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广州聘34位智囊“挑刺”邀三大规划院“指路”

时间:2012-06-18 14:50来源:南方网 作者:魏凯

    摘要:昨日上午,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牛文元等34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决策“智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万庆良向智囊们发问并鼓励他们:建言不要“一个调子”,要敢说“逆耳的话”。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如何布局城市空间 )

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专门和中国规划院、清华规划院 、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座谈。南都记者魏凯摄


    上午
  万庆良对34位“智囊”寄予厚望:
  “希望专家们敢讲真实的话、逆耳的话、科学的话”
  南都讯 记者刘其劲 通讯员 史伟宗 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天花板在哪里?坐标系在哪里?总开关在哪里?———昨日上午,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牛文元等34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决策“智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万庆良向智囊们发问并鼓励他们:建言不要“一个调子”,要敢说“逆耳的话”。
  据悉,34位“智囊”绝大多数来自国内著名科研机构或高校,其中16位来自北京、上海,另有18位“智囊”来自广州地区。
  “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是站在小蛮腰上看,还是站在上下九路看?高度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会议上,万庆良表示,“我们的天花板在哪里”、“我们的坐标系在哪里”、“我们的总开关在哪里”,是广州谋求新型城市化发展需首先回答的问题,希望借助专家们的智慧,来指引推动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
  万庆良表示,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摸着石头过河”,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是为决策提建议、找毛病、指方向,希望专家们敢讲真实的话、逆耳的话、科学的话。“我不希望各个专家都是一个声音、一个调子、一个眼光、一个高度、一个角度。”
  “广州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万庆良表示,亚运、亚残运圆满举办,取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十年城市面貌大变也基本实现,“接下来广州往哪里走?路子在哪里?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州应该怎么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我们的梦想、理想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这些问题必须明确。”
  万庆良还表示,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世界级先进城市,甚至与新加坡、台湾等“优秀的邻居”相比,广州在综合实力、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所以,要从传统的拼土地、拼规模,转向拼知识、拼人才、拼创新、拼智慧的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下午
  广州重构空间布局,三大机构提交新版“蓝图”
  陈建华:以“永不落后”的境界规划广州
  南都讯 魏凯 广州如何才能走上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针对这些战略发展问题,昨日下午,广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和中国规划院、清华规划院、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座谈,听取三家智囊单位的意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万庆良、市长陈建华参加了会议。
  据悉,市规划局此前分别邀请了中国规划院、清华规划院、中国社科院做规划咨询,要求三家单位对广州经济、产业、人口、空间结构、功能构成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评价。经过近3个月的时间,三家单位的咨询方案终于出台。从本次公开的内容看,三家规划单位的方案各有侧重,分别从各个角度回答了广州“如何才能走上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方案认为,目前广州外向型和市场化程度不如港澳深珠,产业层次不如港澳深珠,若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打破目前珠三角三足鼎立的空间格局,将广州南沙新城打造成为港澳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平台,构建“广佛莞”都市圈和“大珠三角”。而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提出广州目前的中调战略仍未实现,必须大规模从中心区迁出低端产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深入分析广州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广州空港、海港、创新产业发展缓慢,必须加快外围基础设施建设,改革行政体制机制,深入研究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多种模式,优化布局各城市功能板块。
  市规划局表示,未来将对上述三家方案进行深化,消化吸收各方研究成果和研讨意见,尽快形成深化方案,在未来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充分吸纳该研究结论,充实完善总体规划成果的内容并上报国家审批。
