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重要时期。奋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实现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阶段的跨越,关系到南充在成渝经济区和全省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南充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体现了市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反映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共同愿望,符合南充市情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栏目,就《纲要》重点目标和构想进行解释性报道,以此管窥“十二五”末的全新南充。敬请关注。
城市是聚集产业和人口的有效载体。《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进特大城市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遗余力地创新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把城市功能做优、实力做强、品位做高、形象做美”,“重点抓好南充市主城区建设与发展,深化"南北拓展、三城同构"的城市发展战略”。
未来五年,城市规划建设有什么新的亮点、新南充是什么模样?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徐晓阳去年3月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南充“十二五”的城市规划。
宜居:人文生态并蓄的山水田园城市
徐晓阳说,南充的城市规划依托丰富的江河水系、自然山体、风景林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充分利用南充发达的河流水系,以嘉陵江、西河、潆溪河、清溪河等城市重要景观河道为主体形成水网蓝脉,加快城区下中坝东湖公园、西华体育公园、上中坝生态湿地公园、气象公园等六大公园建设,以街头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等为代表的绿点、沿河流和主要城市道路设置的绿线、风景林地和城市公园等构成的绿面相结合,建构起相互联通的绿色网络,构筑蓝脉绿网交织、山江洲城共融的山水田园城市。
结合南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从历史文化脉络出发,发掘历史渊源,以河道水系、外围山体和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现和突出兼具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滨江城市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恢复位于南门坝片区的文庙和府衙;开发建设龙门古镇等。
强心:全面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
“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徐晓阳说,“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大南充”发展理念,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完善功能、凸显特色、提升品位、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为目标,初步形成拥江主城、北部新城、产业新城等三城同构的空间结构,打造以南充市中心城区为主体的核心都市区。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以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南延北拓、三城同构、紧凑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重点推进潆溪-荆溪片区北部新城、小龙-龙门片区东部新区、文峰片区南部产业新城各项规划的编制,形成资源配置合理、功能综合协调的特大城市框架。
到2015年,南充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将增加到120万人,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新增城市人口3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20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39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7.8平方公里。成为川东北区域性产业聚集、商贸物流科教文卫和金融中心,交通、信息枢纽,全面建成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提升: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
“南充正处于经济社会超常规快速发展时期,未来,南充在区域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徐晓阳指向成渝经济区地图,“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经济密度和城市密度最高的区域,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将给区域内的南充等二级城市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南充在成渝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独特地理位置,已初步建成通达全国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成渝经济区北上南下、东西贯通的节点城市,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经济总量居于川东北首位。可以说,南充已经具备发展区域性中心的条件。
未来南充,应采取“融入接轨”战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承东启西、南传北递,融入成渝经济区,接轨重庆、成都,进一步强化作为枢纽基地的便捷度和服务水平,扩大南充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关联性,大力提升在科研教育、经济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引领成渝经济区北部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和活力的成渝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