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抱团发展: 如何从长江中游城市群脱颖而出 作为江西省省会城市的南昌,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三个省会城市共同组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它们相连正好呈四边形,被形象地称为“中四角”。 据了解,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前,在武汉,针对中四角的发展问题,四个省会城市召开了一个会商会,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希望抱团发展、共同推进。 在陈俊卿的眼里,就发展潜力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完全可以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比肩,“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人口、地域、土地、面积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而且发展又不够充分,发展潜力更大”。 而作为江西省省会城市的南昌,如何从“中四角”中脱颖而出,成了摆在陈俊卿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压力很大,南昌是中西部欠发达省会城市的基本市情依然没有改变,我们的发展还不够快,经济实力还不够强。”陈俊卿坦言。据他介绍,南昌经济总量突破了3000亿元,相比之下,合肥已超过4100亿元,长沙已经到了6400亿元,武汉已经突破了8000亿元,“我们还是偏弱一些”。 在陈俊卿看来,南昌拥有比较大的两个优势是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 江西的区域发展战略是“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在陈俊卿看来,南昌要发展,必须跟其他城市共同发展,“包括目前加快推进的打造核心增长极也需要得到其它各城市的大力支持”。 “我们在昌九工业走廊、昌抚一体化、昌吉赣快速通道的打造上,有的成熟了,有的还在谋划之中,我们要树立这种抱团发展的思想。当前,全国发展已经进入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格局,区域抱团发展成本最低、效益最高”。 陈俊卿表示,南昌要带领或者联动周边城市,一起融入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好地对接长珠闽,连接港澳台,以此来“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 在生态优势上,“比如南昌,水域面积达到29.78%,在全国省会城市里名列前茅,如何利用好这些水,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陈俊卿说。 “南昌是一座水灵灵的城市,利用好这些水,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的城市品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据他介绍,近年来,南昌先后投入近百亿元,重点推进青山湖、幸福渠等城市湖泊、水系的综合整治和互联互通。“我们按照道法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建设水环境、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做好水文章,对这一点,老百姓还是比较赞同的”。 “当然,如果中央能给政策最好,领导重视,投资者们看到希望,自然也就来了。”陈俊卿说。 老城与新城并进大都市圈 是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南昌也同样面临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和提升机遇。 相比于其他省会城市,南昌的城镇化率并不低,陈俊卿告诉记者,中部四省会城市中,合肥的城镇化率是66.4%,长沙是69.4%,武汉是72%,南昌是68.8%。 在他看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南昌既有好的基础和实力,又因为还不够发达,而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与武汉、长沙等地相比,南昌并没有撤县改区的发展规划,但是,在陈俊卿看来,南昌的城市框架已经迅速拉开。 “我们自身做了调整,把新建县生米镇划入了红谷滩新区,这大大扩大了南昌中心城区面积,红谷滩从78平方公里扩大到175平方公里。特别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九龙湖片区,打造一个面积100平方公里、可容纳50万人口的现代化新城。未来,这里将是全省的行政中心,也是代表南昌最高建设水平的区域”。 在陈俊卿的构想里,新区的加快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分担老城区的压力,进而促进老城区加快改造。 在陈俊卿看来,现阶段是中部发展最有效率的阶段,也是中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大城市为核心打造大都市圈仍然是当前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我们现阶段城镇化的思路就是:繁荣发展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这种思路比较科学,成本也比较低。”陈俊卿说。 具体方式为,逐步把老城过度拥挤的人口和过度集中的资源疏散到新城区,再递次对老城区进行成片改造,提升功能。 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上,陈俊卿更希望能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用改革的方式来深化。在他的城镇化理念里,每个城市都不应该照搬照抄其他地域的模式,而是应该符合城市自身的特质。 去年,南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GDP突破3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项指标增速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指标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主要指标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市长深夜刷微博了解南昌网友 最关注的“交通拥堵”问题 然而发展带来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陈俊卿非常注意吸收意见。 年届五十的陈俊卿每天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还会躺在床上用手机刷微博,看看网友对南昌的评论和“拍砖”,在他看来,刷微博可以汲取网友的智慧,“看看网友又在讨论关注什么,经常看到凌晨一点多”。 “目前南昌网友关注得最多的就是交通拥堵。”陈俊卿在网上发现。 他表示交通拥堵对于南昌只是暂时的阵痛,拥堵一是由于车辆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二是由于基础设施的大面积建设,影响了交通通畅。 “相信有个3年左右的时间,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和部分快速路网的建成通车,南昌的城市交通将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对此我充满了信心。”陈俊卿说。 未来,如何通过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让南昌发展得更好更快,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成了摆在陈俊卿面前的另一道试题。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