  在听了三家咨询单位的方案后,市长陈建华表示,广州要进行新一轮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不能脱离国家对广州的定位,要紧紧围绕“广州要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他提出,要着眼长远,适度超前,以“永不落后”的境界来规划广州城市功能布局,奠定城市未来的发展基础。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方案:
  “中调”未能实现需打破单中心聚集
  目前问题:核心和外围关系未解决
  中调未到位,“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十字方针并没有解决核心和外围的关系,使得“中调”无法实现,难以支撑广州整体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世界先进城市功能布局都是网络化均衡多中心体系,未来广州需要打破单中心聚集,在疏解主城区功能和人口的同时,提升国家中心城区和幸福宜居功能。保护城市发展的基本生态底线,维护和强化“山、水、城、田、海”的生态景观特色,由城市“云山珠水”向区域“背山面海、山水交融”延续的山水生态格局。
  建议
  都会区(中心城区)
  都会区必须实施功能疏解和优化升级,必须将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外迁,重点将工业品、生产资料、部分农产品和日用品类市场逐步搬迁至南沙滨海新城和花都副中心。将造纸、船舶制造、纺织等加工制造产业外迁;电力、钢铁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后方仓储物流、生产资料仓储物流园区将不设在都会区。
  将海运技工类搬迁至南沙滨海新城;科技智慧类搬迁至东部山水新城,劳动密集类搬迁至花都副中心,三甲医院、重点高中分别在新城和副中心设立分院分校。
  对都会区功能进行优化升级,建设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城中村整治完善;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服务功能;加强景观环境治理,建设现代新型和谐社区。东部萝岗片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和流通功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南部番禺片区完善商业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功能。
  新城区(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
  南沙滨海新城承接都会区的大型商业中心和特色商贸市场的转移,承接都会区造船基地的转移,加强功能的聚集拓展、各区域之间协同发展。
  中国社科院方案:
  构建广佛莞都市圈引领南中国城市网
  目前问题:功能分区不合理
  空间结构不完善,功能布局不平衡。中心城区人口与设施过于集中,功能疏解压力巨大;外围地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组团之间联系弱,未形成系统的空间体系;功能分区不合理,“城市病”日益凸显。中心城区功能分区不清晰,功能混杂,交通设施整合力度弱,随着交通机动化,带来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文化特色挖掘不足,城市形象不清晰。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领域创新不足,未发挥出对城市凝聚力培育的引领作用,城市整体形象不清晰;空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功能拓展侵蚀生态环境。白云山、珠江生态廊道逐渐被蚕食,降低城市宜居性,同时城市培育新兴职能所需的空间捉襟见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
  建议:
  从区域视角出发,构建广佛莞都市圈,与港澳珠深形成大珠三角城市群南北两极,促进城市网络化发展,发挥广州在南中国城市网络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城市功能的延伸,强化大城市的地位,进而在较大的范围内促进经济增长。
  打造“珠江文化走廊”,建立文化-旅游-商业-金融产业链。对南北珠江滨水区进行改造,同时加强广佛、广莞交界区域滨江区功能提升与综合开发,重塑都会区城市形象,通过珠江改造提升广州市整体形象。
  培育多个核心城市来进行空间布局,采用建设新城缓解中心城市的高成本发展,从空间上有效抑制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蔓延,促进中心城区的功能有机疏散,形成对中心,重点打造东部新城现代化“智谷”和南沙新城国际化“都心”,串联知识城、科学城、亚运城、国际城形成贯穿南北的创新发展带。
  建立卫星城,逐步淡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区域内各城市的职能分工,通过分工协作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并以最优组合来确定区域范围,提升城市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城市共赢。实行“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乡村建设向美丽乡村目标集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即“两化四集中”。
  建立以现代服务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提供产业支撑,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
  中国城市规划院方案:
  中心区仍是建设重点应发展四大核心功能
  目前问题:空港海港产业滞后
  2010年客运量达到规划目标,货邮吞吐量仅为规划目标的57%;国际化、区域化功能发育不足,综合保税区、商务办公、旅游服务等综合功能也极为欠缺。
  2011年港口总吞吐量居全国第4,为宁波舟山港的62%;2011年集装箱总吞吐量居全国第4,为上海港的45%;临港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较慢。
  近10年来广州与深圳的专利申请量从基本相当到相差一倍以上;近五年来广州和深圳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大,深圳的活力明显强于广州;近五年来广深本地上市公司数量差距拉大;广州发明专利仅为北京1/6、上海的1/4、天津的3/5.
