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下三层立交开中国先河
时间:2014-08-12 08:4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徐羽宏 张 晔
|
|
——总规划师解秘南京青奥城规划创新点
本报实习生 徐羽宏 本报记者 张 晔
三层地下立交、“南京眼”步行桥、生态化的青奥轴线,2014南京青奥会开幕在即,作为赛事焦点的青奥村,以一系列创新设计引起各界关注。8月7日,担任青奥村地区整体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总规划师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段进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解密了设计背后的故事。
“总规划师就相当于电影里的导演,要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调控,而每个点的建设则是‘分导演’和‘演员’们做的事。”段进说,“南京青奥村地区整体规划与城市设计”核心内容是从油坊桥立交到扬子江大道两侧的第一个街坊,范围约160公顷。
青奥村成为宜居的新城
“青奥村地区还没建成时,我们就已经考虑到将来市民怎么在这里活动。我们是把它当做一个城区来设计。”段进介绍,青奥村的规划与设计充分考虑到与城市发展的关联,“规划设计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青奥村地区的所有建筑、景观、河流、小品、道路红线、建筑退让等作出总体规划方案,协调交通、绿化、公共活动空间,处理好原有CBD轴线与青奥轴线、青奥标志性建筑之间的空间使用与景观视觉关系,同时建构青奥村地区整体和系统的地上地下交通、各类建筑高度和滨江与沿轴建筑轮廓线。”
过去的大型赛事更注重赛事本身,讲究赛事期间建筑及周边环境所发挥的作用,而青奥村地区的规划与设计不仅注重赛事,还通过多种手段力求将赛后的青奥村地区融合到城市空间与市民活动中。比如,青奥村在赛时是运动村,赛后则作为居民区;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在赛时是新闻发布、开会、办公的场所,赛后则是会议中心、宾馆、办公等综合功能的综合体。
除此之外,青奥村地区目前也正在建幼儿园和小学,以便后期投入使用。
国内首创地下三层立交
本次规划与设计中最大的亮点在于设立了我国首个三层地下立交,立交最深深度达27.5米,“相当于把九层高楼摆在了地下”。
根据南京总体规划,扬子江大道和江山大道交汇处是一个三重的地面立交,是河西重要的交通组成部分,南京青奥广场选址这个位置后,即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矛盾,立交和广场的空间矛盾尤为明显,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
本次规划经过创新性的思考,在国内首次将如此大的立交经过系统的分解和疏散后放入了地下,并建立了11个出口,不但解决了原有立交的交通功能需求,而且使青奥轴至江边的交通和视线变得非常通畅。并且,在施工工程中,还充分利用开挖的基坑,形成了两万平米的地下停车空间,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我国在这方面是没有规范的。我们一直在探索,现在专家也认可了。在国内,我们是第一个做成功的,规划局也来回在这个地下立交走过好多次,觉得非常好。”段进说。
漫步在江边行走在江上
在城市空间格局方面,青奥村的规划与设计使得南京从“滨江”城市发展至为“拥江”城市。
一直以来,南京城与长江的关系一直是“滨江”不见江的格局,没有一个地方是直接临江的,即便是后来建设的绿博园以及沿江绿带,也没能够满足城市人流从生活区直接步行至江边的需求。
规划实施后的青奥轴线、国际青年文化公园、“南京眼”步行桥却做到了这一点,现在人们能够从江东路漫步到江边、甚至行走在江上,南京城区终于走出了拥江发展形态的第一步,真正的做到了能看江、亲江。“江,就是我们南京的一部分,下了地铁再坐轻轨就直接到青奥村了,沿着青奥主轴线,走1600米,可以一直走到江边,一路非常美。”段进说,作为一名南京市民他也非常喜欢并享受这样的拥江亲水景观。
国际新闻开幕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