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规划蓝图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湖州

时间:2015-05-29 12:3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朱琦 周李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州良好人居环境的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写照。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太湖南岸,区位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有良好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战略部署,全力实施“生态优市”方略,举全市之力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湖州特色的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等城市名片,成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生态市。

  画好规划蓝图坚持生态理念引领

  湖州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优势就是湖州最大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湖州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湖州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保护,虽然几经党委政府换届和人事变动,生态优先发展的一贯定位和鲜明导向始终不变,生态建设领导力度始终不减。

  湖州着力健全一套规划,就是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无论是制定市域总体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还是编制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发展等专项规划,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要素,有机融入到各类规划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总规和低碳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体系。在工作推进上,充分听取环保部门和生态领域专家意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坚决克服短视行为,拒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从源头保护生态。

  发展生态产业提升生态经济效益

  生态文明是“经济强、百姓富”与“生态优、环境好”相统一的社会文明形态。为此,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让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湖州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市有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187家,其中省级37家,国家级5家。重点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金属新材、现代家居、特色纺织等6大重点产业,推进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省率先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被评为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市。推进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城市建设,发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5大行业带动作用,努力提高服务业占比和发展水平。湖州被列为全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市,安吉县被列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组建运行湖州旅游发展集团,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探索形成了“景区+农庄”、“生态+文化”、“西式+中式”、“农庄+游购”等多种乡村旅游模式,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让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生态红利的甜头。

  铁腕治理环境打造生态现实美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是“绿水青山”,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保护人民群众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治水让水更净,强势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清理垃圾河245公里、黑臭河259公里,完成281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获得全省第一名,捧得“大禹鼎”;高度重视太湖治理,投入20多亿元,关停搬迁了太湖沿岸的工业涉污企业;投入3亿元,安置了200多户常年生活在太湖上的渔民,解决了渔民生活污水直排太湖的问题。

  治气让天更蓝,出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扎实推进扬尘污染、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展治霾318攻坚行动,重点聚焦“治扬尘、治废烟、治尾气”三大领域,推进18项具体任务,淘汰黄标车1.8万辆、高污染燃料小锅炉671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围绕“减点控量、治污达标”两大任务,铁腕治理矿山,全市建筑石料矿山企业从最高位的612家削减至33家,开采量从2012年近2亿吨压缩到2014年的4505万吨。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试点单位已达8家,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2014年,湖州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60.8%,提高了8.7个百分点。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生态发展活力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按照“划红线、慎决策、严审批”的原则,在严格实行新上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做好项目审批准入各项工作。制定《湖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项目准入、总量准入、空间准入“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把严格环境准入作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同时,设立政府引导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环保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21家企业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涉及资金1.86亿元。

  推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的考核体系,突出重点分类考核,将美丽湖州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综合考核的五大类指标之一。
    中国规划网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