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能源危机、金融危机和全球变暖,给世界产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也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发展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人与自然之间差距扩大期,中国必须在全球和亚洲转型中先行一步。"重点从事中国国情研 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3日在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南京主题论坛(以下简称'南京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 中国启动绿色产业规划 联合国最近在中国推出了《中国人口发展报告》,以观察中国要采取什么样的变化以保证发展过程与实现低碳经济一同前进。报告指出,中国人口中的46%都是城市人口。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会达到68%,那就是超过了10亿的人口。现在中国的城市已经占据了85%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 "城市化的趋势应该说会给中国带来比较大的挑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黛琳说,"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低碳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关注低碳城市的发展,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试点低碳道路,包括采用一些跨越式的低碳技术。" 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省区均完成了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编制工作,近20个省区颁布方案并进入了实施阶段;"十一五"前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累计节能约4.5亿吨标准煤。仅通过节能降耗这一项就相当于少排放了11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06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被纳入十一五规划;2007年,应对气候变化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六次集体学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论坛上介绍说。 "'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绿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正在汇聚各方意见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中,首次提出了'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发展成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胡鞍钢表示,中国将黑色发展转变为绿色发展,从传统的西方模式--高能耗高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转变为所说的与碳排放脱钩进而碳排放下降的发展。 通过"链"的构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9年11月,中国政府公布了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我们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巨大努力。"鉴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孙翠华说。 她表示,"下一步,中国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低碳技术,逐步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逐步实现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低碳化。力争到2020年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费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实现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目前,中国一些城市正在打造低碳的城市,例如上海在临港新城、崇明岛建立了低碳经济试验区,通过建设低碳的社会、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促进低碳经济的集成利用。江苏省常州市建立了低碳示范区,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低污染、低消耗的低碳型的产业。 此外,中国的南昌、无锡、杭州、沈阳、三亚、青岛、重庆、成都等城市都发布了低碳城市发展意见和目标任务。"城市低碳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 不难预见,中国绿色产业的低碳发展之"链"将带动包括技术研究与开发、示范、推广应用、大规模产业化等各个环节,这个发展杠杆也将撬动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市场机会,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走向低碳中国积极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绿色产业包括很多领域,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低碳化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胡鞍钢称,"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创造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叫做绿色发展模式。"他表示,如果从1950年我们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50年以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95年以后是第三次信息化革命。而从2000年以后,我们已经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中国需要积极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积极促进绿色合作,为人类做出绿色贡献。" 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将继续制定严格的节能降耗指标,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深入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严格执行能效标准,抬升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完善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孙翠华表示,中国政府还将加强宣教工作的力度,广泛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方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品,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鼓励公众采用节能产品,扩大全社会的参与程度。 同时,中国还将加快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政策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能力建设,继续对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对话与交流,增信释疑,开展务实的合作。 多位与会专家在南京论坛上表示,推动中国的绿色产业发展,对于拉动内需,以及在全球现实大背景下又一轮激烈竞争中占领先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绿色产业的引领者。(记者 潘晔张 展鹏 孙丽萍)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