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城市规划 佛山向新加坡学什么?

时间:2012-05-26 08:1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三琴 赵越 赵进

    中国规划网广州5月25日电“新加坡城市小、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吸引这么多人才?”

  佛山市政府专家顾问、“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先生在中国经常被这样问到。他也总是回答:“首先还是做好规划”。在刚结束的南方有为论坛上,年已七旬的他早早做好功课,积极为佛山城市规划建言献策。除了专业上的大师风范,媒体记者和政府官员纷纷称赞他:“谦和、没有架子”。
  回归到骨感的现实:怎样规划好城市?这个命题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佛山乃至珠三角城市来说显得迫切而艰难。刘太格就此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语录
  ◎你们来新加坡觉得城市漂亮,其实不是这里漂亮建筑多,主要是城市设计透出的韵律感、安宁感,人感到舒服很重要。这个也是难点。
  ◎现在很多规划是靠感觉,我觉得这边比较好,我觉得那边好,过多关注建筑本身,这个是虚的,很多领导都要追求洋、大、奇、快。
  ◎如果有人请我做规划,我起码要做五十年,如果不同意的话就不要找我。
  ◎上世纪80年代,很多西方专家说,新加坡太单调了,就像进入一个医院。我就跟我的同事说如果我们现在做得很刺激的话就把城市建成一个主题公园,我们要建的是一个城市。那时候我四十多岁,我就有把握不听西方人的言论。
  ◎我们应该做好基本的东西,比如交通配套、社区基础设施、社区组织、商业中心的布局等,就像先做好基本粮食如米、鱼、肉、菜等。然后再去考虑巧克力、蛋糕、酒等这些“性感”的东西。
  政府要懂得“苦尽甘来”
  佛山人口密度约为1500人/平方公里,新加坡人口密度约为700人/平方公里。
  再次到佛山探讨城市规划建设,“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直言,高人口密度的相似性,让佛山的城市规划建设与新加坡拥有基本的共性。这也是佛山城市规划向新加坡学习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位精于城市规划的长者,曾任两届佛山市政府咨询专家。在他看来,佛山要向新加坡学习,就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学会“苦尽甘来”。对于这座历史悠久的制造名城,刘太格含有深情,又心存忧虑。
  若政府恪守“苦尽”,能从远景考虑规划,并且能守“规矩”,佛山会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人民也终可“甘来”。
  政府“苦尽”人民“甘来”
  南方日报:您到佛山不止一次两次了,觉得这座城市怎么样?
  刘太格:我感觉佛山城市太分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不是很方便。这个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南方日报:那您觉得,佛山要怎么样做城市规划来改变这种状况?
  刘太格:我有一个很重要的论点,是政策引导规划、规划引导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引导建筑设计,但是很多地方是建筑和特殊项目引导规划,这是不能将事情做好的。
  政府最重要的是将政策抓清楚,同时前期工作很重要。因为政府有宏观的资料和视野,是从全市的利益来考量的,可是企业和市民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考量,所以需要政府的引导。
  所谓政府也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政治领导与专业人士。政策要做得比较合理,专业人士的技术能力也要搭配。专业人士有责任和义务影响政治领导,将正确的理念介绍给政治领导,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专业规划人士。
  我们说“苦尽甘来”,在城市规划发展中也就是政府要“苦尽”,才能够为人民带来“甘来”。因此,政府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特别谨慎。另外要提醒的是,越早做决心,代价就越低。
  做好长远规划,领导要守规矩
  南方日报:如果请您做佛山的20年城市规划,您会怎么做?
  刘太格:如果有人请我做规划,我起码要做50年,如果不同意的话就不要找我。
  佛山现在这种分散的城市格局,一方面有行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前期规划的原因。稳定性不是规划的范围,但我的观点是做一个远期的规划,再加上一个具体的五年计划。如果五年计划做得很顺利的话,政府可能就不会随便地改,市民也不会让他们去改。
  所以真正要做好长远规划和发展,需要两件事,第一是最高领导要严谨、行政上守规矩;第二是规划要有能力,缺一不可。
  城市、产业、人,如何共融?
  产业、城市、人,互动发展,共生共荣,这成为佛山探索的城市升级新路径。比如,南海区通过三大片区配套三个国家产业发展平台,走“产城互动”的路子。
  这是佛山过去相对过于注重产业,而忽视城市本身的反思。回眸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佛山积累了雄厚的产业资本,但城市化的滞后、人才结构的短板,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硬伤”。如何让城市、产业和人共生共融,便成为佛山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关键课题,这也是刘太格佛山此行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刘太格看来,佛山要想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是要在“强中心”的聚合下,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要尤为重视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衔接,让企业、人在城市中能“如鱼得水”。
  尽快选定中央商务区
  南方日报:佛山是一个组团城市,同时也正在打造“强中心”,您对佛山未来的城市布局有什么建议?
