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环境保护 >

中国低碳发展存在三大难题

时间:2010-12-22 10:4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低碳概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碳排放总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同时,由于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这些国家极力在全球推行排放总量降低的低碳经济模式,并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进一步拉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然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碳排放总量在较长时期还将继续增长。去年年底,国务院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

    “因此,中国的低碳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有本质的区别,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邓楠,在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的主旨报告中指出。

    邓楠还指出,中国还面临着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加复杂的环境问题,污染物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她说:“中国的低碳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走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的低碳发展之路。但由于我们的国情,低碳发展之路不会平坦,我们会面临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难题,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破题之策,这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庞大人口基数VS碳减排

    邓楠在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高的碳排放总量,与低碳发展所要求的减少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尽管我们的人均消耗以及排放都还比较低,但人均消耗与排放乘以人口总数,总量却非常之大,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国情。”邓楠说,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消耗还将不断增长,排放总量也会增加。

    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但人均GDP却还排在世界的100名左右,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将是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对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目前每年资源进口量占世界新增资源的70%。

    邓楠强调,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既要争取更多的发展权,通过发展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又要提倡节约与绿色消费,不能按照西方的人均消费标准,来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这是因为,无论从国内的资源能源供给上看,还是从国际市场可获取的资源能源上看,客观上,中国都不可能复制西方的奢侈消费模式;无论从对人类负责、对地球负责的角度看,还是从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角度看,主观上,中国也不应该追求西方的奢侈消费方式。

    扩大内需VS碳减排

    除了庞大人口基数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邓楠紧接着在报告中指出了扩大内需和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她说:“扩大内需必须刺激消费,消费增长就意味着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要进一步增加,碳排放也要增加,这是我们低碳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扩大内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扩大内需,最根本的就是扩大消费需求。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扩大消费需求,就意味着必然要增加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增加碳的排放。这就意味着,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在扩大消费的过程又要高度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邓楠强调,这是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增加就业VS碳减排

    邓楠继续在报告中指出,如何破解增加就业和低碳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目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正面临着加快转变的压力,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市中,每年还有新增加的人口,就业需求会越来越大,低碳发展与就业有可能变成最突出的矛盾。

    邓楠说:“我们希望社会稳定,希望增加人们的收入,扩大内需,这些都需要提高就业水平。所有的人都有工作做,就意味着更多人的就业,要有更多的企业,要有更多的生产。所以,破解这个矛盾的途径应该是扩大就业和扩大第三产业。要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到今年,中国的人均GDP有望达到4000美元,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但是,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那么,怎样通过科学技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来改变我们的就业结构,这是需要很好地研究的。”邓楠说。

    邓楠提到,有人研究认为低碳减排和就业是一对矛盾,从2004年至2007年,由于我国减排所造成的就业岗位损失已达37万,而且主要发生在较贫穷的中西部。邓楠说:“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我认为,低碳发展不应该成为减少就业的一个因素,低碳发展与就业不应该是相对立的,为什么我们国家会造成这样的问题,值得深思。”

    尽管中国低碳发展面临着这些矛盾和挑战,但邓楠也指出:“走低碳发展之路,我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为,中国不但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巨大的节能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潜力。

    邓楠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要充分认识低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牢牢把握国际社会大力推行低碳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大力推广与应用节能产品,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与此同时,邓楠还在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与循环经济,把低碳技术、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规划网北京12月22日电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周刊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