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当前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稳步发展,但总的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研究并借鉴国外城镇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化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国外城市化发展的模式
城市化的模式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按照政府与市场机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可以概略地将世界城市化发展概括为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市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城市化,以拉美和非洲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等三种模式。
——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市化。以西欧为代表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在这些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府则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城镇化与市场化、工业化总体上是一个比较协调互动的关系,是一种同步型城市化。其特点:一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城市化总体上来说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近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重新分工,城市发展格局显现出新的态势,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更加密不可分。二是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土地、住房、交通、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公共政策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城市化。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政治体制决定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属于地方性事务,联邦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市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市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过度郊区化,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镇建设无序,空间和社会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由于20世纪上半叶美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缺、犯罪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富有家庭离开城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到郊区居住,建造属于自己的独立院落式低层住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广大中产阶级和普通居民也追随其后移居到郊区。在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上就表现为城市沿公路线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市发展为包含着若干连绵的市、镇的大都市地区。
——受殖民地经济制约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因素的作用,拉美和加勒比海与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城市化与这些地区的国家长期沦陷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直接相关,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表现为在外来资本主导下的工业化与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并存,工业发展落后于城镇化,政府调控乏力,城市化大起大落。其工业化发展赶不上城市化进程,属于过度城市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脱节。由于拉美国家早期的工业化发展源于宗主国的工业资本输入,政府没有利用好外资发展自身的民族工业。一旦宗主国工业资本撤出,就没有了本国工业做支撑。二是忽视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剧了城乡差距,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城市就业、居住、环境和教育设施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来看,存在以下趋势。
一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球的城市人口已超过32亿。然而,只有少量的城市人口增长发生在发达国家,1950年-1975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年均增长1.99%;1975年-2000年年均增长率降低为0.83%;而据预测,2000年-2025年,将进一步降低到0.41%。随着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其农村人口将从1950年的3.7亿降低到2025年的2.15亿。城市化过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迅速推进。根据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的60%将居住在城市,而这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二是发达国家逆城市化更加明显。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反映了城市中心区和外围郊区人口流失的过程,城市中心区通常经历了更快的衰退。一些国家最近显示出逆城市化后的再中心化倾向,城市中心区及较近的郊区人口增加,其中中心区增加较快。郊区化是逆城市化的重要原因,它引起人口和就业从城市中心向大都市郊区迁移。大量富裕的城市居民迁移到郊区归因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
三是世界人口城市化向巨型城市区集中。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信息和资本的流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出现了超大规模的城市。1975年发展中国家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110个,到1995年增长到250个,2000年增长到292个;发达国家1975年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85个,1995年增加到114个;据预测,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将有426个,发达国家有138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在发达国家,生活在特大城市的人口比例将从1975年的23%增长到2015年的30%。因此,未来的世界不仅是城市化的世界,更是一个大城市的世界。
四是城市管理将成为未来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占全球人口88%的发展中国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城市地区人口的飞速增长问题;在发达国家,城市未来的焦点是如何应对城市人口的复杂变化,尤其是城市的郊区化。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东亚和东南亚出现了繁荣的、相互连接的城市带,如由高速公路连接的菲律宾的马尼拉—宿雾、韩国的汉城—釜山、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苏腊巴亚、泰国的曼谷—清迈、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城市带等。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