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南极冰川正加速融化,无处觅食的北极熊咬噬幼子;西北沙漠常见的沙尘,一路南侵,跨过郁郁葱葱的长江流域,直达滨海城市深圳……当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正一步步逼近时,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息息相关。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每一个普通人也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低碳地产专家告白:“低碳生活”不仅应该成为一种被广泛提倡的生活方式,而且应该是每一个地球村的居民责无旁贷的义务! 每个人都是一座“制造”二氧化碳的小工厂 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千瓦时的电,那么你就排放了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有人说,在现代工业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制造”二氧化碳的小工厂! 据《第一财经周刊》报道,英国研究机构Maplecroft在2009年9月公布的一份涵盖185个国家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数报告,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年人均碳排放量排在报告的前两位,分别是20.58吨和19.58吨。中国排在第44位,每年人均碳排放为4.6吨。 4.6吨也许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但专家告诉我们,一棵树一年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是18.3千克;这就意味着人均4.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每个人拥有260来棵树,才能抵消如此庞大的碳排放。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科学家预测,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地球温室效应将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C~6.4°C之间。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6°C~7°C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C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也许将为此承受沉痛的代价。 如此看来,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戒除不良消费嗜好让“低碳”成为生活习惯 人类生存不可能避免碳排放,但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将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至最小,方法还是有很多。 不少不良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千瓦时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以上海为例,全市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再比如,人们常用的电脑,有人习惯让其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这样,一年中就会多排放出约50公斤二氧化碳;但如果养成随手关机的习惯,就可以减少45%的二氧化碳排放;手机充电器不使用时,如果不从电源上拔下来,那么一年就会增加20公斤的碳排量。此外,还有很多人都有不少生活陋习: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出行过度依赖私家车;嗜好“一次性”用品等等。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如果意识到这些习惯的有害性,从日常生活点滴入手,注意节电、节油、节气,那么,每一个小小的举动又都能为减少碳排放贡献一份力量。 业内专家认为,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做到日常生活节能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普通家庭,只要有效地使用自然通风和避免房间过暖,就能减少家庭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用时尚、耐用的陶瓷、玻璃餐具代替一次性纸杯和塑料餐具,用可以反复使用的布艺代替一次性塑料薄膜桌布,用精美的不锈钢筷和竹筷代替华而不实的油漆筷和浪费严重的一次性木筷……等等,都是有效践行低碳生活的较好方式。 除了自觉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更加积极的行动来改善环境。如,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对于那些无法避免而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碳补偿,植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增加植树能起到“碳减排”的效果。目前,一些组织正在推广个人“碳交易”,即可以通过自愿认购植物来弥补个人过多的碳排放,由专门的公司来替这些人士种植树木。 更“低碳”更生态减碳行动悄然兴起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环境若是恶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无从谈起。因此,近些年来,一股“减碳”行动潮,已经在我们的周围悄然兴起。 今年年初,省政府率先表态,今后省内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必须应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2月底向外公布的《湖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新建民用建筑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民用建筑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 “办公室的打印纸都用双面,电脑暂时不用时一律待机或者关掉显示屏,四楼以下不坐电梯……”说起“低碳”举措,长沙市某机关办公室的一位办事人员如数家珍。 3月17日,一场极其普通的会议,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和镜头。这一天,民盟湖南省委在长沙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与会者手中自带的茶杯吸引了众多记者的目光:与会的300多人中,至少有八成自带了茶杯。 事实上,除了政府、低碳地产企业、房地产、各个公司等层面的政策和行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生活方式,正受到众多普通城市居民的推崇,“低碳风潮”已成为许多百姓的自觉行动:出行多乘公交车,使用环保购物袋、摒弃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而新生事物也在不断出现。3月13日,长沙通程万惠生活超市左家塘店广场,吸引了很多的妈妈们,这里正在举办的“低碳生活”二手母婴用品交易会,展示着许多二手童车、童床、宝宝衣服和玩具等用品,妈妈们生意都很兴旺。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4月主办首届二手母婴用品交易会以来,这已经是湖南妈妈网主办的第九届二手交易见面会。火爆的交易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人已经接受“低碳生活”理念,尽可能地减少能耗,合理利用身边一切能利用的资源。 “低碳”生活理念也逐步从城市深入到了农村,新能源利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今年年初,联合国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审定小组(挪威船级社)来到石门县磨市镇,对于该镇减排目标任务进行仔细抽样调查。当他们走进王官桥村村民王富文家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沼气储气柜顶得老高,厨房干干净净;浴室里,轻轻拧开龙头,“哗哗”的热水从沼气热水器中洒出……在这个不起眼的山区小镇,农民也过上了崭新的低碳生活。盯着绿色能源建设不放松,这个镇2008年建成沼气池200口,2009年又建成沼气池500口。据了解,因为沼气池的建设,该镇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500吨。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