  刘太格:佛山的城市定位如何,这是需要考虑的。我对佛山的了解并不太多,但过去几次来,感觉这座城市很分散。我认为,应该将每一个地块的定位、人口的定位说清楚,进行整合。在这个基础上,将城市的功能适当地分散,而且最要紧是以城市带动产业,而不是产业带动城市。
  另外,佛山的商业中心也要有系统,建议尽快选定中央商务区的位置,以及商业的次中心的布局。如果只是做一个中央商务区,不做其他的次中心,将来可能就会过分集中,又会带来像上海浦东或者是北京那样严重的交通拥堵。“我觉得这个需要重视与规避”。
  将城市做成生活有机体
  南方日报:在您的规划理念中,似乎把人的因素作为规划中最基础的先决条件?
  刘太格:各种城市的规划都与人口有很大关系,人口越多,就要支撑越多元的城市配套。规划师也要考虑到规划的对象是多少人口、是怎样的定位,然后采用适当的手法处理。要考量政治、经济、社区、生态、环境、能源、工程等多种因素,规划师就是要尽量将城市做成完美的生活有机体。
  政府在做完宏观环境布局后,其实后面的大量工作就要留给企业、建筑师和工程师。为什么政府的工作量不是百分之百呢?因为还是要考虑民间以及企业的意见。
  我们在谈商业中心的时候容易出现“高、大、洋、齐”。我们到纽约、伦敦,喜欢他们的城市中心,就是因为可以在路上逛街。城市的尺度需要和人的尺度成比例,纽约的第五大道是全球知名的,路的宽度只有5个车道,两侧步行道的宽度只有4到6米,所以在那边走路时感觉有建筑陪着你走,而且有紧凑热闹的感觉。
  我担心佛山过分重视形象的提升,而没有足够考虑到人的感受,这样建的不是一般规划师脑袋里的城市,而是像美国的郊区。美国郊区的特色就是不可步行,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靠汽车,我觉得这个问题要高度重视。
  大师眼中的规划误区
  要做产业先做城市,要做城市先做好规划,这在佛山已形成共识。
  随着新城、新区在市、区铺开,各级对规划之重视可谓空前。然而记者也发现三个现象,一是要谈规划必砸巨资,搞搞规划国际竞赛,请请金发碧眼的外国专家,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掷到一张图纸上;二是规划似乎总是跟不上变化,几年前花几百万做好的规划,新领导、新战略一实施,又要大“动手术”甚至从头再来,劳心伤财;第三,城市建设者过多关注规划中的建筑有多少奇特,有多地标。
  “这些问题不仅在佛山,在中国其它城市也常见,人们对规划存在不少误区。”刘太格先生指出。作为佛山市政府的专家顾问之一,刘也是北京市、天津市等多个城市的规划顾问,“现在很多规划是靠感觉,我觉得这边比较好,我觉得那边好,过多关注建筑本身,这个是虚的。”
  “不过岭南天地的建筑我是很欣赏,我担心中国一些城市以商业化改造为借口,反而没有文化了。”他希望,佛山岭南新天地要注重保持旧的建筑和文化。
  先做“大米”等基本“粮食”
  南方日报:如何避免重复规划?
  刘太格:还是要先做好基本的要素。规划是要有内容、科学、合理、系统化的。我看到中国不少城市,如果说好的规划是这四个字“天、下、太、平”,那现在有些方案就是这样四个字 “二、卜、大、干”,看起来比较简练,其实莫名其妙,没有内容。我们要进行优化,把它变成有内容、有道理的方案。我们应该做好基本的东西,比如交通配套、社区基础设施、社区组织,商业中心的布局等,就像先做好基本粮食如大米、鱼肉、菜等。然后再去考虑,巧克力、蛋糕、酒等这些性感的东西。最后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规划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基本的理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别把建筑个性当城市规划
  南方日报:好的规划一定要有个性建筑支撑?
