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世界上为什么有些国家富,有些国家穷,至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同样的问题是,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技术状况和交通条件等都大致相当的区域,经济发展为什么却相差悬殊?通过反思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差异,我们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找到该问题的答案。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的持续强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快速崛起,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经济的异军突起,都与其独特的区域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实践说明,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因素的总和。一方面,区域文化不断变化且随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丰富;另一方面,它又相对稳定,往往通过代际关系世代递传,始终保持一些使之区别其他区域的独特品质。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区域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集中表现。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传统社会中的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等物质要素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已显示出相对下降趋势,相反,影响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制度体系等文化元素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则在不断提高,使得文化软实力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一个地区要赢得区域竞争的优势,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更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一种良好的区域文化软实力是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内在体现,能够形成全民共识的价值追求,从而推动制度的创新、降低制度的实施成本,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只有具有优良的区域文化软实力才可能有优良的人文素养、优良的价值观念、优良的行政效率、优良的社会秩序和持续优良的经济发展氛围。一个区域具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做到刚柔并济,软硬结合,从而推动该区域协调均衡地持续发展。没有强大的区域文化软实力,就没有真正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社会财富越来越向拥有文化软实力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在区域经济竞争群雄并起的背后,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百舸争流般的竞争。
不同的区域文化,展示着不同的区域价值观。文化的根本载体是人的素质, 文化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指的是一方文化的滋养。在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下,不同的区域群体所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的差异往往导致对经济风险的成本与价值收益的预期标准不一致。当同一经济政策在不同区域实施,如绩效具有较大差异时,很大程度上是受区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所致。区域文化氛围和熏陶的过程必然表现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经营观、生活消费观、社会责任观、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同时也形成不同的经济成本观与投资偏好、交易信任度以及创造精神、开拓意识等等,由此必然导致不同的经济选择和社会行为,从而引起不同的经济发展成效。
不同的区域文化软实力往往影响企业家精神。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该地企业家精神的活跃程度。而企业家的精神往往受到区域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区域文化环境既是企业家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区域文化以判断前提和价值预设影响发展主体尤其是企业家对创业的态度。积极向上的区域文化通过大胆鼓励创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宽容失败的理念来营造积极的发展氛围,从而引导和鼓励企业家或者是创业者通过合法劳动,实现财富的创造与经济的发展。例如浙东文化经世致用、义利并存、开拓创新,是浙商成长的文化环境;岭南文化自由开放、冒险开拓、务实创新,是粤商发展的内在基因。在浙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浸染熏陶下,两地众多的优秀企业家表现出强烈的敢于拼搏、团结务实的勇气与事业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文化凝结区域发展的历史,也开拓着区域发展的未来。要大力建设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要对区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保持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弘扬区域文化中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现代文化的基础是现代经济,离开了现代经济谈论文化就脱离了时代需求。不可否认,每一区域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曾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文明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些区域积极的文化因素也可能变成消极的因素。一个区域的文化到底有哪些精神思想值得继承和弘扬,需要人们对区域文化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吸收精华,去其糟粕。
要树立全球开放的视野,对区域文化软实力进行丰富发展。“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概念,更是一个基本的文化和文明的进程。”(D·保罗·谢弗)在社会走向开放,经济步入全球一体的态势下,任何一个区域的文化都不可能完全被封闭。区域间要突破狭隘的区域视野,树立全球开放的视野,将本区域置身于世界、国家或地区先进文明潮流之中,借鉴吸纳各区域的优秀文化、思想观念和制度体系,为我所用。通过吸收区域外的文化所长,不断丰富自己的区域文化软实力。(作者单位:三峡大学、苏州大学)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