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环境保护 >

世博教我们怎样处理垃圾

时间:2010-11-14 12:1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熊孟清

  世博会从3个方面启发我们该如何治理垃圾:世博会展示了世界各地垃圾处理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个反思垃圾处理方式的舞台,同时,世博会本身展示了垃圾处理的最新理念。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强调垃圾分类回收,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突出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2005年爱知世博会提出3R理念以“不让垃圾走出会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给出了现实面前追求垃圾“零废弃”的勇气,垃圾处理需要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出有利于“让生活更美好”地选择。

  垃圾是废弃物,可垃圾中又含有可利用的资源,回收利用需要财政支持和社会支持。如何权衡个人与社会、公益与私益、发展与保护、社会化与严格监管等矛盾?只有把垃圾治理列入公共事务的重要内容,视垃圾处理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才能让垃圾处理既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确保垃圾处理产业可持续发展。

  跳出粗放处置模式,建立精细化的垃圾处理产业链条

  垃圾治理必须跳出传统粗放型处理处置模式,强调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并举,把作业重点放到垃圾排放控制和有用垃圾回收利用,不仅需要重视末端作业,更要从产品规划、设计、生产、分配和消费等全过程来设计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有3点必须强调:一是促进清洁生产,实现源头垃圾减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环境;三是依法治理,确保垃圾处理产业有序推进。

  垃圾是消费的产物,同时也是生产过程的产物。生产者将不能消费的物质附加到产品上,经由消费者丢弃,形成产品废弃物。应提倡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废弃物;改进规划和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推行综合利用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垃圾的产生和排放,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一句话,应将垃圾减量和排放控制措施应用到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交换、消费和报废处理等环节,节约和保护资源环节。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垃圾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台湾台北市以“资源循环、永续社会”为展览主题,获选进入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城市之一。台北市以45%的资源回收率,向国际展示台北城市美好生活。台北市利用行政强制力量和社会力量,于1996年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在短短3年内取得显著效果,为资源回收利用奠定良好基础。2003年3月至4月,台湾永续发展促进会广邀环保团体、民众和专家学者等,主持召开了6场废弃物政策高峰会,提出了“停建垃圾焚烧厂”、“废弃物清理信息公开与稽查管理”和“回收与废弃物政策规划与检讨”三大诉求及49项建议,顺势推动“零废弃”方案。

  “零废弃”方案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利用为主,搭配中间处理及最终处置为未来垃圾处理的执行方向,预定目标为:2016年整体资源回收率达60%,垃圾减量为2008年的70%(即垃圾产生与清运量为2008年的30%)。为推动“零废弃”方案,台湾推行资源回收利用法,强制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与推动垃圾费随袋征收等政策工具,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提升回收处理技术和垃圾焚烧技术,建设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畅通回收管道,强化厨余垃圾、大件垃圾、炉渣及其他不可燃、不适燃及资源垃圾的分选、回收与利用,逐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并建设环保科技园,逐步推动绿色设计、绿色消费及绿色采购等措施,强化源头减量。台湾资源回收方案有效减少了垃圾清运量和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并且改变了清运垃圾的组成和特性,2002年垃圾统计资源显示,清运垃圾中不可燃物质仅占9.6%,可燃物质占到90.4%,其中厨余类占23.3%,纸类30.0%,塑料类占20.2%,提高了清运垃圾的热值,有利于提高焚烧效率和焚烧设备使用寿命。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打破传统的以产品组织生产资料的正生产的模式,更多的采用逆生产模式,即根据资源或有用垃圾特性确定产品的规划、设计及生产工艺技术,使生产活动符合“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产出”特点。

  政策应为垃圾处理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保障

  垃圾处理产业具有公益性,其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企业、家庭和居民,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公平与效益平衡等问题,需要依法治理。

  垃圾治理需要政府行使行政强制和财政支持等手段,引导、主导和参与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加速垃圾处理产业化,确保垃圾处理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法律法规、集体契约和个人操守体系;二是公正执法,公正而广泛地分配垃圾处理服务,降低法治成本;三是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和公众参与平台,使公众养成可持续消费习惯,自觉参与到垃圾治理立法、执法和监督过程;四是逐步形成政府监管、专业监管和社会监管的三级垃圾治理监管体系,确保有法必依、行动必果,确保社会广泛享有垃圾处理服务。

  从世博审视我国很多城市的垃圾治理形势,我们面对破解垃圾危机和构建垃圾处理产业两大任务,需要先进理念、有效政策和强大执行力,必须3条腿走路: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内部挖潜和先进成熟设施建设,同时完善垃圾治理支撑体系;制定与完善市级垃圾治理规划和委级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理并举的多种垃圾处理设施;在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以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以社区为组织主题、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考核指标的垃圾处理产业。

  虽然千头万绪,但只有一个原则: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企业参与、自产自消、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因地制宜和落地实施。

  总之,我们应把垃圾治理看成是一个清洁生产、废物处理、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和城市化的综合问题,看成是一个关系到经济、人文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复杂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法治化道路,优先考虑垃圾排放控制,高效有序地处理处置垃圾,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并确保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处理产业。(熊孟清 作者单位: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  中国规划网广州11月14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