  广州总部资源(国内大型企业总部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居全国第5,落后于杭州天津;广州电子商务发展明显落后,网店卖家成交金额占比不到上海的一半;在会展方面,广州面临深圳高交会文博会和佛山的激烈竞争。
  整体经济实力看,2000至2010年,广州生产总值占珠三角地区的比例下降3%,深圳、东莞、佛山的比例在提升;工业总产值,广州占珠三角的比例相对其它城市在下降;2000至2010年,广州生产流通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省比例下降,深圳在上升,且金融业远超广州;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生产性服务业总量不足,2010年穗京沪深经济总量为万亿级别,但仅有广州没有千亿生产性服务业。
  2000年越秀东山合计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 .4万人;2005年提升到2 .9万人,2010年提高到3.4万人;单中心化发展趋势继续强化,老城区服务设施集中,仍是居民出行主要目的,新城区服务设施不足,水平较低。
  中心城区仍是持续性大规模城市建设的重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从内到外递减;10年间外围重点地区(南沙、番禺、花都)投资交错上升,未能形成持续性和重点突出的固定资产投资导向。
  建议:
  建设国际性门户,发展空港、海港、联运体系,发展保税物流、出口加工、金融服务、物流组织配送;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孵化器、研发中心、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发展会计审计、市场营销、商务咨询、人才培训、专利申请的专业服务;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汽车、造船、机车装备制造,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高效节能、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
  建设世界商贸中心,发展专业会展、世界博览、会议展示,发展制造商采购、连续商业采购等采购中心,发展批发市场、零售百货、购物中心等商业中心。
  智囊名单
  王梦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李书磊(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侯云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牛文元(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王如松(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生态、产业生态与生态工程专家)
  陈文玲(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吴志强(同济大学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曹淑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
  龚维斌(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顾朝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侯永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赵理文(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倪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胜光(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创新创业政策室主任、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许学强(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汪一洋(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梁桂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王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鸿宇(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广东省政府参事)
  张振刚(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蔡禾(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
  马骏(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柳林(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刚(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隋广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
  张光宇(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
  刘品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顾涧清(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李江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王永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涂成林(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硕士生导师)
  智囊建议(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要做好顶层设计
  要做好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顶层设计,首先要建成以“三基四台两工程”为标志的奠基式框架。“三基”,即国家研发基地、国家设计基地、国家孵化基地:“四台”,即国际创新发明展销平台、国际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国际风险投资专业平台、国际文化产业创业平台:“两工程”,即大力推进权威国际组织落户广州工程、大力推进智慧广州智慧政府智慧社会的建设工程。———牛文元
  智慧网是核心要素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要建好几个“网”,分别是生态网、服务网、公共交通网、智慧网。其中,智慧网是衡量未来城镇化到底消耗多少空间、资源、能源、时间等效益的一个核心要素。———吴志强
  建筑突出地域特色
  广州应该建设一批标志岭南文化和山水特色的新街区、新建筑,突出建筑里面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融合亚热带气候特征和岭南的生活习惯,特别注重建筑里面的通风、采光、隔热、防潮、低碳、节能,创造工作、生活新的环境。———何镜堂
  公共服务关注外来工
  广州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大量的异地务工人员。他们生活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率也有他们的贡献。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享受到城市居民所应该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所以,在新型城市化发展时,要解决城市异地务工者享受公共服务这一重要问题。———汪一洋
  规划点评
  广州不应提更多的中心
  广州已有枢纽功能,但是不够强。而广州缺失的是金融创新功能。世界上没有一个中心城市不是金融中心的,因此,广州必须要建成金融中心。广州在研究布局的时候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而应搞清楚城市的内涵。广州不应提更多的中心了,提十个,五十个又有什么意义?上海原来是四个,现在只保留了两个。因此,广州研究建什么中心,下一步必须研究清楚。
  广州必须弄清楚,其发展的战略方向在哪里?是向东还是向南?是改造老中心地区还是暂时搁至旧城改造,再建一个新中心?是整个中心南移还是像天津滨海新城那样再造一个新城?这些都是下一步要研究的。
  ——王一鸣(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广州布局需先明确生态系统
  要进行城市功能布局的研究,首先要对其生态基础进行研究,能够支持未来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能够承受多少经济发展能力?有多少资源?这些在目前的各家方案里的研究都不多,需要加强。目前城市的发展已由工业文化向生态文明过渡,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和智慧经济过渡。而广州之前所提的“东进西联南拓北优”都是拓展型的发展,应由拓展型向优化型发展。
  广州靠海,山水关系比上海好,临海的条件又比北京好,所以在新一轮城市布局的研究中,要着重城和田的关系,山和水的关系,海和陆的关系。在未来特大城市的发展中,人口要增,产业要增,因此,应充分估计建设的风险。(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王如松(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中国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
  广州应该做内功不光是搞开发区
  珠三角在现行体制下有个最大优势,其它地区都不具备:珠三角是一个省内的,这样的优势在全世界没有几个。广州应该做内功,不能说一个开发区搞了就算了,要加强软件的建设,人才引进,进行升级换代,弥补不足,广州应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分专题再往下做一做,不用落在很具体的城市设计上,先要明白大的方向。
  ——陈晓丽(原建设部总规划师)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