  刘太格:不一定。有很多人把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混为一谈,有的领导一看规划就看里面有什么奇特的、个性的建筑,其实这是两回事。
  在规划理念中有三个关键起点,即价值、科学和艺术。“价值观”就是要有恰当、踏实的开发愿景;而如果城市是一个机器的话,“科学”就是要知道城市机器的零件怎样组装。“艺术”则是说在工作时要对环境有感情,不要将环境当做是一堆土,要铲就铲、要切就切;应该是带着感情来做。
  建筑设计再美,如果没有感情,环境还是不行的。我认为西方人不太懂东方的文化。很多规划方案对土地不够重视,我想提一个建议,在做城市规划时,规划的主人不是规划师,规划的主人是土地,要和他谈恋爱。严谨的规划技术,首先是从城市开始,然后再到片区,再到城镇、小区、组团、建筑;新加坡每一个步骤都是这样进行的。
  “双刘会”  情系佛山
  ■谋城市升级
  刘太格先生与佛山结缘三年多。2009年5月25日,他获得“佛山市人民政府顾问”的聘书。据了解,当年3月,刘太格随新加坡资政吴作栋前来佛山参观交流,吴作栋特意向佛山市委、市政府推荐了刘太格,这是促成“规划之父”加盟佛山的原因之一。
  此后他多次为佛山建言献策。
  去年10月8日,刘太格与刘悦伦在佛山第一次亲密接触。时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刘悦伦专门就组团城市发展、强中心战略、轨道交通建设等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向其问计。今年2月22日至29日,接棒市长的刘悦伦率代表团访问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希望通过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助力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佛山城市品位。
  在本月的南海有为论坛当天,他们又一次相聚,畅聊甚欢。对于佛山产城互动的路径,刘太格也颇为认可,他认为从当今的城市发展大势来看,就是佛山目前在做的城市引领产业的思路。这种交流,也让刘太格对佛山的感情更进一步。论坛上,刘悦伦在台下当刘太格的听众,聚精会神。论坛结束后,刘太格还在酒店的落地窗边伫足,面对楼下的千灯湖美景,他也表示称赞,同时还不忘提醒:“步行系统如果能做得更完善,这里会更好”。
  国际视野与乡土情怀
  哪种规划理念更适合佛山?
  ■解读刘太格陈淮观点激辩
  佛山的城市升级,是要“强中心”,打造中央商务区,还是要合理分区,分散功能?是应强调政府的规划,还是应遵循市场的调配?是要国际大都市范儿,还是要重视乡村规划?
  在此次2012南方有为论坛上,刘太格的国际视野和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的乡土情怀相互碰撞,成为当天论坛的一大焦点。
  两种规划理念的碰撞
  南方有为论坛上,刘太格以《规划的重点理念》为题作主题演讲,着重强调政府要在城市建设中做好超前的规划。他指出,政府政策要引导规划,再由规划引导城市设计。不过,陈淮则认为,在城市发展中,“规划是主观选择,中心也好,城市群也好,城市化发展要强调人们理性、事前、主观的,但是更多还是要注重客观规律。”
  刘太格觉得佛山中心城区“不够强”,“有时候到佛山来,感觉不到是到了城市”。他认为佛山“强中心”很有必要,城市集中之后,便于交通、商业等配套的集中,能减少人们出行的时间,优化生活。而陈淮对此有不同看法,他指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重新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很有必要,过度集中容易产生集约性的负效应。“立体交通系统、城市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这其实就是城市建设的系统优化。”同时,他还指出要重视乡村的建设规划。
  在相关人士看来,对于两位专家的意见分歧,其实并不难理解。新加坡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城市国家,刘太格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主要研究城市的集约发展,有国际视野;而陈淮身为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更注重城乡之间的分工与协调,有浓厚的乡土情怀。两位专家的观点交锋,其实是不同规划理念的冲突。
  既要“国际”,也要“乡土”
  那么,在此交锋中,佛山能汲取怎样的营养?对佛山的城市升级而言,是要国际视野,还是要乡土情怀呢?
  有观点认为,从发展历程和产业特色来看,佛山是一个城乡特色都较为显著的城市。2002年,五区并市,基本奠定了佛山组团式的城市格局。而在镇域经济的哺育下,各村镇参与全球分工,在发达产业的催生下,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城市形态,这也是佛山城市升级中不可忽视的元素。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表示,从城市形态上来看,广州是典型的强心弱边,佛山是典型的强边弱心,在广佛同城的战略下,佛山中心城区的升级并不明显。而作为一个制造大市,其中心城区的升级不仅关系到整个城市形象,还关系到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强中心”其实是佛山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
  而在村镇的城市发展中,佛山显然不能再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经济发展老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因素的制约,以及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诉求,都要求佛山破解“产业催生城市”的弊端,实现“城市引领产业”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政府的提前规划显然要成为其中的关键。
  “规划很重要,但是规划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土地经济规律,顺势而为。”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看来,主观规划和客观规律两者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同样,在佛山这样一个城乡特色都鲜明的制造业大市,国际视野和乡土情怀也应统筹考虑。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