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欧盟国家为主的发达国家近年提出的“控制地球升温不超2摄氏度目标”是指相对于工业化前(1850年)水平,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地球最高升温。如果地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2摄氏度,全球遭遇沿海洪涝、饥饿、疟疾、饮用水短缺的人数将大大增加。在这一基础上,发达国家力图设计自身乃至全球的减排标准和路径。
欧盟国家声称,多数发达国家,以及全球许多其他国家已接受了全球增温2摄氏度的极限值。它们认为,如果2000年至2050年累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限制在1万亿吨以下,超过2摄氏度增温的概率将只有25%;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达到1.44万亿吨,则超过2摄氏度的概率达到50%。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有可能超过1.44万亿吨。
因此,八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今年在意大利举行峰会后正式宣布,为控制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愿与其他国家一起”,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并且发达国家排放总量届时应减少80%以上,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也必须采取可量化的行动,在确定的年份之前集体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2摄氏度是否是科学论证后得出的“地球底线”,发展中国家学者普遍有不同看法。他们普遍认为,虽然到2050年时,让气温仅比工业化以前提高2摄氏度是很好的设想。但由此设计出的减排标准和路径,非常对发达国家“胃口”,却会给发展中国家正常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发达国家2050年减排80%的目标有可行性,因为它们的能源消费中60%到70%是非生产性消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60%到70%的能源消费是生产性消费。
此外,八国集团对于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要求发达国家减排的中期目标,即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0%避而不谈,只对2050年的远期愿景热情高涨,这显然是避重就轻,试图避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想用“2摄氏度”的帽子把发展中国家也“框”进来,违背《京都议定书》不对发展中国家减排进行量化的规定。(记者杨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