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好城市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

时间:2012-06-25 09:42来源:新快报 作者:孙安东

  本期议题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针对城市规划,广州市委提出了走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总体思路,这是广州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近日,广州市聘任牛文元等34名省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智囊”。一时间,城市规划成为城中热点。
  议员建言
  广州不是没有规划,而是规划太多、太滥。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宜居,而非显摆各种成绩。其实,一个城市最理想的规划是无规划,让社会自我组织、自由发展、自发生长。当然,政府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就是做个称职的“守夜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众在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时候不要受到影响、侵犯、伤害。
  广州不是没有规划而是规划太多
  新快报:有论者曾用“广州没有规划局长”来形容广州规划的问题。总体来说,广州城的规划,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王则楚: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蓝图,即便是没有详细规划,让城市自由发展,它也是由市民的生活、工作习惯来约束的,只不过这种约束来得更自然。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巴塞罗那推出了“居住在工作的地方”这样一个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场所不得污染生活环境,同样的我们居住的地方也不可以远离我们工作的地方。
  这样的城市,必然要注意城市的容量,一个城市容量在不断增加,容积率不断提高的城市,是谈不上“规划”的。广州规划最大的问题是企图规划出一个凸显成绩的城市,而不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六运会时规划的天河地区,由于容积率过高已经拥挤不堪;亚运会时珠江新城同样容积率过高,变得居住成本过高。如此密集的城市,哪里有规划!即使有,也是不可取的!我们的各个园区竟然还要把住宅区划出去,大学城都没有教师的住宅,怎么会宜居呢?
  曾德雄:我觉得广州不是没有规划,而是规划太多、太滥。我印象中,以前就有南拓、东进、西联、北优的发展蓝图(我还记得先是叫“北抑”,结果吓跑了投资商,于是改为“北优”)。功能组团什么的也经常见诸报端,广州地图上一圈圈的不同色块代表不同的功能……总之,各种宏伟的规划蓝图不绝于耳,给人的感觉,好像广州是一个巨大的沙盘,边上站着一群人,在琢磨着把广州装扮成什么样子。
  几年一个规划,到底哪个才算数?真应该请学术机构做个研究,将广州这些年的规划放在一起好好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实际达成的跟规划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等等。这个研究一定很有趣。
  另外一个在心中憋了很久的疑问是:城市,或者说一个社会,是规划出来的吗?可能我受社会自组织理论的影响太深了,总觉得一个社会是所有成员在平等的发展意愿基础上彼此协商、达成契约、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自然“长”出来的,而不是少数几个人规划出来的——他们的智力并不比我们高,尤其是,即便他们真的是“天纵英才”,他们能够照顾到社会所有成员的意愿吗?
  胡刚:广州城市规划不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是城市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层级管理造成的。城市规划市一级统筹不够,各区都有自己的发展设想,都想成为城市发展中心,从而出现多个总部经济区域、多个城市CBD。还有当前政绩考核体系,使得各区不管自身区域条件,大力发展经济,力争GDP更上一层楼,竞争激,使许多优秀历史文化建筑被拆迁,绿地被占,在不该建企业或市场的地方建起来了,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等等问题丛生。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宜居不是显摆
  新快报:有学者曾批评广州先是“造湖热”,后是“造城热”,各位如何看待这种规划上的扎堆现象?
