三同时”执行情况,并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以水丽城
关键思路 大手笔、大视野、大气魄规划城市布局,高标准建设打造“江在城中流、城区隔江望”的滨水城市
记者:齐齐哈尔是最早在全省提出建设滨水城市这一理念的,如何将其打造成富有魅力的北方滨水城市?
韩冬炎:齐齐哈尔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境内有河流174条,湖泡859个,嫩江沿城而过,劳动湖城内环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大湿地临城而居,为滨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齐齐哈尔市树立“水是城市之魂、城市依水发展”的理念,以“一江(嫩江)、一湖(劳动湖)、一湿地(扎龙湿地)”为依托,开发水资源,做足水文章,加快规划建设滨水城市,使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品位不断提升,魅力逐步显现,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市民最满意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我们的做法如下:
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滨水城市。按照规划先行和生态优先的理念,把滨水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与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从2001年起,围绕生态市园林城的城市建设定位,确立了近期抱湖沿江建设、远期跨江向西发展的战略,提出了“江在城中流、城区隔江望”的发展构想。今年,新的市委、市政府班子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繁荣,铸造特色文化,突出滨水园林,改造新建并举,建设宜居鹤城的城市建设总体原则,其中,铸造特色文化,突出滨水园林是重中之重。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高水准编制了嫩江沿岸发展、劳动湖水系改造南扩通江工程、扎龙景区建设等规划。
坚持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滨水城市。加快劳动湖水系改造南扩通江工程及沿岸地区开发建设,使其与嫩江贯通,与明月岛4A级旅游风景区相连,着力打造“白天观鹤、通江登岛、夜晚游湖”的特色旅游品牌,2012年9月前整体工程全面竣工。加快嫩江沿岸开发,到2012年建成楼宇错落、绿带环绕、功能完善、人流密集,具有生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亲水黄金地带。按照跨江发展的战略构想,着手嫩江西岸齐齐哈尔新区规划建设。对扎龙湿地实施应急补水工程,年均补水1亿多立方米。泰来、克山等县区依托境内水资源,着力建设了一批亲水工程和活水工程。
坚持高效能管理,精心管护滨水城市。创新管理机制,出台了《城市滨水地区管理规定》和《城市规划控制八项规定》,明确滨水地区的公共属性,把城市滨水空间还给市民。对沿江沿湖开发增强控制力,坚持滨水区域建筑合理布局,严禁距离沿江、沿湖过近建设高层建筑,劳动湖岸边30米内及景观区范围内不再规划建设与景观无关的建筑,80米内不再规划建设高层建筑,做到与滨水风格相一致,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如何确保生态市建设指标完成
关键思路 将生态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天蓝水清的生态家园
记者:齐齐哈尔市提出18年建成生态市,如今已过去10年,全市生态环境有哪些质的变化?今后还将做好哪些工作?您对“十二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怎样的预期?
韩冬炎:2001年,齐齐哈尔市在黑龙江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市,确立了到2018年全面完成创建任务的目标。从10年来目标完成情况看,还有大约30%的指标尚未完成。目前,全市上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氛围日益浓厚,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2018年顺利完成创建任务。
一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坚持环境保护重于一切的原则,将生态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注重实效。建立健全生态建设责任制,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生态审计,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按照《齐齐哈尔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把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的生态建设任务具体化、责任化,落实年度建设计划,定标准、定时限、定人员、定奖惩,加强督办考核,实施跟踪问效。
二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嫩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饮用水水源,集中整治对饮用水水源构成污染隐患的排污企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用高新技术改造重污染型传统行业。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和总量控制制度,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及时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对生态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十一五”期间,齐齐哈尔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由“十一五”初期的330天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340天。水环境质量趋于平稳,嫩江齐齐哈尔江段水质由轻度污染变为良好,嫩江白沙滩断面出境水质达标率由2006年的19.2%提高到2009年的93.7%。生态恶化得到遏制,生态植被有效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13.38%,草原覆盖率达到13.02%,湿地覆盖率达到10.6%。创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0.09万公顷,市辖9个县(市)全部创建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齐齐哈尔市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线,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根本,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为手段,认真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环境支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齐齐哈尔建设成为产业实力更加雄厚、城市特色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创业宜居城市,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天蓝水清的生态家园,让人民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中国环境报 中国规划网北京1月28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