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环保新路 促进中国绿色发展
时间:2010-11-16 08:4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
|
编者按
国合会2010年年会举办了两个主题论坛:一个是关注生态与经济,围绕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展开讨论;另一个是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围绕中国“十二五”规划如何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制订更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政策、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展开讨论。与会委员和专家学者就以上两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其观点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本报特予摘登,以飨读者。
中国环保新道路:关注生态与经济主题论坛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办公室马敬能
我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生态灾难的威胁,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找到清洁的能源,更要考虑怎样来科学计算生态系统给我们提供的服务,以便尽快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危害。
以牺牲自然谋发展不可行。人类的行为,如修路、架电线等破坏了自然环境,其后果常常是不可逆的。近些年来,冰川消融、风暴、树木线前移、洪水频发等气候异常现象、自然灾害频频出现,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过去20年,东南亚台风的规律已经发生变化,高山上冰川的融化速度也越来越快,气候不断发生变化,稳定性降低。如季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季风现在到来的频率更高了,而且强度更大,因此常常引起巨大的灾害。
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而且,从长远来看,气候变化远比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要危险得多和麻烦得多,人类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协调?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
关于生态与经济协调示范区建设,中国主要经过了3个发展阶段和3种模式。第一个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生态农业。中国有一个著名的生态学家提出经济与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中国的农业生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生态示范区建设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本世纪初开始的生态省(市、县、区)建设阶段。
生态与经济协调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有以下成功经验:
第一,生态与经济协调示范区建设的内涵不断拓展。从经济形态上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经济,包括近年来推出的低碳经济;在建设的规模上逐步从原来村一级到乡、镇、县、市,包括省级,建立了6级生态示范体系。
第二,建立一整套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机制,包括提供法制保障。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要求编制规划,而且规划需要通过当地人大批准,这保证了它的法律效力。
谁该为生态破坏埋单?
荷兰住房、土地规划与环境部秘书长、国合会委员弗里斯特
我们要把生态和发展结合起来,更要把这个信念普及给社会大众。我们不仅要使负责生态保护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更要使经济学家、负责规划的人、工业领域的人理解这个问题。
谁来为生态破坏埋单?现在有一种现象是挣钱的人不是埋单的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办法,把盈利和埋单之间的距离缩短一点。应建立相应的机制,使获利的人为生态破坏埋单。
怎样让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绿色社会?以往,我们过多地关注了一些一般性的解决办法,像法律、标准等这些宏观的东西。但是很多问题实际上是一些局部的问题,或者是在特定地点发生的问题。而在这些地方,实际情况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应当寻找一个更具体、更区域性的解决办法,它必须更适合于当地情况。除了法律、标准等大的解决方法,我们应寻找具体、有针对性的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要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有主次、抓重点,根据地区情况不同,确定具体方案,落实责任。
自然界赋予我们的财富是什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国合会委员莱芙尔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以下几个具体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人类应该找到更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方法,既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保护生态;第二,渔业产品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蛋白质,但是很多重要的鱼种濒临灭绝,因此,应该进一步建立淡水和海洋保护区;第三,湿地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意义重大;第四,森林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还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气候变化。所以,保护森林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GDP不是衡量人类福祉的惟一标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财富也应当被全面考虑。
中国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叫做天人合一,其核心就是人和自然应该达到和谐的境界。而绿色经济可以使人们的福祉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怎样理解“三种经济”?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合会委员江泽慧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三者之间有着主导与随从、依存与独立的复杂关系,绿色经济是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是有机结合、包容性增长的发展形式。“三种经济”的关系反映在以下方面:
首先,“三种经济”的发展目标相同。一是生存观,人类首先要保证生存,其次才是发展,发展应当十分注意扩大生存空间,保证生存基础,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存质量;二是协调观,发展的根本点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核心就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三是资源观,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各地区各部门以及每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问题。
其次,“三种经济”的实施主体地位不同。低碳经济更多的是企业与政府间的行为;循环经济是国家间或经济体之间的行为;绿色经济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的行为。
第三,“三种经济”的价值取向不同。低碳经济是以碳减排为目的,构建符合基本国情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低碳经济格局;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绿色经济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强调发展的“公平”和“包容”。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主题论坛
欧盟调整能源结构有何经验?
