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伞就能走遍深圳
时间:2012-07-05 16:03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文灿
|
|
在昨日召开的全市绿化工作会议上,深圳首个“绿化发展规划”——《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新鲜出炉,据此规划,将用8年左右的时间,将深圳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总目标是到2017年,使原特区内、原特区外中心城区绿化水平达到新加坡现有水平,原特区外基本达到原特区内现有水平。到2020年,全市域绿化覆盖率达到50%,建成各类公园1000个以上,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600平方公里以上,实现全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均衡发展。
2020年新增绿地15平方公里
《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规划期内,深圳城市绿化大力实施“生态化、人文化、园艺化、科技化”四大策略,进一步开展城市绿化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城市绿化由一般化向品质化转变,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由速度化向效益化转变。
《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通过规划建绿、植树添绿、空中增绿、见缝插绿,大幅提升城市绿量。积极推广屋顶、垂直面绿化、人行天桥绿化和生态停车场绿化,强化立交桥护栏绿化和桥体绿化,构建立体化的城市绿化格局;中心城区依托城市更新,见缝插绿,增加绿地;全面梳理和整治城市绿地,重点对城市道路、公路、“三不管”地段、黄土裸露地段进行整治,挖掘能够建绿插绿的土地资源,把空地、荒地和边坡地等建成绿地,全面消除黄土裸露。同时,各区(新区)街道办负责落实辖区林地的管理责任。到2020年,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5平方公里。
全面推进生态风景林建设,成片、成林地实施生态造林,营建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风景林,提升绿化质量水平;采取乔灌草结合实行立体复层植物配置,增加城市绿量。到2020年,全市种植乔灌木2400万株。
全面梳理、改造、提高和优化全市规划建设的8处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的网状组团结构。以8处区域绿地为面,以城市大型绿廊、道路廊道、河流水系廊道为网络骨架,以城市绿地为组团,实现区域绿地、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的无缝对接,构成多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每年每区至少新建两个公园
《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加强涉及公园的各项规划衔接,提升我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的覆盖率。在建设满足市民日常需求的综合类公园和社区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儿童公园、海滨公园、带状公园、湿地公园等专类公园,除福田、罗湖外,每个区新建一个儿童公园。
利用城市更新的契机,重点将有条件建设公园的土地规划建设为公园。旧村和其他城市更新片区,若部分或全部改造,必须落实相应社区公园建设数量和面积;宝安、龙岗两区重点推进城市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加快推进三洲田、羊台山等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光明、龙华、大鹏、坪山新区重点推进公园用地规划预控与重点发展地区新公园建设。
每年每区至少新建两个公园(含社区公园),至2020年来末,全市公园总数超过1000个,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
区级公园参照“五星级公园”标准提升优化;市级公园以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公园”和“世界名园”为目标,将现有的基础较好、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公园进一步提升优化,加强建设管理,开展名园建设工作。以承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为契机,将仙湖植物园打造成具有一流专业水准、一流景观效果、一流战略植物资源收集水平的国际著名植物园;将莲花山、深圳湾等公园,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绿色明珠;将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等。至2020年末,全市建成5个以上“国家重点公园”或国际知名公园,各区的区级公园建成1个以上“五星级公园”。
提升绿化增强城市竞争力
“深圳是一个亚热带城市,常逢旱雨两季,而我们就是要营造出一种‘不打伞走遍深圳’的生态环境。”会后,深圳市城管局局长蒙敬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环境的舒适度,是城市最大的综合竞争力。当前深圳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绿化事业进一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有着明显的政策优势。如今社会在发展,城市竞争力关键还是靠环境。归根结底,就是要提升深圳整体绿化水平,挖掘城市综合竞争力,使深圳成为一个永远充满活力,令人留恋向往的城市。
蒙敬航强调,《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有四个特别之处,一是系统总结了深圳绿化的历史,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为下一步绿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以国际一流先进水平为标杆,大力发展深圳绿化,以达到新加坡现在的水平;三是明确“四化”,即生态化、人文化、精细化、均衡化,实现全市绿化一体化发展;四是明确了深圳未来8年绿化发展目标,确立分区的不同定位。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