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城市生活的巴西样本:库里蒂巴
时间:2012-07-05 17:14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鲍勇剑
|
|
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万里之外,巴西的库里蒂巴市经典地体现了这个梦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库里蒂巴已经被全球的城市建设者当作楷模。2010年,她获得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在《读者文摘》2010年度调查中,99%的市民表示不愿意离开这个巴西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最近十年,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库里蒂巴,这个昔日的牛仔城已经成为巴西第四大经济发达城市。回顾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已经退休的勒纳市长总结了他们三大系统设计规划的原则:(1)以包括穷人和富人在内的公民为本;(2)一切发展以提升“公共生活”为中心;(3)所有的设计必须尊重自然天性,包括人性动机。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库里蒂巴的成功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
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必须包括适合穷人和富人共同居住的中心区。从改造市中心最繁忙的 “鲜花大道”为巴西第一条步行大道开始,勒纳市长和他的市政规划团队开始将城市转型为适合穷人和富人共同居住的中心区。为了方便工薪族通勤,鲜花大道的两侧道路被改造成专属的公交单行线。利用土地置换和其他的政策激励措施,市政府在中心区辅助建立了符合各个收入阶层的居住环境。在建设初期,沿交通道路两边的住宅密度就有了统一的规划:从靠近公共交通道的高密度住宅到级次递减的低密度社区。新市区中,穷人和富人混居。这不仅尊重发展的公平原则,而且让新社区充满了丰富多样的服务设施和就业机会。对于居住在城区中的低收入家庭,市政府鼓励他们就近设摊设点,开办各种各样的店面。对于流动的商贩,市政府提供规划一致的摊点车辆。并以低税或免税的方式鼓励城市居民自行解决就业的问题。“没有富人,没有工作;没有穷人,没有人工作。 ”一句话概括了勒纳市长的共生规划思想。
便捷的公共交通是城市生命的动脉。为了保障方便、经济的公共交通,库里蒂巴市重新设计公交体系。规划团队提出设计要符合市民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要便捷但少花钱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他们首先在步行区两侧的街道中央设计单行公交车道,专道专用,提高速度。然后,他们重新设计了公交车,让它成为能够载270名乘客的长体客车。为了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上下车,车门和上下站分别设计在两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交车的车站也被设计成长长的透明管道形状,车门和车站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进入管道车站时,乘客就完成购票,减免了上车验票的人工和手续。美观、便捷、经济的公交系统鼓励了3/4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它每周工作日运送190万名乘客,超过了纽约。此外,市府鼓励个人拥有出租车。市内的2300辆出租车90%属于个人,并装备双向呼叫,提高使用效率。市内长达100英里的自行车道与汽车道相隔离,为骑车人提供安全的路径。因此,尽管库里蒂巴市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之首,上班期间并没有拥挤现象,往返通勤时间保持在平均40分钟左右。
多元文化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库里蒂巴市是一个多种族、多文化城市。市政府从一开始就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设施,因为它们是这个多种族、多文化城市的心理身份的物质象征。多元的文化心理身份让公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库里蒂巴市,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不会感到各个区域的雷同,因为每个区域都保持各自的特征和活力。
在公共生活新设施方面,库里蒂巴市最突出的是她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知识灯塔”。这些是兼有社区中心、网吧、图书馆、白天小学和夜间成人培训中心功能的设施。它昼夜灯火通明,周边装饰了文化和历史的图片资料。所有穷人的孩子都可以有个座位,只要你帮助回收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任何成人都能注册参加职业培训,为更理想的工作而学习。一门课只要2枚公车币,不到1美元。重要的是,它不仅帮助年轻人摆脱街头帮派和暴力的影响,还为慕名而来的500家无烟工业企业提供了受过训练的劳动力。
库里蒂巴市规划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充分尊重自然天性,包括人性动机。过去,遇到大雨,城区经常洪水泛滥。在设计地下水道时,规划团队特意预留自然泄洪水路,依照环境特征,让大面积水洼变成城市公园内的小湖泊,让过去阻挡水势的街区为自然让路(当然有补偿)。城市内所有的绿化和花卉的秧苗种子由政府免费提供,由住户保养。居民有种树的补贴,但没有砍伐的权利。如今,公园内行人路径和公共交通路线融为一体,既方便穿梭行走,也鼓励人们徒步锻炼。中国人常念叨的“道法自然”在这个城市有着生动的体现。
城市创新的困难不只在于学习新模式,更在于摆脱旧知识范式的捆绑。库里蒂巴的经验鼓励我们挣脱以房地产为中心的城市化模式,回归“美好生活”这个基本点。(作者为加拿大莱桥大学管理学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特聘教授)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