瑞典战略环境研究基金会执行董事、国合会委员里杰兰德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有所减少的,人均和单位GDP的排放也是有所下降的。这里举一个例子,看一下瑞典用了哪些工具和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瑞典有相关的能源税收,这是比较早的。瑞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台了碳税,还有对硫排放的税,以及对电力、家庭和其他一些部门的税收制度等。如果从GDP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来看,1990年~2007年,瑞典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是下降的。
中国经济非常强大,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希望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真正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不能仅是GDP数字的增长,同时中国改善目前的环境状况需要有新的方法。总体挑战就是要让经济增长与对环境的压力脱钩,我们需要找到哪些工具和方法是适合中国的。
制订“十二五”规划需考虑哪些因素?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合会委员杜丹德
能源和环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十二五”规划的制订,需要深入考虑以下4方面的背景:
一是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从依赖出口变成国内需求,这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确定新的生态保护重点。温家宝总理指出土壤污染和近海资源的保护都非常重要。
三是出台新的约束性国家指标。氮氧化物和氨氮将会成为新的约束性指标,这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新的政策需求。在这里一体化综合变成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需要统筹考虑环境和经济的目标,把它们综合起来。为此,需要减少政策方面的冲突,使激励机制可以协调各方面的行动,来实现多方面的国家目标。
应该制订怎样的节能目标?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国合会委员周大地
谈及节能,国合会除了提出要把生态保护和生态管理放到一个重要议程上以外,也要针对“十二五”一些影响全局、对生态保护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是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环境代价越大,经济增长就是以土地、环境、生态为主要代价的。从这点上来讲,应该明确提出“十二五”不但不要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限制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把环境问题放在首位。
二是节能目标的制订。这是非常关键的。制订积极的还是保守的目标,本身就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决策和选择。只有积极的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向可持续发展进行努力。“十二五”期间应制订积极的、不低于“十一五”期间的目标,这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是坚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必须在都存在环境影响的各种方案中,选择环境影响相对比较小的方案。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其他能源和替代能源,减少对煤炭的需求,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如何解决能源发展矛盾?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能源发展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以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为主要出发点。同时,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进一步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政策一要继续坚持节能优先,要设立新的节能目标,强化节能措施;二要对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化石能源的增量,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仍然会强劲增长,这就需要增强国内的供应能力,使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通过“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中国整体的能源发展一定能够更加平稳,体现环境友好,同时也使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为中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建设生态友好社会做出贡献。
减排对减缓气候变化有何意义?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国合会委员丁一汇
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了一个共识,就是地球升温的幅度在本世纪内不要超过两摄氏度。现在欧盟和美国的科学家大部分认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应该超过450ppm。这就和两摄氏度升温幅度挂钩了。挂钩后下一步谈判的时候必然就要分配责任了。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450ppm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指标。多少才是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水平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经历坎昆谈判、南非谈判,如果南非谈判不能得到结果,那么《京都议定书》就失效了。因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是到2012年截止,到那时候就没有国际公约约束减排了。这个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减排只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并不是说气候就不会变暖了。包括中国,还有国外的科学家对此是有共识的。减排的意义非常重大,尽管减排只是减缓了人类改变气候的速度和量级。但是就因为我们改变了速度和量级,我们就可以适应气候变化。
实现低碳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德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合会委梅森纳
低碳转型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实现低碳转型是有挑战和风险的,因为有可能出现碳锁定的情况,就是如果缺乏快速实现低碳的机制,就可能被碳锁定。比如说把汽车的能效提高30%,但汽车的数量却增加了1倍,这样就被碳锁定了。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实现低碳转型面临5个主要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技术问题。我们拥有低碳的工具,其成本也是可控的,但所有国家都面临着路径依赖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还是一个既得利益问题。
第二个挑战是时间压力。如果我们要实现本世纪内将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两摄氏度的目标,在接下来的10年中,就需要我们快速实现低碳转型。
第三个挑战是城市化革命。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将会在20年中从15亿增加到30亿。也就是说新增的必需基础设施是欧洲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建的所有基础设施的总和。
第四个挑战是气候变化谈判受阻。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全球的排放交易体制。
第五个挑战是通过创新试点来推进低碳的发展。
中国为什么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瑞典能源局局长卡博格
中国是非常特殊的。中国肯定会在实现高效的、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面获得成功。当我们把视角放在小的国家,就可以看到有一个窘境:如果想获得经济增长,可能就没有办法促进绿色发展。但是中国经济如果继续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将会影响到全球能源的价格,就没有什么便宜的石油、天然气或者煤了,所以中国必须提高能效,这样才能继续实现自己的经济增长。
我相信中国很多的规划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些问题,而有一些外国的专家,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国家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到看中国上。
中国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能够实现全球的绿色发展。如果中国继续走快速经济增长的道路,却没有能够制定并实施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的话,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样也会遭受不利的影响。中国规划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