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湖北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时间:2012-06-29 14:11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胡祥修

 

 

 

    核心提示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协调发展“三化”,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符合省情的战略选择;推进“三化”,重在协调发展,是实现“富强湖北”目标的最佳路径。
    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富强湖北。这是党代会报告第三部分的主题。
    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说,党代会报告强调“三化”协调发展,体现了对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化”协调发展,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这方面经验与教训不少。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协调,顺利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但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三化”关系,片面追逐工业化,放任城镇人口无序扩张,农业农村发展没跟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也陷入停滞,现代化进程遭受挫折。
    新中国几十年发展进程表明,凡是工农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农业基础牢固的时候,经济社会就能繁荣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会被迫调整,现代化建设就会出现波折。
    从国际经验到国内实践,都给我们深刻启示: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而农业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也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受阻,从而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
    符合省情的战略选择
    2011年,湖北生产总值已经接近两万亿关口,人均突破50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门槛,进入了实现全面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
    与此相适应,本次党代会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将“小康湖北”提升为“富强湖北”。这是立足省情、与时俱进、统筹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选择。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赵凌云说,“三化”协调发展是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需要特定的历史条件,需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各自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而今日湖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均强劲上行的历史阶段。
    总体上看,湖北作为工业大省,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加速推进阶段,正在向工业强省迈进,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化基础。
    近几年,湖北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全省千亿产业增加到9个。其中,汽车、食品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500亿元,钢铁、石化产业过3000亿元。
    再看城镇化。2011年,湖北省城乡人口结构首次逆转,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城镇化率达51.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
    从世界一般发展规律看,一个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就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时期。湖北省正处于这样一个黄金期,已经具有强大的城镇化拉动力。
    湖北是农业大省。在工业化、城镇化高歌猛进的同时,湖北省农业现代化也呈现加速发展势头。2011年,湖北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机械化率超过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收入实现增长“八连快”,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又互相影响。“三化”协调发展,工业化是先导。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城镇化是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载体。“三化”并进,湖北正当其时。党代会报告中,发出了推进“三化”的最强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工业强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协调发展的湖北探索
    党代会报告提出,湖北要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走在前列,是党中央、国务院寄予的殷切期望。
    走在前列,湖北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探索,努力破解“三化”不同步不协调问题,并取得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一些经验和模式,在全国产生影响。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湖北省分类指导,试点先行。从黄冈、恩施一红一绿两个试验区到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从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到荆门“中国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区;从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点到七个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省委、省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分类试点示范工作,打造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三化”协调的实践平台。
    协调发展,先行先试,荆楚大地崛起一个个新城、新村、新产业。
    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居民。鄂州,率先将城乡融为一体进行全域统筹规划。他们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引起全国关注。设施齐全的小区中,拥有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勃兴的特色产业。在新社区,人们看不到城与乡的界限。
    车城十堰,多年来给人城市现代、农村贫困的印象,城与乡反差强烈。十堰的领导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贫困县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他们从竹山、竹溪、房县三县突破,大做统筹城乡发展文章。2010年,省委、省政府将竹房城镇带建设纳入全省战略大格局,强势推动。竹房城镇带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成为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难点和重点是农业现代化。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一大优势。“一肩挑两头”,既促进工业发展,又带动农业升级。
    基于这样的认识,湖北省牢牢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纽带,拉动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前进。
    有措施、有指标、有考核、有激励。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四个一批”工程大力实施。省政府每年安排20亿元财政专项调度资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县市加工园区。
    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达到6575亿元,增长54%。其中食品工业主营收入在九个千亿产业中,居第二位。
    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活力。龙头企业通过抓基地建设,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农业先进科技的应用。
    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三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湖北省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典型。如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基地和中心镇建设,实现“三化”统一的“福娃模式”;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发展循环休闲农业的“彭墩模式”;龙头企业引领土地经营机制和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的“龙岗模式”。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