  王则楚:规划扎堆搞广场、搞大湖、搞高楼,都是在作秀,就是为了显摆。显摆的动力,就是追求“政绩”。城市的发展,要顺其自然,在润物无声中凸显其文化内涵,在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中不断充实。这不是在高速发展里可以做到的。优秀的城市,是在慢工出细活里形成的。奥地利的王宫在革命成功的时候还未完工,但不仅没有破坏,还继续按原来的图纸施工到完成,这才有今天的美景。急功近利的“显摆”思想是扎堆规划的根源,也是城市发展败笔之原因。
  曾德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我们现在是政府主导的“利出一孔”的投入产出的GDP至上主义,最便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政府上大项目,带动上下游的相关产业,从而产生GDP。
  所以各地政府无不热衷于大拆大建,有些甚至是反复折腾,否则的话GDP就上不去,GDP上不去就会带来很多麻烦。只要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那么新的规划蓝图必定反复出现,各种这个热那个热也会层出不穷。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就是在这些宏伟规划蓝图中,很少听见公众的声音,这不禁让人困惑:城市到底是谁的?谁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体?凭什么市民的生活要由别人、包括那些所谓的专家来决定,而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胡刚:在城市中多建一些湖泊原来应该是好的,特别是广州这样一个多暴雨的城市,还可在下暴雨的时候起到排水的作用,另外还可起到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但是一哄而上就成问题了,在什么地方建、建多大面积等等问题都需要统一筹划,所以城市管理需要市一级来统筹这一点很重要,广州城建权力太分散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什么样的居民创造什么样的城市
  新快报:就普遍性的原则来说,一个理想中的城市规划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则楚:城市规划和城市定位有关,不是首都,就没有必要摆首都的谱。广州没必要去承担那么多政治功能,它原来就是一个消费性的商业城市!当年就是把这当作“资本主义”而消灭了,大搞黄埔大道、工业大道,让大家去做最低端的制造业工作,而把消费性的第三产业丢掉了!广州只有再次把三产搞上去,才能回到可以“叹”的世界。
  定好自己的位置,寻求好自己“叹”的位置,才能有适应自己位置的规划。例如骑楼,那是步行商业街的必选项,也是广州市民历朝历代生活的写照,它是与现代小车代步的大商业城根本对立的,应该各有各的优势,不能混在一起。荔湾广场在上下九就不协调、不和谐,也就不规范。普遍性的规范就是:以人为本,以居民为本!有什么样的居民,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正所谓:西关小姐,东山少爷,各领风骚。
  曾德雄:我是外行,从常识出发,我觉得一个城市或社会理想的规划就是无规划,让社会自我组织、自我发展。其实,考察现代文明史,所有先进的、优秀的文明成果都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社会自我创造、自然生长出来的。那么政府起什么作用呢?就是充当“守夜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公众在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时候不要受到影响、侵犯、伤害。我认为这就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人们愿意花钱养政府的初衷。
  新型城市化首要解决价值观问题
  新快报:今年以来,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声音不绝于耳,各位如何理解这一新概念?
  王则楚:再新型的城市化发展,都要让市民生活得满意,也就是:住得好、买得近、上学近、上班近,居住地环境好。至于“小蛮腰”一世都上唔到几次,关我咩也事。再新的概念,也离不开“以人为本”!我唔要咩高度,亦唔理咩角度,我就认一个理:城市应该让市民生活得更好。
  曾德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相当丰富的思想内涵,我觉得将其作为广州今后的发展指引和方向非常好。而且新型城市化必须要跟中国社会的转型结合起来,放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研究,才能找到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的路向。
  但现在有个不太好的苗头,就是新型城市化本来首先关乎的是一些非技术性的观念问题,比如价值立场、思想观念等等,举个例子:在农村大家都乱扔垃圾,但城市就不行;不乱扔垃圾,就是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要做到不乱扔垃圾,首先就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然后要有更高形态的社会组织:垃圾如何集中转运?如何处理?等等。
  总之,城市化涉及到观念、社会组织、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的更新,是针对社会整体的一个系统化的运动,绝非几个技术性动作就能解决的。但现在从上到下似乎都热衷于将非技术性问题技术解决,将社会的有机整体肢解成某几个方面,然后一个一个去解决。尤其是,虽然说以人为本,但人还是没有获得应有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城市化我觉得是有欠缺的。
  胡刚:与传统城市化道路不同,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要使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抛弃只重城市经济发展和硬件建设的路子。城市建设的目标应使城市达到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社会公正——无贫民窟、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城乡和谐——城市繁荣和乡村发展互动。当然经济发展是最基础性的,否则环境和社会发展都没有经济基础。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